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首席”,把法律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谢谢您帮我们夫妻维护了合法权益!”
  6月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法学会领导及其部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宜昌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宜昌群众孙女士夫妇将一面写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优秀职工维权律师”的锦旗,送到不久前被宜昌市法学会选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宜昌分所公益委员会主任彭小武的手中,由衷表达谢意。
  原来,孙女士是宜昌某公司的普通员工,双方签订了无限期劳动合同。2022年4月1日,该公司以孙女士未实际上班为由,起诉孙女士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赔偿损失。一审确认合同无效,判决孙女士向该公司支付劳动期间公司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之后,孙女士向彭小武求助,希望能得到专业支持。经认真研判案件,彭小武认为一审判决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存在疑问,对孙女士合法权益造成了影响。于是,他以个人身份免费为其提供了公益法律服务。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上诉主张,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并驳回宜昌某公司的所有诉讼请求。
  这是宜昌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参与防范各类社会风险的一个缩影。
  2022年年初,湖北省法学会开始在全省探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宜昌市法学会率先响应、积极谋划,结合已建立的法学法律人才库、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三峡法治书院义务咨询人才库的实际,在2022年年底建立了市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来自宜昌市人大、政法机关、大专院校等的30名法学法律工作者首批入库。这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群众诉求反映的热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不断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宜昌落地落实见效。
  
  创新方式“会诊”,积案积极办
  “老蔡啊,这些年来,你响应政府号召自主创业、发展生产,这点很值得肯定。房屋拆迁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我们都应该一致向前看,共同努力把问题解决好,把生活越过越好。”不久前,宜昌市多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合参与化解一起20年前的涉访积案,十余次沟通后,一位首席专家这样对当事人说。
  “当时正逢首批法律咨询专家入库之时,于是我们派专家及时参与协助找法律依据,及时出具法律意见,同时积极参与联调,最终不仅化解了该案,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宜昌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惠敏这样回忆。
  实际上,老蔡的案件最初并不复杂。20年前,老蔡因家庭原因,在涉事地块的养猪场搭棚子居住。该地块后来被某学校征用,其居住的棚子被学校指定的拆迁公司拆除,遂引发老蔡的不满。因种种原因,该学校拟补偿但苦于找不到适当的法律依据,导致久拖不决。老蔡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均得不到妥善处理。时间越拖越长,各种矛盾不断交织,导致该案越来越复杂,老蔡与校方的积怨也越来越深。
  2022年11月,夷陵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区法学会找到宜昌市法学会寻求帮助。宜昌市法学会立即组织多位专业素养强、实践经验丰富、奉献意识强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堂会诊”。
  记者了解到,对这样的积案难案,宜昌市法学会专家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2017年年底,宜昌市下辖的当阳市5件涉法上访“骨头案”,就委托宜昌市法学会派专家“会诊”。彼时,专家们调查了解案情后,认真研究出具了法律意见书,由宜昌市法学会和专家团队签名,并交给当阳市法学会。当阳市法学会持意见书与当事人多次沟通,当年一下子化解了其中4件(还有一件系当事人有精神问题未能完全化解),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在化解老蔡这起积案过程中,宜昌市法学会组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调解专班,同时搭建起市、区两级联动、多部门协调的平台,为成功化解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化解专班先后十余次碰面商讨制定化解方案,分析当事双方心理底线及沟通难点,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夷陵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也选派了多名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调解。
  调解专班坚持“倾听、共情、找焦点、找结合点、握手言和”的五步工作法,着力在倾听、共情方面下功夫。调解专班人员先后十余次与老蔡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同时又通过老蔡的亲朋侧面了解其思想动态。在市、区两级调解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老蔡的思想逐步发生转变,与调解人员交流中的态度也趋于缓和。
  “各位专家对我的事情这么上心,我会积极配合,争取圆满解决。”在十余次交流后,老蔡向调解专班人员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与此同时,调解专班与学校及属地政府保持沟通,不断阐述妥善化解该案对平安建设及护校安园等工作的重要性。经多次交流,校方表示将拿出最大诚意积极配合调解工作。
  经过前期多次“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调解专班精心组织下,双方经过心平气和的交涉,并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对最后的补偿金额进行协商确定,最终达成一致。老蔡得到16.8万元经济补偿,并当场签署《息诉罢访承诺书》。这起时间跨度20年的房屋拆迁纠纷,终于得到圆满化解。
