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传承践行‘浦江经验’”系列报道之一
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浦江经验”
编者按
今年是“浦江经验”20周年。“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20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在大量减少上访数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人民安居乐业上,“浦江经验”是行之有效的有益创举。
20年来,“浦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逐渐演变升华为长效制度,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在“浦江经验”20周年之际,本社记者重新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下访过的浦江县,探寻“浦江经验”的诞生与成长,感悟它在传承发展中所展现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
3月25日,拿到水源保护区补偿款的那一天,整个通济村沸腾了。
通济村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前吴乡通济桥水库大坝脚,绝大部分属于通济桥水库建设的移民安置区,耕地的60%在通济桥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无法耕种,多年来人均可用耕地面积仅为0.3亩左右,远远低于其他村的平均水平,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的土地承包也暂停了,所有的田地都埋在水库里面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水源保护区补偿政策呢?”浦江县前吴乡通济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光辉的疑问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呼声。
2022年12月22日,金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志强到浦江下访,接访了通济村村民代表,协调县委办、县信访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前吴乡党委等部门并要求按协调意见抓好落实。3个月后,通济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档)个人缴纳部分政府补助50%的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款全部发放到户。
这是金华市、浦江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践行“浦江经验”、化解信访难题的一个缩影。2003年以来,浦江县始终围绕深化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信访制度改革,全县信访总量从2002年的10307件次下降到2022年的629件次。
如今,在金华市乃至浦江县各级政府部门,“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经过持续发展和完善,“浦江经验”成为浙江全省乃至全国信访工作的“重要窗口”,成为新时代浦江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
省委书记下访接访,形成“浦江经验”
2003年9月8日,《浦江报》头版发出一则醒目公告,预告省委主要领导及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将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一周后,报纸同一位置再发公告,告知接待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
其时,由于多种原因,浦江信访问题突出,是远近闻名的“信访大县”。2002年全县共受理群众信访10307件(人)次,群众到县以上政府上访34批352人次,被列为浙江全省信访重点管理县。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选择浦江?据浦江县信访局原局长张国强回忆,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确定拟接访县时明确指出,浦江信访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就到那里去。在准备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在确定接访场所、接访时间、接访程序等方面,还多次提出要求,作出专门批示。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要求”给张国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四个要求”分别是:要求访前开展全面排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挑选群众呼声高、具有代表性的疑难信访件作为接访件;要求群众候访区的容纳量要大些,确保群众候访场所、接访场所宽敞和正常信访秩序;要求领导下访前发布公告,让广大群众都知道这件事。
这一切让张国强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接访,绝不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是要深入到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公告发出后,十里八乡的群众赶到浦江县城,登记点3天时间登记了400多件信访事项。最终,浦江从群众呼声大、问题突出、具有代表性的16件疑难信访件中选定9件,作为这次省委书记的现场接访件。
2003年9月18日,接待点设在场地面积较大的原浦江中学校园。作为第一接待室的联络员,张国强非常荣幸参与了习近平同志在省、市、县三级领导陪同下接访群众的全过程,亲身感受了习近平同志接访群众的感人场景。
张国强回忆说:“在接访群众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总是面带微笑,说话和声细语、不急不躁,解释于法有据、细微周到,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细致给予答复,尽力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特别是每一批来访群众进来时都热情招呼他们坐下,每接待完一批来访群众都起身与他们握手道别,让来访群众激动不已。”
据张国强回忆,当天,浦阳街道学前楼拆迁区块赵仲富等5名群众代表,向习近平同志反映拆迁安置房规划建设和补偿问题。当时听了省、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解释后,群众就气呼呼地与他们争执起来。习近平同志耐心听完双方意见,和颜悦色做群众工作,耐心宣传有关拆迁政策法规,与他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商讨,包括安置房屋内部结构、两排安置房之间距离等具体问题,采纳群众合理建议,使他们深受感动。赵仲富代表拆迁户当场表态:“我们对习书记的答复非常满意。”
从当天上午8时15分开始接访群众,一直进行到中午近12时,中饭简单用餐后,习近平同志顾不上休息,下午1时又开始接待来访群众,直到下午2点。当天,习近平同志共接待9批20余名来访群众,当场解决了20省道拓宽改造、学前楼区块拆迁安置、生态环境保护、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一批久拖不决的民生难题和信访突出问题,来访群众离开第一接待室都连声说“谢谢”。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浙江省、市、县三级100多名领导干部当天分别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涉法涉诉、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等14个接待室,热情耐心接待来访群众,当天共接待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91个问题,定性处理劝其息访的21件,交办落实责任制的324件,接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接访结束后,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源头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此后,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了解、关心和过问20省道拓宽改造工程,促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高效快速推进。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2003年12月29日,20省道拓宽改造工程在村民的欢呼声中如期开工。2005年10月,经过600多天的艰苦奋战,全长19.8公里的20省道浦江段全线贯通,昔日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阳光大道,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近平路”。
2005年12月13日,当地广大村民自发联名,给习近平同志寄去一封盖有浦江西部山区5个乡镇、97个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沿线20多万村民心意的感谢信。至今,“省委书记与97个印章”的故事在浦江县仍广为流传。
探索在浦江,传承在浦江
省委书记亲自带头到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一种新型的基层治理模式——“浦江经验”由此诞生。它不仅指引着浦江信访20年来的嬗变,也为浦江基层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的20年,浦江县的领导干部一任接一任,持续丰富发展“浦江经验”,坚持下访接访工作导向,有效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作为‘浦江经验’的发源地和重要实践地,浦江县必须坚定扛起弘扬践行的政治责任,使之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说。
