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始终守护

  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前夕,《民主与法制》周刊2023年第13期推出“三审合一”改革封面报道,这是一期应景之作,为迎接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增添了一抹亮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法院较早就开始组建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上海浦东新区法院率先进行了由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有关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三审合一”试点改革。此后二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法院依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推进“三审合一”试点改革,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改革亮点,本期选取了上海、山东、浙江、河北作为报道素材,将各地法院的工作特色逐一呈现。
  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此采访对于笔者而言,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在联系采访后经实地走访调研,翻阅大量资料后,仿若打开了另一方天地。这一方天地似乎离普通人很远,却又触手可及。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浙江很多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去年还出台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作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因其高度发达的国际商贸,知识产权方面纠纷高于其他地区,由此也较早确立了“三审合一”改革的试点工作。
  对于义乌国际商贸城,很多人并不陌生,笔者也曾多次穿梭其间,只是平时只看到了其繁华的熙熙攘攘,在深入采访之后,才知有像义乌法院等部门在背后默默守护,助力其健康前行。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小微企业具有特别意义,特别是在新产业、新业态领域依靠创新技术哺育的中小微企业,可能是这些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甚至是唯一的资产。但不少企业在创新投入上依然存在顾虑,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行政保护有待强化,如案件处理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律因素干扰等。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人大审议通过《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政府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方面应予高度重视,在创新技术的投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给予优惠的特殊政策,快速及时回应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消除中小微企业在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顾虑。
  在这种背景下,义乌法院知识产权庭要权衡两方面的利弊,首先是维护中国的司法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而另一方面还需依据浙江中小微企业发达的地域特点,维护其合法权益。
  所以,在国际贸易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双重影响下,浙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既要符合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更应体现我国国情,赋能经济和社会发展。故义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的改革模式,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审判制度。在程序上,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专业法官的主导地位,保障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为公正、高效和专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无论看到与否,知识产权保护总在那里,或许有一天我们切身触碰于它,才知我们的美好生活早有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