本版文章标题:
“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系列报道之二
下党乡的幸福之路
“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这是明代思想家冯梦龙对380年前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描绘。
曾经,地处寿宁县大山深处的下党乡是闽东特困乡,被称为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
极度贫困的下党乡,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地方。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乡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沉到基层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多年来,下党乡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苦干实干巧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18年,下党乡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脱贫不忘领路人。2019年,下党乡六位党员干部群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下党乡的乡亲们,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勉励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年“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寿宁县,如今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2021年7月6日,下党乡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五个分会场之一,以“精准扶贫”为主题出镜连线,惊艳世界。下党乡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及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等多个国家级荣誉,下党村还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下党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如今的下党乡,青山环抱、风景如画,鸾峰桥、党群连心路、难忘下党主题展馆等特色景点吸引八方来客,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如今的下党乡,在法治护航下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幸福、富足洋溢在每一个下党人脸上……
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摆脱贫困
“受乡亲们委托,我作为六位党员干部群众之一,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乡脱贫的喜讯,表达感恩之情。习近平总书记很快给我们回了信,鼓励我们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下党乡“幸福茶馆”的主人王光朝老人深情回忆2019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激动地说道。
回忆起当年陪同习近平同志到下党乡调研的情景,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在不久前举行的“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上这样讲述:当年宁德寿宁县下党乡地僻人难到,但习近平同志留下了“三进下党”的故事。第一次进下党是1989年7月19日,当时我陪着习近平同志,先是乘车到寿宁县城,再乘军用吉普车到岔头坂,之后再沿着崎岖山路步行两个多小时。一到下党,顾不上歇息就组织开会,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之后,他又两次进下党,为下党发展定向领航、排忧解难。
陈增光的回忆,表达出当时下党乡正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也表达出下党乡摆脱贫困的迫切愿望。
此后,在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下党乡的路修进去了,水电站建起来了,村民终于用上电了……下党乡的群众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振兴的“蝶变”之路。
这种“蝶变”首先体现在细微处。“我数次到下党,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桥一路一草一物了然于胸,每次到下党,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有发自内心的感动。”寿宁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郑万江告诉记者。他在一篇随笔中这样写道:“看到路的变化:斜滩到下党公路重铺了柏油路面,县城到溪源公路完成了水泥硬化……看到桥的变化:山依旧,水依旧,鸾峰桥上人多了,听故事、留倩影、齐宣誓;桥头附近建起难忘下党主题展馆、滴水穿石主题园,游人络绎不绝……看到街的变化:‘下乡的味道’一条街赫然面世,初心长廊下一行大字醒目:‘下党,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街道内侧,一家家特色商店鳞次栉比,引人驻足;外侧,花圃、护栏、亭台沿溪而建,倚栏可望近山远岑。看到村的变化:古村小巷纵横交错,花草随处可见,蜂蝶自在飞舞。随心步入茶楼、酒肆、画苑、展馆,感受着闲适与惬意;着意走进民居、民宿,品读出殷实与欣愉。”
这种细微处的“蝶变”,正是当地党委政府“帮乡亲们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下党乡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加快机制创新,做大做强做优“下乡的味道”品牌,建成食用菌产业园、定制茶园、高山果蔬、林下经济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下党乡的振兴驶上快车道。
用法治为下党乡振兴保驾护航
近年来,正努力走在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上的下党乡,由于位置偏远、自然村分布零散,基层人才不足、力量薄弱,网格职能单一等基层治理共性难题长期存在,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突发性,化解难度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贯彻到下党乡的平安建设工作中去,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于萌芽,为下党乡的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寿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周伦树向记者介绍。
比如,下党乡推出了“警网”深度融合工作法,在原警务网格基础上,构建“乡、村、一级网格、二级网格、三级网格”的五级服务管理体系。按照“定界清晰、要素齐全、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平战结合”的要求,以50户至100户家庭的标准划分三级网格,将全乡10个行政村重新划分为51个三级网格,实现与公安警务网格无缝对接。同时,下党乡对村“两委”成员、农村“六大员”相关岗位职责进行统筹整合,明确网格员“12个管一管”任务清单,让村干部全部下沉到网格并兼任网格员。“我们还指派10名社区民警担任二级网格副网格长,51名专职网格员为警务助理,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下党派出所所长何瑞玉告诉记者。