  “该案纠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定阶段拆迁工作的不规范造成的。我们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不回避过失,不掩盖问题,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用真挚的态度和辛苦的付出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帮助他逐步打开心结,积极配合化解工作。”参与化解该纠纷的宜昌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告诉记者。
  夷陵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主任黄传教则坦言:“这起纠纷化解过程中,我们在市法学会的统筹下,与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了最大合力,学校满意、当事人满意、政府满意,取得了共赢的效果。”
  在金惠敏看来,在化解此类纠纷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探索创新方式,合理评估矛盾实质,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为后期各地化解同类案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探索了有益路径。
  记者还获悉,该案成功化解后,当事人老蔡将3面锦旗分别送至宜昌市法学会、夷陵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手中,以此表达感激之情。“我的这起陈年积案,在市法学会专家和各方调解人员的通力协作下迅速化解,保障了我的现实权益,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老蔡由衷地说道。
  
  参与企业“约诊”,小案不小看
  4月19日,宜昌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市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胡新桥代表宜昌市法学会汇报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宜昌的推进情况。
  记者了解到,胡新桥自2017年就开始从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参与调解案件近500件,调解成功近480件。2019年,他与其他调解员首创的“企业吹哨,调解员报到”工作机制,即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约诊”,主动深入企业、基层开展争议调解、以案释法、争议预防培训等活动,累计参与成功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40余件,结案金额1916万元。今年以来,他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身份,已经成功调解了36件劳动纠纷案件。
  在这次专题汇报中,他介绍的两起劳动争议案并最终成功调解的经验引起与会领导的关注。
  第一起是鲁某工伤待遇争议案。鲁某系某安装公司员工,在一次施工中受伤,后被认定为工伤,鉴定为伤残八级。随后,鲁某向宜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书,请求支付51万余元。该案由仲裁院转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调委”)先行调解。在调解期间,民调委帮助鲁某取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2万元。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待此争议调解终结后,即由工伤基金支付。所属公司应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偿等费用,但与被申请人的期望值存在差距。胡新桥以及民调委调解员多次组织双方代理人,对照政策算账沟通,逐步形成差异不大的调解方案,随即把握时机正式调解。经过半天沟通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以公司支付申请人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及各项补偿金18万余元,并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终结此案。
  第二起是王某劳动关系争议案。电焊工王某因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违反所属公司管理规章制度,故被所属公司解除劳动合同。2022年10月24日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经过民调委多次电话沟通,分别约访当事人(双方均为代理人),由代理人做好申请人的工作,于11月25日上午双方在民调委签订《调解协议书》,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某1.2万元工资及补偿金,终结此案。
  “上述两个看似普通的小案件能够成功化解,是我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运用‘四三二一’调解工作法的典型范例,也是多年作为调解员的经验积累所致。”胡新桥说。
  记者了解到,胡新桥提炼的“四三二一”调解工作法,即要做到“四讲”:讲政治、讲法律、讲道理、讲事实。要有“三心”:耐心劝导、用心调解、热心解难。要坚持“二不”: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那些固执己见,既不懂法又不懂理的当事人;不放弃每一个调解案件,只要有一点点调解希望,都要把握时机,盯紧不放,直到调解成功,并跟踪协议执行到位。要追求一个目标:“和”——调解人员要以平和的心态,和颜悦色地对待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氛围,使用和气的语言,让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参与调解,促进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和解;促进用人单位和善对待劳动者,形成和顺的劳动关系。 
  胡新桥还告诉记者,针对上述类似案件,不是一调了之,而是针对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依法依规提出整改建议。如,建议企业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新手”要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不断地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对重要施工岗位、重点人员强化安全指导和监督;对外地(外国)施工现场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和细化对项目部的安全制度执行的考核力度。同时,他还建议企业要明晰劳动关系,规避用工法律风险;要发挥和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更要体现担当,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在宜昌市法学会的指导下,胡新桥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等方面作出的成效,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现在,很多企业及成功调解的涉案企业遇到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都主动联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获取指导。宜昌市法学会还在部分有需求的企业,设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暨人民调解工作室”,面对面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职工,服务于群众。
  
