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微积分”助力网络“微治理”

  5月24日,在江苏省如皋市召开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上,伴随着“枫桥式”村(社区)创建活动启动键的按下,这座连续两年蝉联江苏省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第一、“2022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有着“长寿之乡·诗意小城”多重美誉的千年古城,对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再次迈向新台阶。
  近年来,如皋市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源头预防、排查管控、前端调处、实质解纷、后期修复等重点环节,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终于始发。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如您所愿、皋兴而归”。
  
  一体统筹多元化解
  三纵四横全面贯通
  “太好了,感谢调解员帮我们解决了装修的糟心事,否则新房子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入住。”5月8日下午,如城街道某小区业主李某来到如皋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调解室,向调解员表达由衷的感谢。李某的新房子是买来结婚用的,刚进场装修就遇到了麻烦事,由于空调安装平台归属在合同里没有明确,自家的空调安装平台被先装修的邻居占用。李某与邻居张某沟通多次未果,眼看婚期将近,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在得知李某的情况后,中心牵头召集城管、法院、调处中心等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城管协调小区物业协助邻居张某出租产权车位,法院从诉讼角度向张某释法析理,调处中心积极寻找关系人下功夫做通张某思想工作。终于,通过多方联动打好“组合拳”,这起困扰李某近一年的物业纠纷得到成功化解。
  为构建现代化组织体系,夯实“一站式”基层服务基础,今年3月底,如皋市以“整体高效联动、部门尽司其职、问题分级预警、处置稳妥得当、数据有序归集、研判精准高效”为总体要求,整合政法各单位、信访、调处、市域治理、人社、住建等部门进驻,设置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三大通道,实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窗口受理,一揽子调处,一站式办结。“我们着力在法治化轨道上更好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把问题隐患解决在基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瑞琴如是说。
  同时,如皋市构建全覆盖“三纵”网络,织密市镇村三级纵向调处网络。市镇调处中心主动融入大联动综合治理模式,打造一站式调处示范平台,规范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灵活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延伸专业性“四横”平台,充分挖掘整合行政机关、专业机构、社会组织、民间力量等解纷资源,做实法院、公安、劳动争议等7个非诉讼服务中心,做强医患、物业、土地、校园等12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做优消费、旅游、建工、保险等行业调解,并以“王桂兰家事纠纷调解室”为样本典范,成功打造“益家和”家事调解室、老兵调解室、解纷驿站等特色调解室69个。如皋市构建“三纵四横”一体解纷新格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工作做法,列入南通市政法工作十大创新成果。
  
  上下同步内外融合
  数字赋能网格治理
  “参加志愿者活动积2分、获得‘最美家庭’表彰积10分、存在非正常信访行为的扣10分……大家可以凭借积分到超市来兑换物品。”在如皋市磨头镇丁冒村的“积分超市”,管理员指着墙上的“积分制项目清单”耐心地向村民讲解道。
  如皋市依托“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网格架构,建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统领、网格支部书记包片、微网格党小组长包组、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的“一统两包一联”责任体系,实现包联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积分微信小程序,完善积分体系,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积分兑换点,奖品根据群众需求适时调整,年度考核连续十个月超过一定分值的,晋级为示范户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让积分制成为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载体。
  “我们丁冒村开启了‘网格化+积分制’模式,人居环境更加舒适、整齐、干净,村民也改掉了以前的陋习。看到这么多村民拿到奖品,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今后,我会积极参加、配合村委会工作,为‘美丽丁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村民章先生说道。通过积分制治理,给无形的村规民约赋予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将乡村治理从“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形成“参与有价值、付出有回报”的良性循环模式。
  走进东陈镇南东陈社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澈见底的振兴河里,鱼虾恣意畅游,两岸植被绿意盎然;河边的宣传栏前,村民围观新鲜出炉的“最美庭院示范户”“最整洁户”榜单,互相讨论和取经。社区每家每户都有一张“文明新风积分存折”,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是年度“星级文明户”评选依据。“现在每天起床后,都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一遍。”有一次积分评比落后,居民许映山动员全家从各方面改进,在最新一期评比中,不仅评上了“最美庭院示范户”,还用积分兑换了一条毛巾。
  随着积分制的实施,基层治理成效愈发明显,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的积分制治理模式,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网格支部四级联动
  党建引领社会协同
  在综合考虑地域分布、城市管理等因素后,如皋市规范设置城市治理网格,将小区物管、综治服务、民生需求等基层线条织密整合成“一张网”,恪守“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活跃在哪里,基层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网格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确定1名党员负责人,并配备1名兼职网格员,形成支部引领网格、党员融入网格、群众聚合网格的新格局,并采取“一网格一支部”的形式,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支部-楼栋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者”四级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带动社会义工、专职社工、民间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党员率先带头和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前不久,当地气象部门发出大风预警后,九华镇郑甸社区党总支书记、总网格长杨小春接到网格员报告,社区居民李秀英家的老房子在大风天气下恐有危险,他立即和网格员前往实地察看。经过综合考量,杨小春将李秀英暂时接回自己家住并悉心照顾,同时联系镇民政部门,帮助申请危房改造,现已列入下阶段改造计划。
  为全面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如皋市调整优化社区基层支部设置,把党组织贯通起来、联动起来,确保城市基层党建牵引有力、运转有序。在职党员利用“通通在”小程序,第一时间主动向城市社区报到,充分将在职党员的个人特长与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需要精准结合,搭建“随呼随应,急需及解”线上线下“双服务”平台。同时打造“小巷声音墙”,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在职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我听你说”,以及针对群众近期关注的民生热点进行集中解读的“你听我说”,畅通在职党员与群众的实时沟通渠道,有效解决民生养老、教育医疗等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提升了社区党员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
  88岁的独居老人吴宗明的妻子去世多年,十几年前儿子也因病去世。洋港村第一网格长、党员吴迪兵帮助其办理了低保,并经常上门帮他做家务,跟他唠家常,及时掌握他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老人感到十分暖心。“我们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特殊时期更要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九华镇丝渔村网格员赵海燕也是一名党员,在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网格内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无法去医院接种疫苗,便主动车接车送,到医院后又启动绿色通道帮他们完成接种。
  此外,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如皋市着力打造信息集成系统,重点围绕“警务、信访、诉讼、网格、调处、市长热线”等六类数据,每日加强网上和网下的涉稳信息对接流转,强化汇聚集成。对集成发现的各类涉稳线索,按照涉稳风险的紧急程度、事件性质进行综合研判,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全力做好落地核查、应对处置工作,做到风险不扩散、不扩大,涉稳风险闭环处置,稳步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式”基层治理。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