为此,浦江县委县政府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探索信访联合接待运行模式,重视信访队伍建设,形成了新时代信访工作五大机制,即:深化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包案机制,完善网格化全覆盖的预防机制,强化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机制,创新高效能重落实的化解机制,健全多渠道能畅通的诉求机制,实现了“浦江经验”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
“我们首先对下访接访流程进行了规范。”浦江县信访局信访督查专员何海深介绍,按照“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商研究+访后限期办结”规范流程,浦江形成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闭环,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访前调查准备阶段,每月对群众来访预约的事项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形成“一案一报告”纳入下访接访方案。访中会商研究阶段,现场接访相关部门形成初步接访意见,接访过程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落实推进。访后限期办结阶段,按信访事项难易程度分类处置,限时化解。
在长期的信访实践中,浦江县委县政府把常态接访和定期约访、重点走访、领导下访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县领导带头下访、乡镇(街道)领导随时接访、村(社区)干部上门走访、“4+2”联心服务团组团息访的“四级联动”工作体系,推动下访接访制度化常态化。
“县领导每月15日开展下访接访,每周二、三、四轮流到县社会治理中心值守接访,按需到联系乡镇(街道)下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每月10日固定值班接访;班子成员每日轮值进驻乡镇(街道)矛调中心接访。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员村级代办员、网格员等常态化开展巡村(社区)和走访,发动‘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力量,努力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4+2’联心服务团全面参与村(社区)具体事务,团长每月开展全面走访,会同村(社区)、乡镇(街道)合力做好化解稳控。”何海深作了进一步解释。
2020年11月,郑宅镇玄鹿村村民因集体坟山占地与浦江县交投集团岩头砂场产生矛盾。玄鹿村村民情绪较大,多次到现场要求县交投集团立即停止侵占。虽然多次协调沟通,但因目前的坟山现状与原貌大不相同,难以断定分界线,尤其地域面积存在争议,一直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郑宅镇向浦江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报相关情况,将该信访件列为领导接访件。2021年5月14日下午,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巧娟到浦江下访接访,双方确认权属有争议;同年9月15日,县委书记俞佩芬在郑宅镇下访接访,约访郑宅镇玄鹿村村民、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研讨并提出处理意见。之后,县信访局、郑宅镇、岩头镇与县交通集团前期也作了充分的交流沟通。2022年3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明凯值日接访,在浦江县信访局再次召集县人大办、县信访局、郑宅镇、岩头镇、县交通集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就郑宅镇玄鹿村与岩头镇蜈溪村三步石之间土地纠纷进行协调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最终,玄鹿村、岩头镇蜈溪村、交投岩头砂场签订三方协议。保证浦江交投岩头砂场运营的完整性,鉴于历史原因,边界已无法界定的地块由岩头镇蜈溪村参考现土地征用价格对玄鹿村进行一次性补偿,浦江交投岩头砂场继续租用该地块不再支付相关费用。由于先后三位领导下访接访,强力推动,这起长达两年的土地纠纷得以轻松化解。
“过去有些信访事项,由于没有领导或部门牵头解决不了,拖成了积案。领导下访就是要解决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浦江经验’好不好,最重要的是要看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事信访工作多年,何海深感受颇深。
“浦江经验”有没有用,数字来说话。2022年,浦江信访总量仅有629件次,比2002年下降93.9%,大量信访案件在县域范围化解,曾经信访大县摇身一变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从2018年起,浦江县连续三年成功创建全省“无信访积案县(市、区)”,2020年浦江还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20年浦江的信访实践反复证明,在大量减少上访数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人民安居乐业上,“浦江经验”是行之有效的有益创举。由此,“浦江经验”之花很快在之江大地绽放。
浙江省委先后下发《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省委常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定期组织各级机关干部下访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制度形式规定领导干部下乡调查研究、下访约访的工作要求,明确省委常委每年必须到基层下访或约访。由此,领导下访接访在浙江全面推开。定期下访接访,成为浙江各级领导干部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浙江全省信访工作也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浙江省信访局统计表明,全省从2002年信访量54万件次到目前的15万件次。省、市、县三级负责人2003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20万余批次、70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
2011年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多年来浙江浦江等地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和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制度,推动矛盾排查化解常态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同年,中央信访联席办、国家信访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的“浦江经验”从此走向全国。
2014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要求突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重点。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各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应当阅办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定期下访、包案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22年,浦江“下访接访”信访工作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信访工作下访接访规范》纳入2023年第一批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浦江经验”向“浦江样板”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今年7月21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信访局与浙江省委在浦江县召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经验交流会。
在这场全国性的高规格大会上,国家信访局相关负责人宣读了《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国家信访局关于学习运用“浦江经验”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下基层解决信访问题的通知》。相信不久的将来,“浦江经验”一定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20年来,从浦江的破题到全省的实践再到全国范围的推广,“浦江经验”为何能持续保持生机活力?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方腾高表示:“‘浦江经验’率先回答了信访工作是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工作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把群众工作方法和法治思维贯穿接访全过程,通过下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满足群众心愿,维护群众权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用行动与作为回答了‘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保障谁’的根本问题,是宝贵的信访工作经验、群众工作经验、社会治理经验、法治工作经验,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是我们推进信访工作现代化、法治化的重要遵循和强劲引擎。”
这也正是“浦江经验”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全国的秘诀。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