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装修不能只是事后追惩

  近期有媒体披露,广东肇庆四会市一名业主购入一栋公寓二层的42套房后,将全部墙体打通装修,施工方甚至将挖掘机械吊到二楼进行作业。经过连续多天的打砸后,二楼以上多个住宅的墙壁出现裂缝,300多户居民的居住安全陷入危局。无独有偶,此前不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也发生了类似的野蛮装修事件,一名租户装修时擅自拆除承重墙,导致该楼栋每层都出现墙裂,200多户居民被迫转移,预估的损失竟高达约1.7亿元。
  野蛮装修堪称住宅装修市场的一大顽疾,一些业主或租户在装修中,大规模改动室内格局,肆意破拆承重墙。这种破坏式、拆楼式装修,不仅严重危及其他楼层的质量,而且可能破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埋下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等隐患。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建筑坍塌事故,不乏野蛮装修的祸因,足以证明其危害之严重。
  应当看到,为了遏制野蛮装修的风气,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提高打击力度,一些无视公共安全的装修责任人,不仅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甚至被追究刑责。此次,发生在肇庆和哈尔滨的野蛮装修事件曝光后,监管部门乃至警方也已介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同时应当看到,现实中,尽管对于野蛮装修的处罚不乏其例,却未能彻底阻止一些业主和装修企业“顶风作案”的冲动。可见事后的追惩,固然能对野蛮装修形成一定的震慑,但其作用往往不宜高估。
  尤其是,事后的追责和处罚,对于野蛮装修所酿成的恶果,往往已难以弥补。以发生在哈尔滨市松北区的野蛮装修事件为例,200多户居民因此被迫转移,安置费用已是庞大数字。如果受损房屋难以修复,又将意味着上亿拆除和重建费用。即便房屋可以通过维修加固,恢复使用,但由此造成的市场价值贬值,也已不可避免。可见,野蛮装修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无论是业主租户还是装修方,往往都难以承担,最终很容易成为一笔烂账。
  因而,对于野蛮装修的治理,固然需要事后严惩,但更为重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以及早发现和化解风险。而这,恰恰也是问题的难点所在。装修是极为分散的市场行为,监管部门不可能具备足够的人力,对所有装修项目实施动态监管。虽然一些地方实行了装修申报备案制度,但“备案”本身更多属于事后监管的性质,往往缺乏实质审查。并且,装修基本上都是“闭门作业”,现场监管难度很大,一些违反备案方案,或者根本没有申报备案的装修项目,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处置。
  相对而言,为住宅小区等提供服务的物业管理企业,身处服务管理的第一线,更有能力建立起阻挡野蛮装修的第一道防线,但这条防线也常常形同虚设。比如,此次肇庆四会市野蛮装修事件曝光后,有媒体记者曾追问物业经理:“挖掘机被吊到二楼的现象都没发现吗?”对方的回答竟然是:“这个确实是我们疏忽管理,没有见到。”此外,施工现场附近虽然公示了装修方案,还张贴了物业的巡查记录,但这种所谓的“巡查”,显然只是走走过场,并未真正起到监督作用。现实中,诸如此类物业疏于履行管理职责,对野蛮装修睁一眼闭一眼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对于野蛮装修的监管和打击,存在不小的难度,但这些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比如,监管部门固然难以对装修行为的监管实现全覆盖,但是,通过畅通投诉渠道、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投诉,就能在第一时间锁定野蛮装修行为,将风险扼制在萌芽状态。再比如,一些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野蛮装修行为,往往发生在“住改商”领域,监管部门理应抓住重点,将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多地投入这一领域,强化监管的针对性,也提高监管的效率。
  与此同时,有必要通过立法手段,进一步明确、完善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督责任。比如,对于野蛮装修行为,物业不仅有责任制止,而且必须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没有履行报告义务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直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物业管理企业对于住宅装修的管理行为,也应当走向统一和规范。比如,物业应当配备专门的装修巡查人员,由相关部门培训后上岗;巡查记录应当定期上报,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等等。凡此种种,都将敦促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担负起应尽的职责。
  总之,对于野蛮装修的监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通过法治化的手段,真正确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只要监管部门积极作为、物业管理履职到位,就一定能有效遏制野蛮装修,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安宁。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