  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
  宜昌市30名市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中,除了来自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的法律工作者外,还有来自地方人大、律所、仲裁调解委员会、三峡大学等从事立法、法务、调解、教育的各界专家学者。如彭小武来自律所,胡新桥来自民调委。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办公室设在宜昌市法学会。另外,各县市区目前均建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确定了5~15人的专家队伍。
  与此同时,为了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工作中更加规范,宜昌市法学会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台账受理登记制度、分转处理制度等。“同时,依托三峡大学、律所、调解委员会、仲裁院设立5个受理平台。机关单位、社会有需求,市法学会初审,根据类别再转符合行政、刑事、民事等类型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研究处理。”金惠敏介绍。
  在他看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不仅承担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和为政府部门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专业工作,还应该深入基层指导帮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据他介绍,在宜都市,目前已经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推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有法学会的声音,就有法学会的工作覆盖”,真正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同时,该市还组建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重大项目公益法律服务团,深入开展企业“体检”等活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890次,成功调解涉企矛盾纠纷588件涉及金额3900余万元。目前,宜都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了法学会工作联络站;全部村社区均建立了法学会工作联络站三级平台,明确1名联络员。“宜昌区域内借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东风,法学法律专家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为相关单位和群众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需求提供了更专业化的平台,为推进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作出了积极探索。”金惠敏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宜昌市法学会在三峡法治书院(市图书馆)创办了“宜昌法学法律专家义务咨询服务”窗口。彼时,宜昌市法学会遴选了35名热爱法学法律的法律工作者、法学爱好者,每周三“坐诊”,接待群众,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共受理、处理120多件矛盾纠纷,受到群众点赞。 
  与此同时,宜昌市法学会还借助法治宣传“大篷车”活动,深入乡村开展三峡法治文化基层行,为基层群众进行法治“巡诊”。每次三峡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宜昌市法学会都会组织法学法律专家上台做法治小讲座,都摆放法律服务义务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今年4月,宜昌市法学会在三峡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中,专门邀请青年法律人才徐卯讲企业合同签订需要注意的问题。讲座后,中铁建设投资公司在宜昌某地投资的公司领导感到获益匪浅,当即决定将几个合同问题交由专家审查。
  另外,宜昌市法学会还创办了“三峡法治讲堂”,已开展36期。宜昌市法学会选拔了包括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内的35名市级法学法律专家,确定系列法治热点课题,系统进行法律讲座和普法,从中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鸡毛蒜皮”的问题。该讲堂现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社区等开展,受众达万余人次,社会反响较好。
  值得关注的还有,宜昌全市13个县市区的首席法律专家,都参与到各县市区的案件评查和涉法涉诉案件化解工作。从中发现问题,挑出个别问题案件再复盘,精准“约诊”。比如,当阳市法学会在案件评查中发现一起民事案件有瑕疵,于是特邀请宜昌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会诊”。5月12日,宜昌市法学会派专家前往,已初步发现此案有以融资名义侵吞当事人资产之嫌,正在认真研究中。另外,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约诊”。目前,宜昌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已受理3起:一起为国有某厂工人劳资纠纷,一起为某公司工程款结算时被外地法院查封纠纷,一起涉传销字画诈骗案。目前,这3起案件正在积极处理中。
  金惠敏坦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作为一项新制度,或作为法学会在基层工作中的抓手,在没有先例可循的前提下,只能根据法学会的自身定位探索。虽然宜昌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了队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首席”如何与政府法律顾问区分的问题;目前大多“首席”都是义务工作,在没有经济补助的情况下这项制度能不能持续下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仍希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这项制度行稳致远。”他说。
  ● 责任编辑:陈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