同时,针对调解资源之间的业务信息汇聚联通、调处工作联手、力量整合联动、矛盾化解联调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问题,下党乡整合调解资源,打造数据融通的多元解纷平台,探索建立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公安110报警服务平台联动处置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对医患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婚恋纠纷等4类非警务类纠纷事项,以“电话转接”“三方通话”方式建立对接流转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分类处置、逐级流转,切实在“联动”上下功夫,在“对接”上谋出路,实现线上线下互补,多方联动。2022年,全乡共调处4类纠纷256件,调解成功率100%。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下党乡注重挖掘冯梦龙在寿宁任知县时提出的“可使无讼”理念,有效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不用手机,在村里就可以和法官视频连线,还解答了心中的疑惑!”下党乡的吴大爷这样告诉记者。原来,卢某因资金周转向吴大爷借款,到期后仅偿还部分借款,仍欠本息4.9万元一直未偿还。吴大爷想通过线上立案起诉,但子女平常都在外地工作,自己又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于是,他来到村里的“难忘下党”法官工作室,坐在屏幕前,通过法官“e联”一站式解纷平台,完成了从咨询立案到达成调解协议的全过程。
据郑万江介绍,寿宁县法院法官“e联”一站式解纷平台,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及智慧家居设备,远程实时掌握工作室情况,并借助5G通信技术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性,让视频连线画面做到实时传输,变线下专人值守为智能“无人值守”,打通了乡村老人出行不便、不善于或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寻求司法帮助困难的堵点、痛点。“延伸基层治理的司法‘触角’,着力构建‘调解赶早,非诉挺前,预防在先’的治理秩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他说。
寿宁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胡伟东向记者介绍,下党乡还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理廊乡”数字化平台,以网格为单元统一受理群众帮办代办、矛盾纠纷化解、非紧急类咨询、困难求助等多项社会治理服务事项,实时收集上报群众需求、矛盾纠纷等信息数据,形成矛盾隐患化解闭环管理,实现了“人人格中有责任、事事格中能回应”的目标。
宣传党的好政策,持续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两牛相斗,一死一生。死者同食,生者同耕。”这句380多年前冯梦龙断牛案的经典判词,如今有了全新的演绎。
不久前,寿宁县法院组织干警在下党乡表演原创小品《冤家·亲家》,并制作成视频在“难忘下党”法官工作室展播。该小品结合寿宁法院生态女子巡回法庭的生动案例,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理念,让两个“冤家”的纠纷得以化解。不一样的是,生态女子巡回法庭法官在新“断牛案”中,还断出司法为民新高度,让“冤家”变“亲家”。
节目以下党乡两个老汉间的矛盾化解为切入点,穿插了两家儿女的情缘,最后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故事情节生动、接地气,有笑点、有亮点,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精准扶贫百姓富、司法为民一家亲”的普法宣教课。
这个“难忘下党”的舞台故事,是寿宁县持续开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活动,推动下党乡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打造具有寿宁特色法治文化上,我们结合‘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融入了冯梦龙法治文化和下党乡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宣传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不断走深走实。”寿宁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刘敏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寿宁县法学会结合下党乡红色文化教育等优势,联合相关部门组成青年普法志愿服务队,依托“难忘下党”法官工作室、“枫桥式派出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实体窗口,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法律服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群众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并结合“冯梦龙廉政文化”,打造具有寿宁特色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寿宁县法学会还联合县委组织部和各政法部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通过现场宣讲、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方式,重点面向乡镇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普法宣传,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单位”“送法进校园”“送法进农村”“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网络”“送法进机关”“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此外,寿宁县法学会还在下党乡成立“中国法学会会员工作室”“梦龙书院”等平台,将法治文化融入书香文化,法律服务覆盖到各个领域。下党派出所创新推出“背包警务”“马扎警务”,通过“平板+脚板”“传统+科技”“网格+警格”等工作法,把田间地头当作开展法律服务的办事现场。截至目前,已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0多件。
寿宁县委政法委发挥下党乡的辐射作用,把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大宣传、基层法律服务大走访活动延伸至全县14个乡镇,并结合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学会会员“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在全乡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为下党乡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