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表联络站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 ——浙江海宁人大民情直通20年纪事

  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对人大代表履行好法定职责,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明确要求。6月,习近平同志调研海宁市,就政治建设和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出要求。

  这一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指示要求。
  这一年,浙江部分地方开始探索建立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阵地,这是代表联络站的雏形。
  这一年,海宁人大建立首个代表联络室,并首创“民情直通车”,促进基层治理隐患早发现、早化解,把人大制度优势实实在在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进入新时代,代表联络站在浙江已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全面建成全省1800多个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海宁的“民情直通车”见证了重要时刻、经历了重要过程,历经20年,始终保持活跃生命力。
  
  初心:密切联系的六次出发与六次提升
  2023年1月,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基本完成,对于新一届代表如何履职,当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最早提出“代表联络站”的概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其中的核心要求。
  实践中,除形成法定的代表议案建议外,老百姓日常身边的“关键小事”点位小、频次高、体量大,不适用代表议案建议形式提交,但也需要快速流转解决。为此,海宁人大在落实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会要求的实践中,创建了“民情直通车”,开通了一条专属绿色通道,属于“微小事”的由人大代表直接向问题对应的责任部门进行交办,通过一个点对点的联系,既缩短了工作流程,又贴近实际需求,也更加富有效率。
  2003年第一次出发,起步,从无到有。10月18日,海宁人大在硖石建立首个代表联络室,“民情直通车”首次出发。“一个代表公示栏,一间接待室,一只选民意见箱,一套工作机制,一本民情记录本,这样‘五个一’就开始了。”回顾起步,首个尝试的时任硖石镇人大主席凌兴元还是历历在目。
  2008年第二次出发,扩面,从局域到全域。经过四年多的探索,“民情直通车”从4个街道,开进8个镇的村、社区,从城市进入农村全域覆盖,实现了量的提升。
  2014年第三次出发,提质,从两级到五级。浙江省人大出台《关于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据此,进入海宁各代表联络站的代表扩大到辖区内的全国、省、市、县、镇五级,并形成常态运行机制,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6年第四次出发,触网,从工作网到互联网。浙江省人大出台《关于做好全省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海宁“民情直通车”建立两个试点微信群,探索代表上网、联系上网,实现快捷互通。
  2018年第五次出发,上线,从纸质到信息化。浙江省人大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出台,海宁“民情直通车”与“代表履职综合评价系统”上线运行,进入信息化管理。
  2021年,第六次出发,进钉,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这一年,浙江省委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省人大数字化改革全面实施。海宁“民情直通车”驶入浙政钉,迭代“民情快解钉”,实现在数字平台上落实“小事速办”,自此进入数字化快车道。
  
  坚守:民情快应、民意速办、民主可感的基层实践
  “启动时,我在市府办是承办者,20年后,来到硖石街道人大成为接力者和推动者。这项工作能够坚持运行20年并与时俱进、迭代升级,背后有人大、代表、部门、选民等各方的努力和付出。”人大硖石街道工委的第四任主任戴其明表示,“‘民情直通车’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海宁人大工作实践,成为一个具有海宁特色的民生品牌。”
  2003年,硖石镇第一个代表接待日,海宁市人大代表秦玉一天就收到选民上门提出的15条问题和意见,交办后不到半个月,政府工作部门就一一开始办理,不能办的第一时间上门解释也得到了老百姓理解。秦玉回忆说,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是民生小事的解决渠道更畅了,履职更有成就感了,老百姓碰到问题想到找代表了。
  20年促进“民生关键小事”18022件,解决16055件,分类TOP5为城市管理、公安交通、垃圾分类、道路建设、农业农村五大类。其中,最快解决的1小时,最晚一条代表提交时间是凌晨00:41,提交最早一条05:23,承办部门最晚在凌晨00:36还在受理,最早06:13在反馈。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诞生,民情直通更加丰富而扎实,推动民情快应、民意速办、民主可感。
  “我们小区看到有白蚁出现。”“袁花街上有好多白蚁,太吓人了!”袁花镇人大代表杨洁在小区居民群中看到有居民反映小区里出现大量白蚁。在进一步走访了解情况后,立刻提交了“小区内白蚁肆虐,居民群众很头疼,建议政府组织人员帮忙统一消杀”的建议。不到半小时收到反馈,5个工作日完成上门处理消杀。

  “我是新当选的代表,这一年多来,‘民情直通车’已经成了履职的必备工具。”海宁市人大代表刘平向记者表示,“去年5月,我接到一名选民反映,说科创中心南门口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每到下班时间段经常出现一车难求的情况。我经过一个月调研,对每天下班后的用车情况进行了实地统计,把问题一键上传到硖石街道的‘民情直通车浙政钉群’,从提交到解决仅用了9天时间。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升级了全市公共自行车数字化管理平台,使投放更加精准。当我把这个结果反馈给选民时,选民也是大大点赞。作为代表,我真的很有成就感。”


