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戒毒战线上的忠诚守护者

  39岁的朱明明,曾任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大队长、一级警长,现任河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她收获荣誉颇多,最耀眼的是2020年度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确定表彰为全国“最美公务员”,同时又是2022年中央政法委“双百政法英模”荣誉称号获得者。朱明明在严格管理、公正执法的同时,用爱心、耐心、信心、诚心、细心、恒心对待戒毒人员,给戒毒人员以重生的信念,受到戒毒人员及其家属的称赞。


  忠诚履职 坚守初心不改
  2007年10月,24岁的朱明明从师范学院毕业,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河南省女子劳教所一名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吸毒人员是违法者,但在与她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把她们当成病人、失足者、受害者。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她们走出阴暗、重塑人生自信、回归社会、重获新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朱明明立下誓言:一定要忠诚履职,对得起身上的警服!
  初到警察岗位,第一次接触劳教学员,朱明明难免有些胆怯。但很快,职业使命感就战胜了心中的恐惧,她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朱明明身上有一股劲儿,不服输、不叫累,交代给她的活儿能保证做好,没交代给她的活儿,她也主动去干。”该所党委副书记、政委贾美丽说。
  白小雨(化名),16岁,“毒龄”3年,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戒毒人员。“她就像一根刺,扎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无论过去多久,朱明明都无法忘记那个面容清秀的少女。她是朱明明帮教过一个典型人物。
  白小雨四岁时,父母离婚,将她送到了乡下一个远房亲戚家寄养。两年后,养父母生了个儿子,从此将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对白小雨不管不问。亲情的缺失,成了白小雨成长路上的伤痛,她没有念完初中,便早早辍学,最终染上毒品。养父母知道白小雨吸毒后,便将她赶出家门。“即便全世界放弃你,我们戒毒所也不会放弃!”朱明明铿锵地说。
  被送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后,白小雨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沉默寡言,却又敌视和戒备着所有人,常会因一点小事冲着别人大吵大闹。朱明明每次都是拍拍她的肩膀,轻声说:“下次别这样了,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她知道,乖戾叛逆不过是为了保护脆弱敏感的内心,白小雨需要约束和管教,但她更需要的是爱。“你给她一些温暖,让她感觉到,慢慢地,她就会改变了。”
  包容和接纳的背后,是白小雨一点一滴融化的内心。终于有一天,她在朱明明面前落泪了:“朱警官,我还可以重新开始吗?”“当然,完全可以!”朱明明想做的,不仅是要帮她戒毒,还要帮她找回父母,找回缺失已久的亲情。白小雨对父母的印象却早就模糊了,只记得曾经的家是在某市一个棉花厂的家属院。凭着这段残存的记忆,朱明明和同事们来到当地,联系社区、派出所,一家一家地找,一次次地打听,一个月后,竟然真的找到了。可是第一次上门,就被赶了出来。“我没有什么女儿,更不认识吸毒的人,你们找错了,下次别来了!”小雨的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对于朱明明的出现,表现得很是抗拒。
  回到戒毒所的朱明明,没敢将实情告诉白小雨,而是拿出DV,希望能用小雨的视频唤回缺失的母爱。“小雨,我们找到你妈妈了,你录个视频,将你想说的话告诉她,我们带着视频去找她,好不好?”白小雨面对镜头,一开口眼泪就流了下来:“妈妈我错了,我很想你,我一定会改的……”朱明明和现场其他人都眼眶湿润。第二次去,小雨母亲直接连话都不愿意多说,见到是朱明明她们,“砰”地一声就把刚打开的门关上了。朱明明和同事们没有离开,在门口等着。一个小时后,门开了,朱明明一把拦住了正要出门的小雨母亲,递过DV:“孩子想对你说的话,都在这里面,看一眼吧。”“我当时就一个念头,不管怎么样,都要带小雨妈妈去看小雨一次。”朱明明说,她的身上寄托着白小雨唯一的希望。
  三天后,小雨妈妈来到探访室,探望白小雨。十多分钟的会见,白小雨哭了好几次,出来后,她红肿着眼睛,脸上却一直带着笑:“朱警官,谢谢你们!”白小雨等到了苦尽甘来。不仅是母亲愿意接纳她,母亲新组建的家庭也愿意接受她。探望结束时,一同来的继父告诉白小雨:“等你从戒毒所出来,咱就回家!”白小雨出去那天,她拉着母亲的手,喊了声“妈”,突然又转过头,对继父喊了声:“爸!”一瞬间,男人热泪盈眶,一家人紧紧抱在了一起。那天在现场,朱明明和同事们也在落泪,她们心里的“褶子”,终于舒展开了。
  
