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 做好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工作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做好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工作。
  
  一、加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两个确立”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也明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中国法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法学理论工作者自觉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健全党领导法学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学理论研究全过程各方面。“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的时代脉搏,在立法咨询、课题研究、研究会管理、评奖评优、咨政建言等方面,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绩。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原创性的新观点,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系统的理论指导、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的根本遵循。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理论研究阵地,时时对照审视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评奖评优等工作,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统筹整合各专业研究会的研究力量和资源,以新的视野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三、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作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必须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要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通过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成效的研究阐释,不断深化对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要用好课题研究、研究会年会等重要平台,从源头扎实做好课题设计、年会选题等工作,围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研究,把握实践规律,提出对策建议,总结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发展,推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系统性、立体化的研究格局,不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引向深入。
  
  四、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随着新时代伟大变革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整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自信自立,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推动法学理论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要求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法治保障研究,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大国外交等重点领域法治实践研究,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领域法律制度供给研究。坚持问题导向,要求聚焦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兴调查研究,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系统观念,要求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坚持胸怀天下,要求深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领域法律问题研究,加强我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研究,加强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研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必须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工作,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加强法学理论研究,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一级巡视员)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