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滨水绿道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文明发展与自然保护是我们时刻需要关注的一对关系。回顾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城市的文化古建和自然环境。
  
  北京城的滨水绿道要从北京的历史说起。
  站在记录金中都历史的展板面前,我被上面记载的文字解说所感动。这是一个多么恢宏而又声势浩大的场面: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个炎热夏季,四十万士兵,八十万民夫,一共一百二十万人。他们一队排开,人挨着人,从河北涿州站起,绵延百里,经过一百二十万双手,将一筐又一筐的涿州黏土辗转腾挪,传递至今天的北京市广安门地区,为的是修筑金朝的国都——金中都。这就是元朝人熊梦祥在《析津志》记载的“金朝筑燕城,用涿州土,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的文字。
  如果从空中俯视,这种完全依靠人山人海的劳作场面是极其震撼的。当时宫殿所需的木材,全部取自河北正定,运一根大木要耗费白银二十万两;运一车木材,要组织五百人来回拖拽。为建都城,统治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作制数年,死者不可胜计”,皮鞭下的辛苦劳作,对人的生命是一种巨大的摧残,一城起而万骨枯。
  公元1115年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率部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击溃辽兵,建立自己的王朝——金,并建国都于会宁府(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公元1149年,同为皇室宗亲的完颜亮(史称海陵王)密谋篡位,弑杀金熙宗,改年号为天德元年,并决定迁都燕京(今天的北京市广安门地区)。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筑城运动开始了。
  到公元1153年,金中都拔地而起。整个都城约为四方形,周围有十三座城门。东西南各三座城门,北面四座城门。宫城南面建有正门“应天门”,是一座十一间的大门楼(天安门只有九间),楼高八丈,建筑规模极其雄伟,所有皇城宫殿都由黄金五彩加以修饰而成……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突破金军防线,占领金中都,抢劫财宝,毁坏公物并放火烧毁了金中都城内建筑。就这样,金碧辉煌的金中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六十三年便烟消云散。
  时隔将近八百年,也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市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地点发现一座古墓,除了墓主人遗骸和墓葬随品,还有古建筑遗址。随后,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工作人员介入调查发掘,大约一千平方米的古建筑遗址逐渐显现出来,一个个巨大的柱顶石坑排列整齐,俨然是一段都城的遗迹。
  一个完整的金中都城垣逐渐显现放大,在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多种景象:歌舞升平的皇家宫殿,穿着朝服的官吏们繁忙地穿梭于尚书省和六部衙门,熙熙攘攘的市场和为生计操劳的平民百姓……
  今天,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在北京西城淹没的金中都遗址,一条美丽的滨水绿道由北向南逶迤而过。她从钟鼓楼开始,向西南方向慢慢伸展,沿途携带着钟鼓余音,虔诚如德胜祈雪,流连于潭西胜境,漫过顺城公园和金融街绿地,坐享木樨渔趣,沐浴白云风雨,夕照天宁塔影,朝观蓟碑霞蔚,轻舞铜阙微澜……在金中都公园,还可大观平度,陶然风雨,临河知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华丽的转弯。沿河两岸,花团锦簇,绿柳成荫,亭台巧立,假山迭出,木桥婉转,卵石铺地,松柏成行。更有游人或周边的居民在这里漫步欣赏,健身锻炼,引吭高歌,舞之蹈之。在这里,还可以倾听潺潺流水,感受鸟语花香。在宣阳驿站,还有一处读书的好地方:文化的长廊,开放的空间,优雅的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来安放纯洁的心灵。而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的,就像古人所说的“水利万物而不争”。
  我在展板前流连忘返。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家园,战争的肆虐也好,灾难的破坏也罢,只要我们的双手还在,家园就在,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也许这就是美丽的滨水绿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 责任编辑:张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