  关爱学员  启航美好明天
  2015年10月,河南省公安系统开展吸毒人员“大收戒”专项行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是省里唯一收治女性戒毒人员的场所,时间紧、收治量大、人员结构复杂等都是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时任该所三大队副大队长的朱明明,连续奋战在收戒现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加黑,累计收治400余人。
  “收”只是禁毒战斗的第一枪。如何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洗心革面,才是这场战斗的落脚点,也是摆在朱明明和同事们面前的巨大挑战。朱明明注意观察所内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逐个与她们谈心,提出“以细察微、以小见大、多方印证、科学研判”等工作方法,为场所安全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不是朱队,我可能已经不在了。是她帮我重燃活下去的希望,让我相信自己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戒毒学员张某说。
  张某今年65岁,刚因吸毒被收戒时,她的情绪特别低落。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即使改过自新也不会再过上好生活。很快,朱明明发现了她的异常,开始找她谈心,鼓励她战胜心魔。生活中,朱明明像女儿一样关心张某,给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她更多照顾。“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你的家人还在等你回去团聚。”“你的同龄人都在外面快乐地跳广场舞,你不想试试吗?”一句句暖心的话语,终于融化了张某心中的冰块。“我一定会战胜毒魔,重新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张某落泪说。
  17岁的小可在同学的蛊惑下,尝试了一种“水烟”,没想到这是一种新型毒品,两年前,她进了强制隔离戒毒所。因为误入歧途,父母和她断绝来往。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年轻人再次步入社会很容易重蹈覆辙。为了帮助她走上正道,朱明明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到女孩儿家中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明明的爱心和热心感动了女孩儿的父母。很快,女孩儿期满离所,在戒毒所大门口见到多年未见的父亲,她和父亲紧紧握着朱明明的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再一次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郭某,情绪狂躁、顶撞警察、极不配合。原来,郭某的独生女知道她染上了毒品,和她断绝了母女关系。上次戒毒成功后,她满怀希望找到女儿,没想到女儿冷眼相对,将她撵出了家门。万念俱灰下,郭某再次走上了吸毒之路。“她们渴望得到家人的认可和社会的关爱。”经过朱明明一番长谈,郭某女儿终于答应相信她、接受母亲。在郭某57岁生日那天,朱明明买了生日蛋糕,组织队里的干警和戒毒人员为她开了生日会,并送上了一包她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她笑得像个孩子,笑着笑着她却哭了。她说:“朱队,谢谢你,你和我女儿一般大,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女儿一般的爱。”
  “每次看到离所的学员能够积极面对以后的生活,我非常欣慰,都感到身上有无穷的力量。我要继续坚守这片阵地,帮助更多人。”朱明明说。
  
  钻研业务 树立行业标杆
  吸毒伤害自己、毁灭家庭、危害社会,因吸毒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胜枚举。“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贡献一份平安。”这是朱明明常说的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是朱明明入警之初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从警多年,她始终对照这个要求,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工作看似单调,但对民警们的专业要求却是极高。与这些要求相比,“日常中的关心和帮助,只是最基本的”。例如对临时突发状况的处置,就是戒毒所民警的一项必备技能。朱明明说,其中最常见的是吸毒人员突发急病——由于毒品的侵蚀,很多吸毒人员的身体早已是一副空壳。
  “朱队,不好啦,赵芹(化名)晕倒啦!”一个冬天的夜里,正是戒毒人员们的洗漱时间,值班室的朱明明突然就听到赵芹晕倒的消息。进去一看,年近六旬的赵芹已经倒在了地上,意识模糊,满头大汗。见情况严重,来不及多想,朱明明往她嘴里塞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后,立刻背起她往医院冲。没想到在前往医院的路上,赵芹就开始了喷射性呕吐。酸臭的味道不停往朱明明鼻子里钻,趴在自己身后的赵芹则根本控制不住,不停地吐,不一会儿,两个人衣服上就全是呕吐物,送到医院时,朱明明的后背已是黏湿一片。“你别害怕,咱们已经到医院了,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一直在你身边。”朱明明握住赵芹的手,一边给她擦拭,一边配合着医生的抢救。
  不知过了多久,昏迷不醒的赵芹似乎开始好转了,之前僵硬的身体也不再一直紧绷,第二天醒来时发现,朱明明那只一直握着她的手,始终没有松开。一个星期后,朱明明和往常一样在大队值班,赵芹突然走了过来,冲她深深地鞠了一个90度的躬。朱明明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眼含热泪的赵芹握住了手:“虽然我当时睁不开眼,也说不成话,但我知道,发病那天你就在我身边。我听到你给我说的话,就觉得特别心安,觉得肯定是在全力地救我。”值班台前,赵芹佝偻着身子,一边说一边哭,将朱明明的手握得紧紧的,不肯松开……
  戒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戒治方法,朱明明和同事们潜心研究新的工作方法。2015年,由她带领课题小组创立“三期四维”科学戒毒工作法,在全所推广;2016年,朱明明主持女性戒毒人员瑜伽康复训练研究课题;2017年,她又带领团队收集整理戒毒人员案例,编纂戒毒典型案例《毒殇》一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毒品警示教育的经典之作。2018年,司法部在全国推广建立全国司法行政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根据领导安排,朱明明带领省戒毒所课题组,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编写了《全国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指导手册》,开启全国统一戒毒基本模式在河南的运行,为全省乃至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实体运行提供依据、打造样本。同年,朱明明还主导与郑州大学体育系专家团队合作,开展“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康复训练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研究,首创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处方操,填补了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工作空白。科学的戒治方法,为做好戒毒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2019年年底,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实体化运行。朱明明所在的四大队承担起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回归指导区的管理和运行任务。“学员刚入所时,心理和身体状态都不稳定,管教十分困难。而经过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即将出所的学员们又对新生活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教育引导难度也非常大。朱队他们可以说是承担了统一戒毒模式里最重要、最困难的‘两头’,工作压力可想而知。”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主任魏东说。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朱明明没有一句怨言,带领四大队干警划分区域分工、梳理工作流程、制定操作规程、细化管理办法,为统一戒毒基本模式的顺利运转做好准备,极大提高了场所戒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有一门课,叫做挫折教育。课堂上,会预设出去的吸毒人员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而事实上,回到社会,有些人员还是很难重新融入。戒毒所不是“万能”的。对此,无微不至照顾病中的戒毒人员、帮助戒毒人员寻找失散的家人、唤回遗失的亲情、扶弱救贫、上户口、找工作,这些大多属于戒毒所本职工作外的故事,都经常在朱明明和她的战友们身边发生……
  2022年1月,在被评为“双百政法英模”时,朱明明笑着说:“这个荣誉也是大家的。我其实也常会想象,有一天所有毒贩都被一网打尽,所有毒品都被全部销毁,那该有多好……”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