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周:“三调对接”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为了切实筑牢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河北省曲周县委政法委协调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积极与信访、公安、法院对接,创新推出了访调对接、警调对接、诉调对接“三调对接”机制,架起人民调解的“高速路”。
  
  建立“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机制
  今年4月,曲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曲周县构建“三调对接”大民调多元解纷新格局的实施意见》,通过整合衔接审判、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力量,建强“人民调解”体系,围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推行了网调、访调、诉调“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机制。
  其中,网调对接,是指乡村网格员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案件,在村级难以调解时,由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导入大民调体系解决;访调对接,是指乡镇信访办接受的信访案件,由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导入大民调体系进行调处;诉调对接,是指基层法庭对群众来诉案件进行预登记,并引导当事人暂不立案,先行转交乡镇司法所,由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导入大民调体系进行诉前调解。在县、乡设置了非诉争议解决中心11个,在各行政村设置了民调室342个,以及相配套的县、乡、村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57个、人民调解员2216名,服务范围覆盖率100%。
  为全面推进“三调对接”工作扎实开展,曲周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18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三调对接”工作机构、工作流程、工作措施。在县级层面上,成立了县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安排调解员开展常态化值班,接待群众咨询。整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力量和行政部门行政调解职能,设立了土地类、城镇建设类、劳资纠纷类、涉农类等调解室。同时,在县法院设立了驻法院诉前调解室,横向对接行政职能部门、行业调解组织、群团组织,确保每件纠纷得到及时调解。在乡镇层面,全县10个乡镇依托司法所挂牌设立了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实行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法庭、群众中心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政府协调制定详细的调解方案,全力促进纠纷有效化解。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受理辖区内的网调、访调、诉调案件。在村级层面上,依托全县342个行政村的综治中心,全部设立了民调室,对村内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对接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按需与乡镇开展联合调解。统一制定了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工作机制、工作台账和值班制度,确保了群众各类诉求在第一时间“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办”。
  截至8月上旬,曲周县各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三调对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38件,当事人申请案件172件;民商事案件由2994件下降为2580件,下降率13.82%,万人成讼率由0.65%降为0.55%,“三调对接”综合力量已取得明显成效。
  
  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掉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浙江在治理社会矛盾中创造了“枫桥经验”,其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尽最大可能在矛盾激化前就将它化解掉,最大限度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实现矛盾不上交。自此,“枫桥经验”在全国推广。
  曲周县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将人民调解工作引入农村经济组织纠纷化解领域,化解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纠纷,解开思想“疙瘩”,解决法律难题,防控法律风险,有效减少群众诉累。
  今年8月2日,曲周县河南疃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成功调解了一起合伙经营纠纷案件,经过妥善处理、及时沟通、科学举证,成功化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此事还要从2022年5月说起。范某某与焦某某是同村人,双方在协商后,决定承包土地种植菊花,范某某出资3万余元租地、购买种子农资等,焦某某负责管理,两人同等股份,盈利后范某某先抽回所投资金,剩余收入两人平分。今年6月,又到种植菊花时,焦某某认为种植菊花收益较少,且目前属于亏本状态,想要退出合伙,双方就此事发生争议。
  范某某来到河南疃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委会在了解案件的缘由后,立即组织河南疃司法所负责人刘玉林、人民调解员李银海、“法律明白人”赵维民组成调解小组,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开展调解。为防止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员采取了“背靠背”调解方法,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在连续几天40摄氏度高温天气下,调解员多次往返范某某和焦某某处,经过详细了解,争议的焦点主要在焦某某觉得自己辛苦一年,没有赚到一分钱,还得往外拿1万元退股钱,心里想不通。
  调解员首先从法律层面劝说焦某某,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晓之以理,另一方面从他和范某某多年的朋友关系上动之以情;同时,调解员对范某某进行劝说,不要因为纠纷耽误下季的种植,那样会损失更大,同时也让他考虑和焦某某多年的朋友关系。经过调解员的耐心疏导,范某某很快打消了心理的顾虑,当场表示同意签订调解协议。

