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擦亮治理底色 绘就平安画卷

  十余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一张蓝图绘到底,自觉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同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显著增强的平安湖州建设之路,绘就了“中国之治”的湖州画卷。
  2022-2023年,湖州平安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荣获“平安市”称号,顺利实现平安建设“十六连冠”目标。
  平安建设是一场接力赛、团体赛,湖州正努力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经过多年努力,这幅带有江南水乡色彩的平安湖州画卷越绘越美,也为中国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元化解 构建纠纷防范化解体系
  为妥善调解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多年来湖州积极探索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按照“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要求,整合“多中心”集成为“一中心”,着力打造闭环高效的市域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体系,让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据了解,2016年12月,吴兴区建成浙江省首家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后经拓展深化、迭代升级,湖州市推动5个区县、74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1185个村(社区)三级标准化矛调中心(站)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形成全国首创的标准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体,成为“重要窗口”示范样本标志性工程,有力助推平安湖州高质量发展。
  为此,湖州不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2020年8月,湖州市发布浙江省首部市级地方标准《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与管理规范》,明确了区县中心的牵头部门、常驻部门、联动部门以及日常管理人员和人员职责。2021年7月,颁布实施浙江省首部地方性法规《湖州市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为进一步深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基础支撑。坚持全过程依法调解,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引调-代理诉讼”的全链条机制,集成发挥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公证和司法裁判功能作用,实现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如何利用数字化赋能中心建设,是近年来湖州着力探索的课题。据了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湖州开发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应用场景。如针对湖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多、欠薪矛盾多的实际,开发安“薪”云应用场景,办结欠薪线索12110余条,实现解纷更加精准高效。在全国首创“解纷码”,在全省率先探索“掌上矛调”应用,优化升级“线上矛调中心”,为“最多跑一地”到“线上跑掌上办”提供技术支撑。疫情期间,网调模式化解矛盾纠纷5800余件,有效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此外,湖州还着力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引导乡贤、行业协会、群团、媒体等多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聚合了“平安大姐”“德清嫂”等93个品牌调解组织和专家团队。推出“解纷无忧”共富班车,汇聚全市政法单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1200余名,实现“三官一律师”进村全覆盖,把矛调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推动“无讼村居”“无民转刑村居”“平安村居”等创建进一步走深走实,矛盾纠纷化解响应率达100%、成功率达99%以上。
  
  多措并举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2年以来,湖州深入探索重塑执法结构,集成执法事项,下移执法重心,打造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整体政府”,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转变为“综合查一次”,赢得广大群众点赞。精简撤并执法队伍24支,将发生频率高且与群众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综合执法事项,拓展至1562项,是改革之前的6.5倍。通过“综合查一次”“集成改一次”等改革,实现95%以上的问题“一次改到位”,减少执法扰企扰民,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湖州的平安建设催生精彩蝶变。迭代升级基层治理“141”体系,对接疫情防控“七大机制”,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平战一体工作格局。以省数字法治“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和“执法司法信息共享”两大试点任务为牵引,推出了法护两山、解纷码、打防电诈一体化等一批既能体现群众关切又能彰显湖州特色的典型应用,不断推动平安工作领域流程再造、制度重塑、体制变革。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中,湖州“构建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体系”项目荣获金奖。该应用汇集了175类数据,开发5大类、30余小类预警模型,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分析评判,第一时间实现预测预警。创新推出“数字乡村一张图”,开启乡村治理智治新模式。
  湖州创新开展“红黑榜”比拼亮晒机制,全力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创建。“反诈指数、反诈热线、反诈一哥”三位一体推进,反诈品牌效应显现。“2251885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挽救24名欲轻生青少年,得到中央和省委有关领导肯定。
  此外,“余村经验”入选法治浙江15周年“十大最佳实践”。余村始终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形成了以“三治融合”为基础、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八个村”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成为浙江乡村善治的典型。
  
  法治护航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好的“平安报表”。近日,“浙里营商”数字化平台发布了2022年度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评价报告,湖州市“无感监测”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二。2022年度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湖州市吴兴区位列全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前十强和分项前十强榜单,德清县位列法治环境和创新环境分项前十强榜单。
  记者了解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湖州市围绕“营商环境最优市”这一目标所做的种种努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新年伊始,湖州市就出台《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法护营商”行动 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实施方案》,制定15项具体举措,分解四大工程和六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营商社会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服务环境。市级政法各单位、各区县纷纷制定各自方案,全面打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整体战。
  为进一步整合政法单位资源力量,湖州市委政法委在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法护营商”工作中心,各区县成立分中心。上线全省首个“政法服务码”,实现一码受理涉企投诉反映、一码流转交办办理清单,相关工作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组织开展商会、律师协会专题座谈会8次,围绕市场竞争、执法司法、法治服务环境重磅发布《湖州市政法系统“法护营商”二十条举措》,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做出郑重服务承诺,提出“线上线下开展法律讲座1000场、侵害企业和企业家线索核查办结率100%、组织集中执行不少于10次”等具体举措,条条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需求,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法治是规则之治,只有真正把市场主体“期待的事”变为政府“要干的事”,社会治理的成效才能由社会共享。今年以来,湖州全市涉企纠纷诉前调解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8.9%,为此湖州出台《房地产纠纷审判指引》《重点项目特设“共享法庭”建设运行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着力涉及重点项目纠纷的预防化解。湖州两级法院高效审结涉企案件3400余件,帮助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195家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314家中小微企业发放案款1.58亿余元。此外,还开展送法进企“十百千万”活动,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宣传,为7641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962份,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770个。
  一项项改革,擦亮了平安湖州的“金名片”,也切切实实提升了湖州人民的安全感。透过“湖州之窗”,看见“中国之治”。未来的湖州有信心也有底气当好市域治理“模范生”,在“平安浙江”“平安中国”建设中阔步前行!
  湖州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梅旗华告诉记者,平安事关民生福祉,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的先行区为总目标,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夯实平安湖州、法治湖州基层基础。
  湖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蔡旭昶向记者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湖州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司法为民、平安惠民,全面实干争先、勇立潮头,加快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的先行区,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把“在湖州感受中国之治”金名片越擦越亮!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