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守正创新 加快推进法学教育现代化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法学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系列要求,为我国加强法学教育尤其是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法学教育现代化,更好发挥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当今,我国法学教育繁荣发展、百花齐放。在诸多实验、探索、尝试之中,要进一步强调守正,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
  守正,就是要保证法学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法学教育工作者、法学教育机构要对党的教育事业绝对忠诚,在法学教育的过程之中,要始终严守政治标准。从培养方案开始,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等全过程,始终把握好法学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法学教育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深刻思考法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让理想信念真正持久地注入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培养一大批积极投身于国家法治建设事业的人才。
  守正,意味着要保证基础学科、传统学科的重要地位,要保证厚基础、严要求。要让法学教育的被培养者明确了解实证法的基本要求,具备法科学生的基本素养,把握法学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基本逻辑,做到法学概念准确、规范明晰、体系清楚,由此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成为卓越法治人才。如果打不好基础,我们培养的法治人才就有可能在那些高精尖的问题上栽跟头、做误判、说错话。所有复杂的问题都是由简单问题整合而成的,所有宏大的系统都是由基本的单元构建而成的。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法学教育培养的绝不是夸夸其谈、只能抽象地描述理想和社会目标的空谈者,而是要培养能够在法治建设一线踏实工作的实干家。
  法学教育要做到锐意创新,在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找到新的生长点,通过创新提升法治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要做到创新,不仅要考虑教师和管理者联动、共同创新的主体问题,也要考虑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的内容问题,还要考虑通过小步快走、积极实验、试点先行、相互学习创新的方式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内容创新的问题。有必要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推动学科领域创新。要想使法治人才的培养紧跟时代、不断创新,需要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上下功夫,要在中国法治发展急需的涉外法治领域下功夫。涉外法学科包括了我们原有的很多领域,比如国际法各个方向,涉外经济法、刑法和民商法向外拓展的部分,特别是经济法向外拓展的部分。要进一步强化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国家法律规范的教学研究,开展国别法、比较法、区域法的教学。
  其次,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其中包括以网络教学尤其是网络协同教学的方式拓展闭塞的空间、整合分割的空间,突破人才培养的空间限制;通过科研带教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法学教育的思想性、开拓性、新颖性、挑战性,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小班授课、翻转课堂、课堂研讨等方式活化教学手段;通过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模拟立法等一系列方式使学生熟悉法律工作的真实场景。
  最后,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尤其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恢宏的视野、开放的态度。因此,要强调国内外教学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整合法学教育资源;推进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立实验基地、实践基地,使得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与社会的法治实践保持密切的关系。推进教学的实践化,使法学人才培养植根于社会,也使社会实践不断滋养法学教育。为保证创新的效果,提升创新的效率,要在不同法学教育单位之间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法学教育要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务实推进,才能够培养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培养出中国法治发展尤其是开放发展、走向国际舞台中心所需要的高水平法治人才。
  (作者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