  在曲周县河南疃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合伙经营的纠纷达成了协议,双方约定:焦某某撤股,一次性支付范某某8000元,剩余菊花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等全归范某某所有。最终,一场合伙经营引发的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三调对接”形成化解矛盾大合力
  自曲周县“三调对接”大民调多元解纷工作开展以来,县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和各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积极承办网调、访调、诉调案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7月下旬,曲周县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就成功调解一起信访案件。当事人张某某,在曲周县一工厂打工时由于操作不慎,手臂被卷进机器,导致身体多处骨折,右胸挫伤严重,经多次治疗后出院。后本人与用工方负责人杨某某多次交涉,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协商多次不成后,转而上访。县信访局接访后认为该案适合调解,并积极与曲周县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对接,经过基本案情研判,县非诉争议解决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至曲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曲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调解委员会进行联合调解。
  曲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调解委员会安排调解员及时了解矛盾双方基本情况,详细记录当事人描述的案发过程,耐心倾听张某某的诉求,积极安抚张某某情绪,实地走访事发地点了解相关情况,向杨某某普及民法典、劳动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解析得失利弊。经过多次走访调解,最终,张某某与杨某某就人身损害赔偿达成了共识。
  最终调解结果为:杨某某承担张某某5万元医疗费,并一次性支付6万元人身损伤赔偿款。张某某承诺在收到赔偿款项后不再以任何方式追究杨某某相关责任,撤访息事,双方两清。当天,当事人双方在曲周县非诉争议解决中心签订了调解协议,达成和解。
  “我认为,‘三调对接’大民调多元解纷新格局的核心是整合资源后,形成合力的依法调解。”曲周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志民告诉本社记者,在具体的调解中,法律法规是成功的基础,而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合力,有效地推动了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及时化解;同时,调解的过程,就是一次宣传法治的过程。在“三调对接”的调解中,几乎每一个案件,调解人员都会向双方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双方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再进行调解,也就容易很多。
  
  多元解纷啃下30年信访“骨头案”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封清代大学士张英所写的《家书》,借六尺巷典故,告诉人们,在和人相处中要学会忍让,一时的忍让可以让彼此之间关系更加和睦,投桃报李,作了让步别人也会敬你之意而做出退让,最终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
  如今在曲周县也出现了当代版的“六尺巷”,而“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将一起沉积30年的宅基过道纠纷信访案件化解,双方当事人由剑拔弩张的仇人变为了和睦相处的邻居,真正实现了“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这起信访案还需从上世纪末说起。1998年,原南里岳乡振清寨村民张某反映邻居王某建房占用过道,妨碍自己出行。时任村支部书记郭建刚接到张某的申请后立即到现场进行查看,开展调解工作。但王某态度坚决,决不退让,不接受调解,并且情绪激动,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为避免其他意外发生,村干部只能暂缓调解,而邻居张某也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上访道路,该案也成为信访积案,俗称“骨头案”。
  张某的过道纠纷作为信访积案,通过“三调对接”工作机制,回转到南里岳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已经退休的郭建刚,被聘为南里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再次接手了该案的调解工作。此时,该案的原当事人王某已去世,王某的女儿和女婿郭某继承了老人的房产,也使该案迎来了新的化解契机。郭建刚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借用“六尺巷”故事的典故,作出了“由郭某在原建房基础上退后2尺1寸,将过道拓宽,而张某给郭某9000元以弥补宅基地缩小的损失,村集体将张某宅基地边上约3米宽的闲散空地提供给张某使用,方便张某停放农用机械等杂物”的调解意见,当事人一致同意签订了调解书,拖延了30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通过网调、访调、诉调‘三调’无缝对接,有效地将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彻底减少了曲周县诉讼和信访案件发生率,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曲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晓伟向本社记者介绍道,随着“三调对接”工作机制和多方的联动配合程度逐步提高,案件成功调解率还将大幅提高,大量民间矛盾纠纷都将得到成功化解,从而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晓伟表示,下一步,曲周县委政法委将持续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工作衔接,进一步深化“三调对接”调解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严防一般民事问题转化为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案件和重大负面舆情,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机制,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
  (牛江波、张忠楷、杨章环对本文亦有贡献)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