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照亮迷途少年“返航”路

-- ——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赖家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检察员赖家明从检29年来,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忘我的工作状态服务基层。他秉承爱心、诚心和恒心,创建永福县“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十九年如一日,坚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用爱照亮迷途少年“返航”路,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贡献奖”“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提名奖”“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桂林政法忠诚卫士”等表扬表彰20多项。
  
  “呵护未来” 足迹遍布全县中小学校
  2004年,永福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犯罪嫌疑人的母亲在检察院的安排下,进行母子亲情会见。在探视的十几分钟里,母子二人隔着铁栅栏抱头痛哭的场景,深深刺痛了赖家明。
  “当时我就萌发了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迷失方向的孩子和痛苦不堪的家庭的想法。”在检察院领导的支持下,赖家明发起成立了致力于为青少年成长服务的志愿者组织——永福县“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
  “未成年人工作该怎么去做?”永福县是一个汉、壮、瑶、回等民族杂散居的半山区县,全县共有100多所学校3万多名学生。许多学校都位于山区里,交通不便,山路难行,很少有校外人员去上课,孩子们也很难接触到大山以外的世界。孩子们的父母大都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几年都不回来一次。有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村落,父母、爷爷、奶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严重不足,而法治教育更是缺乏。
  针对这样的实际,赖家明决定走进学校开展普法教育。为了让更多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成长,赖家明不怕路途辛苦,常常在下班后夜幕降临时从县城出发,讲完课回到家中有时已是第二天凌晨。
  一本又一本日记,记录着赖家明一节又一节法治课,笔记本扉页上写的是“我和我的孩子们”。日月星辰与他为伴,烛光里的法治课、被汗水浸湿透的制服、下课后孩子们围绕他的不舍,都是他最美的回忆。 
  2021年6月3日的晚上,赖家明带领志愿服务队来到罗锦初中上法治课。才上课几分钟外面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下雨声和讲课声相混杂,坐在后排的学生为了能听清楚,主动上前和前排的学生挤着坐在一起,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突然,电脑黑屏了,灯光暗了,停电了。同学们没有一点骚动,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打开手机灯光,在场的老师找来了蜡烛和手电筒,赖家明走到了学生中间,继续讲课。在这黑暗的雨夜中,法治的光辉照在每一位同学的脸上、心中。
  行程10万多公里、1700多节法治课、受教育人数35万人次,提供法律服务1万余次,挽救帮助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220余人,资助孤儿、贫困学生、服刑人员子女120余人……19年来,赖家明和他的团队走遍了永福县所有乡镇、走进了桂林的100多所中小学校,义务开展法治教育和关爱活动,为孩子们带去前行的梦想……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赖家明的团队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永福县四任检察长、全院检察干警、桂林市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呵护未来”志愿服务活动中,社会各界也广泛积极参与。
  
  系统帮扶 为天使重新插上翅膀
  赖家明发现,只是讲法律不行,要真正塑造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心灵,让敬畏规则、崇尚法治成为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仰,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于是,他和孩子们聊梦想、聊未来、聊挫折、聊心理,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畅想,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不再误入歧途。
  2012年,在永福县明德小学的法治课上,赖家明得知一名叫蒋仕萍的女孩儿,出生仅6天就被父母遗弃,养父在她5岁那年因病去世,从此她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条件非常拮据。得知这一情况后,赖家明迅速向永福县人民检察院领导汇报,此后蒋仕萍便成为检察院的一名特殊成员,干警们自发地定期给她捐赠生活费,赖家明定期上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送去关爱,护她成长。在赖家明的感召下,桂林市人民检察院和一些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这场爱心成就梦想的帮扶行动。蒋仕萍在赖家明等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不负重望,茁壮成长。
  2014年,蒋仕萍被评为广西首届青少年榜样;2019年高考,以超过一本线60多分的成绩考上心仪的大学。收到录取通知的当晚,蒋仕萍给赖家明写了一封感谢信:“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运的,幸运遇到了你们,我会记住这些关怀与温暖,努力学习。长大后,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去传递社会正能量……”
  获得赖家明帮助的不只有蒋仕萍一人。2009年,赖家明在给孩子们上法治课时,无意间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破烂不堪的铅笔盒。他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了刑,母亲也已经离家,不久后,奶奶也因病去世。孩子借住在亲戚家一间破旧的小屋,没有通电,晚上要到有电的邻居家看书写作业。
  赖家明立即将男孩儿的情况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检察院随即跟踪帮扶这个不幸的孩子。为了便于照顾,赖家明还将孩子转学到县城,干警们每个月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些给孩子做生活费,给予他从生活到精神上的帮扶,一直到孩子的父亲出狱。
  2005年10月的一个早晨,永福县百寿镇某中学发现多名学生有不良行为,便打电话向赖家明求助。在得到院领导的支持后,赖家明立即驱车60多公里来到学校,协助学校做好帮教工作。过后,这个班级37名同学联名给“赖老师”写来了感谢信:是您把我们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光明,重新插上了翅膀,去寻找梦想和希望……
  
