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检察之窗”让检察服务“触手可及”

  “每一个‘检察之窗’都是检察机关的前哨站,也是延伸检察服务触角的阵地。”正如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检察院平安办副主任王鹏超所言,今年以来,咸阳检察机关在部分乡镇设立“检察之窗”,实现检察力量下沉,使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末梢细处”,打通了检察为民、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司法救助 力解燃眉之急
  4月11日,家住咸阳兴平市阜阳寨镇故寺村的王志兵看到停在家门口的“检察之窗”宣传车,便向工作人员求助:我老婆马某被其外甥陈某骗取25万余元,还能否帮忙追回骗款?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先向王志兵建议申请司法救助,同时工作人员及时向单位上报了该情况。随后,兴平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马参观、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主任贠亚菲和庄头镇“检察之窗”书记员周萌萌立即前往当事人村中,调取案件向村委会核实情况。
  据了解,陈某将骗取马某得到的25万余元挥霍一空,名下已无财产归还给马某。马某眼见一生的积蓄归还无望,承受不住压力,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需要长期治疗;儿子儿媳也因此事离了婚,留下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该案在2017年7月21日,由兴平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陈某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
  “核实情况后,检察人员确认申请人马某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再加上申请司法救助的办案期限只有十天,所以我们不敢耽误。”马参观说道,4月11日王志兵申请司法救助,14日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决定,给予马某及其家属国家司法救助金共计6000元,缓解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检察服务就应该延伸到哪里。上述提到的“检察之窗”是咸阳市人民检察院延伸检察服务触角的生动实践。今年4月以来,咸阳市检察机关在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上下狠力、出实招,以“检察之窗”深入基层,以最快速度为民排忧解难。
  
  检察赋能 延伸服务触角
  “检察官同志,我儿子儿媳离婚了,法院判决孙女由女方抚养,我们承担抚养费。可这都一年过去了,孩子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女方不管不问。我们来咨询一下,法院能把孩子的抚养权判给男方吗?”
  “你们可以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的诉讼,只要证明离婚后女方确实不管孩子,就可以变更抚养权。”这是自今年咸阳市武功县长宁镇“检察之窗”设立以来,值班检察官崔瑞轩接待的第三个当事人。
  “在‘检察之窗’设立以前,有些老百姓都不太了解检察院的作用是什么。‘检察之窗’设立在乡镇,一方面,能够让老百姓更了解检察职能;另一方面,切实以检察之力帮助百姓解决疑难问题。”王鹏超说道。
  “你们真是替我老汉做主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啊?”今年5月,王大爷一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接过国家司法救助金,一边不忘向咸阳市礼泉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表达感谢。
  原来,就在前不久,王大爷来到礼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之窗”服务窗口,就自己被车撞伤一事寻求帮助。“检察之窗”值班干警接待了老人,并从交谈中得知,王大爷如今已是“杖朝之年”,膝下无子,独自一人生活,是村里的一名“五保户”,被车辆撞伤后未得到赔偿,生活更为窘困,无奈前来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礼泉县人民检察院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王大爷所面临的困难举办了一场开在群众“家门口”的听证会,邀请市人大代表、老人所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担任听证员,现场倾听群众意见。
  听证会上,检察干警通过释法明理,提议给予王大爷司法救助,听证员一致同意。最终,救助金实实在在地交到了王大爷的手中,为其切实解决生活困难。
  今年以来,咸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托“检察之窗”,做到检力下沉、主动赋能,延伸检察服务触角,以零距离为民服务,力争实现让群众带着诉求来,怀着满意走。
  
  因情施策 打造特色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咸阳市人民检察院统一的工作部署外,各县区还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打造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检察之窗”。
  在位于咸阳市秦都区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有一处专门面向企业提供检察服务的“检察之窗”,重点针对企业侵权取证、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开展服务。
  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王娟介绍道:“园区内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企业,在此处设立‘检察之窗’是为了给企业提供法律帮助,为企业依法维权提供检察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和检察工作现代化也对检察机关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咸阳市泾阳县成功打造的“数智泾阳”,是一张基于宏观与微观数据的精细城乡运营图,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检察之窗”赋能,让基层检察机关与乡镇(街道)融合,职权、人员力量都贴近一线,实现重心下移。
  通过横向整合职能,再造行政流程和运行方式,实行闭环服务管理。从“城乡协同、精准治理”角度出发,辅以信息化支撑,畅通群众反映诉求,设置各级访问功能权限管理,从而有序、有效地让“检察之窗”真正地成为群众身边的检察院。
  此外,彬州市还搭建起了以驻市综治中心“检察之窗”、“彬州检察服务一点通”微信小程序为核心的多元化检察服务平台,采取线下“面对面”坐诊、线上“一对一”问诊和“直通车”上门的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问题反映、举报申诉和业务查询服务。同时在矛盾纠纷化解、线索受理、检察办案中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检力下沉 助推平安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将基层检察院建设作为事关检察工作发展的根本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相结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倾,着力打牢基层、夯实基础。
  此外,陕西省委、省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平安陕西建设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
  咸阳市人民检察院按照部署要求,在部分乡镇先行设立并运行“检察之窗”,实现检察力量下沉,夯实全市检察机关平安建设基层,使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上述举措既是咸阳市人民检察院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十四五”平安建设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
  截至4月19日,咸阳市69个“检察之窗”全面进驻所有县区(市)综治中心和55个乡镇(街办),在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方面能动履职,以检力下沉落实定点、定人、定期、定案“四定”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使检察为民服务触手可及。
  “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开发‘检察之窗’微信小程序,与咸阳市大数据局合作,使‘虚拟检察院’成为现实。”王鹏超说。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