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韧与柔情书写责任担当

-- ——记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康红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二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康红娥,信念坚定、不忘初心、扎根一线。12年来,她用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检察官立检为公、司法为民的铮铮誓言。不久前,她被评为2022年度河北省“最美政法干警”。
  
  业务精通的公诉人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第一次穿上检察服,自豪感油然而生,眼神中写满了骄傲……”谈起12年前那一刻,康红娥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激情与坚毅。2011年,康红娥怀揣着法治梦想,带着一股朝气和激情投入检察事业。加入检察机关后才知道,公诉人威严、神气的背后,凝聚着异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但她从未想过退却。为增加检察业务知识积累,康红娥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地研究、揣摩每一个法律术语,仔细推敲每一条法律规范。在利用“八小时之外”攻读完在职研究生全部课程后,她已逐渐成长为精通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所学丰富的知识在办案中有了用武之地,“勤勉”“会做事”成为康红娥的标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面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康红娥总是主动请战,战之能胜。自“两反”转隶以来,她在该院负责职务犯罪审查起诉工作。由于监检衔接是新事物,从提前介入引导调查,到强制措施的转换、法律文书适用,再到证据审查、出庭应对,她都事无巨细、尽心尽力,为后续案件顺利办理蹚出了路子。
  在刑事检察工作中,她坚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所办案件优质高效,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她曾办理河北省医保局原局长王某某受贿案、河北省粮食储备库原主任刘某某受贿案、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尹某某徇私枉法案、邯郸市国粮系统董某某滥用职权案等,她突出的办案能力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并被选入河北省职务犯罪检察人才库。
  2021年,康红娥办理的马某某、李某某玩忽职守案,在律师作无罪辩护、法官都质疑该案是否能定罪的情况下,她庭前准备相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判例等资料多达几百页,形成高质量的公诉意见书,最终两名被告人不仅被分别判处十个月、七个月有期徒刑,公诉意见书的许多原句还被法院判决原文引用。
  
  检察改革的急先锋
  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办案。康红娥十分注重工作积累,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理论文章《如何做好后现代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以司法救助彰显检察温度》《如何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平台之思考》《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犯罪研究》等,被评为省、市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文章。
  
  法治温度的传递者
  2013年,大名县人民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康红娥被任命为第一任科长。“开局一块地”的模式下,如何尽快让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全面铺开?她一边研读未检理论、未检政策,一边急修教育学、心理学、犯罪学,为开展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她秉承“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她准确把握未检司法政策,成功办理了邯郸市检察系统第一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严谨规范贯彻新刑事诉讼法的精神。她与有关单位建立机制,为未成年人成长筑起一道绿色保障。她出任多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法治课。在她的努力下,大名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工作成绩突出,被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为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司法救助更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检察机关关爱”的民心工程,传递了检察温度。康红娥自2021年到控申部门工作后,便将司法救助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大名县旧治乡张姓两兄妹的母亲被父亲杀害,父亲服刑后,两兄妹跟着9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农家院落里,两个未成年孩子承担着照顾奶奶的重担,生活、教育陷入困境。
  两兄妹的困境牵动着康红娥的心,她为两兄妹开展了一场司法救助行动。在不断走访调查、核实情况的同时,康红娥凝聚社会力量,联合妇联、团委、教育局、民政局、申请人所在地乡镇及村党组织、爱心企业家召开联席会议,为全方位救助兄妹二人“量身定做”救助方案:积极筹集资金,为二人筹得救助金6万元;协调妇联,选派专业人员对二人进行心理疏导;倡议爱心企业家为二人捐款捐物。
  同时,根据两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康红娥及时向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发出建议,要求民政部门及时确定两个孩子为事实孤儿,由教育部门确保他们接受正常教育。为确保各项救助措施落实到位,康红娥还借鉴“枫桥经验”相关做法,启动自己所在的党支部与救助对象的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行动,以确保救助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一次救助,长期关怀”。 
  “除了我们不定期去走访,村干部还每天把小兄妹的情况发送给我。”康红娥说,从而实现对司法救助的跟踪监督,以便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检察院沟通反馈,为下一步司法救助工作提供参考。
  在与两兄妹交谈中,康红娥发现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还因自卑产生了厌学情绪。去年秋季,康红娥发现哥哥张鹏(化名)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便驱车20多公里来到张鹏身边,找他谈心。原来,张鹏觉得家里那么困难,他想打工挣钱养活奶奶和妹妹。康红娥利用一下午的时间,耐心地给孩子解读司法救助的政策,让他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回到学校安心上课。
  妹妹张丽(化名)性格内向,为了让她开朗起来,康红娥邀请她周末和节假日到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玩,却被拒绝了。这一刻,康红娥感到救助未成年人的复杂性——除了提供物质救助,更要想办法抚慰他们的心灵。于是,她通过大名县妇联和县教育部门请来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定期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
  通过精准的司法救助,这对小兄妹终于走出了心理阴霾,变得越来越开朗、乐观。有一天,兄妹俩主动跟康红娥吐露心声。哥哥说:“我要学一门技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妹妹说:“我以后要当医生,给更多的人治病。”听到孩子们质朴的话语,康红娥感动得热泪盈眶。在那一刻,她看到了司法救助给这家人带来的希望和继续前行的力量。事后,该案例被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选树为全方位、多元化司法救助的典型案例予以推广。
  
  质朴无华的“最美军嫂”
  康红娥在检察院多个窗口部门工作过,每到一处她都要跟科室的同事说:“每个干警都是检察院的名片,都代表了检察机关的形象,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司法办案工作中,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求科里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检察机关办案纪律,自觉抵制歪风陋习。
  康红娥在本县工作,本乡本土的亲戚朋友比较多,总免不了有人向她打听案件消息,托她“照顾照顾”。但是她总是一口回绝,并耐心地解释不能这么做的原因,告诉他们检察机关一定会秉公执法,不枉不纵。一提起“康红娥”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说她“不讲情面” “不好说话”,但是看到自己和所在部门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康红娥深感欣慰。
  在单位,康红娥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特别是对来自外地的年轻同事更是照顾有加,除了业务上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大到人生规划小到家庭琐事,年轻的同事都爱去找她倾诉心声,因为她是大家心中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
  在家里,康红娥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对孩子注重言传身教。她的丈夫一直在部队服役,结婚十几年来聚少离多,她一直默默支持丈夫工作。她常说:“军人的青春献给了国家,军嫂的一切为了军人,是间接为国家作贡献。”话是这么说,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
  2014年,婆婆摔倒腰椎骨折,她一个人带着婆婆去80公里外的邯郸市医院做手术,除了楼上楼下为婆婆做各种检查、办各种手续,还要照顾婆婆吃饭、擦身子、上厕所,医生护士都夸她是个孝顺的好闺女。两个孩子年纪小,生病跑医院是家常便饭,背着孩子挂号、化验、拿药,奔波操劳的身影与个头不高的她总是那么的不相称,但她脸上从来没有表现出过无助与沮丧,相反却是“我能行”的坚毅。
  花开顶枝分外红。2019年,康红娥被邯郸市委市政府授予“最美军嫂”光荣称号。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的口号,有的只是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有的只是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坚守……康红娥用自己的真诚与付出诠释着一名检察人的执着和热情,用坚韧和柔情书写了一名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