  创新方式 构建关心关爱的新格局
  在给学生们上法治课时,赖家明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法治课,即便再精彩,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甚至短暂的,特别是一些有困难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只有持续不断地跟踪帮扶、疏导,他们内心的困惑、不良行为才会真正解决和矫正。
  带着这样的思考,赖家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于2020年创设了“赖老师工作室”,利用周末、节假日或晚上的时间来到工作室,接待有需求的家长和孩子们,接受他们的咨询或倾诉。
  小于曾是个“网瘾少年”,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成绩不断退步,老师、家长都为此事很着急。小于自己也很苦闷,但是就是难以放下他心爱的游戏。他觉得自己并不是简单地玩游戏,而是为了成为一名原创游戏设计者、提升国产游戏竞争力而练习。但是,家长并不理解他。
  2020年,赖家明来到小于所在的班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课,课后迷茫的小于来到“赖老师工作室”寻求帮助。赖家明跟他聊了自己对游戏的理解,也通过实际的案例让他知道成为游戏设计者要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做支撑。经过一番沟通,小于决定暂时放下游戏,回归学习。此后,每当遇到困惑时,小于都会来到工作室寻求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于2021年以超一本线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兰州理工大学,并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如今,应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赖老师工作室”已在桂林地区开办了8间。此外,赖家明主动联系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针对个案特征,量身定制帮教计划,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共同联合做好涉罪未成年人及未成年被害人的维权、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工作。2022年以来,共开展个案咨询75人次,提供心理疏导68人次,成效显著。
  “我们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里面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让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带领他们一起走向未来。”赖家明说。
  
  “关口前移” 搭建未检联盟精准呵护
  十几年的法治教育经验,赖家明深深认识到,单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无法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预期效果,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县委、县政府和院领导的支持下,赖家明倡议成立的家长学校试点工作在永福县堡里镇展开,赖家明被聘为家长学校的指导老师。2020年6月,首家家长学校挂牌当日,赖家明受邀上了第一节法治课,50余名学生家长参加了培训。
  “以前一直觉得孩子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好出路,今天听了课才知道,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平凡人也同样值得骄傲。”这是课后一名家长的感悟。2020年,永福县人民检察院通过“赖老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在桂林市、永福县的学校和观护基地设立7个点,社会影响已逐渐从永福县辐射至桂林市和周边地区,2021年全年,“赖老师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300多人次,其中外县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50余人次,收到来信近1000封。
  2021年,“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联合人大、政协、妇联等部门,仁人社工、小青松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团体组建“专业化+系统化”未检联盟,共同开展“关口前移 精准呵护”工作,围绕最基层、最偏远、最薄弱、最需要的目标,专门面向农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赖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希望也能到我们镇上去给学生家长讲课。”这是2021年永福县“两会”上审议检察工作报告时一名人大代表的心声。
  群众的需要、支持,让赖家明更加坚定了要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层基础,有效解决偏远山区未成年人保护的盲点、堵点。在县委、县政府、县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堡里镇和波塘村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联络站点,将呵护未成年人工作下沉到基层,通过联动开展法治教育、犯罪预防、观护帮教、心理疏导等“一站式”综合保护服务,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把基层困境儿童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19年来,赖家明在生活上廉洁自律,在工作中勤勉尽责,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始终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未成年人服务。“‘呵护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的‘长征路’,也是无数未检人的‘长征路’。” 赖家明“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用实际行动让深陷困境的未成年人看到了希望,这希望犹如黑暗中的火把,照亮了孩子们追梦前行之路。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