  支撑:从传统方式向数智助力代表履职质效不断提升
  “当时都是用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部固定电话来记录和传递民情、解决问题的。”回忆当初,代表都是亲历者。“从书信、电话到QQ群、微信群,从电脑到‘电脑+手机+平板’,20年的履职工具不断迭代,特别是进入‘互联网+代表履职’,真实记录人大制度的基层实践轨迹清晰而扎实。”回忆这一过程,首个尝试的硖石镇人大主席凌兴元还是历历在目。
  2008年前后,代表们开始建立自己的QQ群与选民互动,促动了浙江全省代表专属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
  2013年,“浙江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投用,当年11月7日,海宁斜桥镇人大代表把老百姓反映的跨界流域水污染问题,通过平台向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茅临生直接提问。当天三个半小时后,副主任茅临生的一则回帖,触动了一场四级人大的联动监督,9天时间,嘉兴、海宁、桐乡三地政府环保部门“上网办公”,短时间内使排污行为得到有效制止。
  最基层的镇人大代表,因为有了这个平台,与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可以直接交流,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相关专题报道次年获评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成为“民情直通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美丽注脚。
  在随后十年里,从电话到QQ群、微信群,从电脑到电脑+手机+平板,助力工具不断迭代。2018年,浙江省人大发出全省人大五年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海宁人大代表履职系统上线,代表履职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
  2022年4月,在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海宁首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数字化应用全省样本,“民情直通车”成为“民意收集”子应用的特色品牌,移入浙政钉,海宁新一届市镇人大代表一键开启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为帮助选民解决问题,不少新代表学会现场“取证”、蹲点测算、反复跟踪,因为提得准,所以办得好,让新代表很有成就感。老代表更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发现了民情背后的“民生关键”,进而转化为议案建议。20年来,代表在一届五年中,提出10件以上的占35%,最多的一位代表连任四届平均每届提出30件。
  
  管理:从单一制度向民情收集处理的体系化运行
  20年来,遵循浙江省委与时俱进对人大工作的文件要求,浙江省人大先后出台四个文件,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制度31项,在各级人大评选获奖或刊发理论调研文章87项,国家和省级媒体宣传报道299件次,倾注了市镇(街)两级跨越五届“人大人”的实践与积累。
  2019年5月,浙江省人大出台《关于深化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向纵深发展。海宁建立镇街道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工作制度,“民情直通车”有了标准化流程。
  2021年,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启动,浙江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之后,具有浙江县乡辨识度的又一张“金名片”。在海宁,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意见明确,征集意见和候选项目纳入“民情直通车”的民情数据库专项管理。
  2022年,浙江省人大出台《关于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培育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指导意见》。当年年底,海宁出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数字化管理规程》,完成“代表联络站+民情直通车”制度体系建设,实现数字化集成的民情数据库“一体管理”、数据关联业务“一体运行”、数据治理“一体保障”。
  一体管理:架构县级为主、统筹镇街的县域人大数字化体系,民情直通车作为最小颗粒之一,从源头收集数据到办理落实与数据利用多轨并建、多元共享,原来零碎、分散的状态逐步转变为集中、规范、有序的管理。
  一体运行: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12个“民情直通车浙政钉群”,同时创建“民情快解钉”,代表发现问题,从拍照、视频+描述+地图定位,到承办方精准快速受理,再到跟踪办理、接收反馈与作出评价,同步流转、同步归集数据,全程公开亮晒,既“晒”代表,也“晒”政府。市镇街人大和政府实行系统共享、管理分级,工作流程用一套标准,上下协同。
  一体保障:“民情快解钉”的管理运行,与本级代表履职的各项工作机制对接打通,用数据关联形成业务全景图和代表履职全景图,形成制度、流程、技术的体系化保障。
  
  转化:从解决群众民生小事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民情直通车”从“小”处入手,发挥根植基层、扎根人民的人大制度优势,20年来促进90%的问题可以在镇、街道和村一级得到化解。在解决的基础上,人大与政府从各自职责角度,不断完善推进基层治理的方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人大推进民情大数据专班分析,拓宽路径、放大民情效应,更多向人大监督议题、党委决策参考、执法司法监督线索转化,使各项工作与决策有更坚实的民意支撑。2020年4至5月,作为“民情直通车”的高频事项,违法捕鱼问题由市人大向市委提出建议,进一步转化为整治行动持续至今,市人大每年开展跟踪监督持续至今,电捕鱼造成的水环境恶化趋势及时得到控制并有效改善。
  每月接待是海宁设立代表联络站以来一直坚持的制度,以前代表会把政府部门负责人和直接工作人员请到代表联络室与选民面对面,如今迭代为国家机关人员与事项“双进站”,更多的国家机关人员进站,与代表一起面对选民和老百姓,当场解开了“事结”,更有利于解开“心结”。
  今年,海宁人大民情数据库通过与法院案管系统的双向大数据碰撞,对近两年16000多件民商事案件和9000多条民情数据进行归类分析,集中梳理出海宁位居前十的中小微企业高频纠纷。据此,形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十个系列专场,与法院一起进入代表联络站,以法治服务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由此也带动了政府方面的重塑变革,比如,海宁住建局是承办大户,专门建立了局处置工作机制,局办公室负责对收到的内容进行识别、核实、分类,转交局内事权单位办理,办结后再由局办公室统一答复代表。局长吴一平认为:“这避免了小隐患变成大问题,更由点及面推动了工作制度变革。去年,针对代表几年来集中反映的无物业小区绿化影响采光问题,向嘉兴市住建局反映后,受委托起草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范》,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制度的出台将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对部门工作也是一个质的推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全面阐述。新时代人大制度在基层的实践,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人大工作中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民情直通车”与“民呼我为”“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同源同向,原发于人大制度基层实践,根植于人大制度优势,具有天然的人大辨识度。在人大工作领域对这三者的坚守与发展,有利于把国家权力机关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延伸到最基层、巩固在最基层,更可以引导和带动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推动全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 责任编辑:芦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