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释放最大便民能量
-- 湖北咸宁推动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把握社会治理客观规律,作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了贡献。近日,本社记者走访咸宁市多个政法单位进行了深入采访,推出“市域社会治理的‘咸宁实践’”专题报道。
“感谢调解中心帮我维权,挽回了13333元的损失。”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年初湖北省咸宁赤壁市人民调解中心科技法庭上,65岁的环卫工人陈超平从所在公司拿回属于自己的社保金后,由衷地说道。
该中心经过诉调联动,不仅依法保护了陈超平的权益,而且还帮助100余名与他有着同样遭遇的环卫工人挽回了社保损失并获得赔偿金。
这是咸宁市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性服务纳入综治中心工作以来,推动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湖北省把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按照层级定位、市域分类、规范运行的工作思路推进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咸宁市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进一门、只跑一地”,努力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为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指挥调度、群众信访接待“五位一体”的工作平台。
“以群众工作统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建设和优化中,让它成为群众说事办事的主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利益的主平台,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力点、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突破口、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纽带桥梁,从而不断推动咸宁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出彩。”咸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谭海华这样告诉记者。
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出发点 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综治中心规范化如何“建”?功能如何定位?
对此,2022年6月,在咸宁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第一次现场推进会上,谭海华给出了答案:“突出便民为民,把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成为解决群众诉求的‘便民超市’;按照‘当进则进、宜进则进’原则,充分整合信访、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等部门力量进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驻综治中心;依托政法智能化、‘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便民化’体系,建立综治中心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根据咸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咸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着力点,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全面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各类风险隐患、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应急指挥调度的“主阵地”。“通过这个‘主阵地’,努力把市综治中心建成‘预测预警平台’,把县(市、区)综治中心建成‘实战指挥平台’,把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成‘一线处置平台’,把村(社区)综治中心建成‘信息收集平台’,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基本解决在县域、重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咸宁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程冰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咸宁各级综治中心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检查督办本地辖区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部署开展风险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风险隐患防范处置、公共法律、心理疏导服务、应急指挥、平安创建等工作,推动各方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实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等,协调指导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落实。
“在已经建成运行的咸宁市人民调解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充分整合基层政法、信访、民政等力量,将县、乡、村综治中心与调解中心进行一体化建设,同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覆盖。”咸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高远向记者介绍,在县级层面,实行综治中心、调解中心合署办公,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在乡镇(街道)层面,发挥政法办(平安办)统领作用,将调解中心融入到综治中心共同建设,将乡镇(街道)各类平安建设力量融合互通,让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找一人”;在村(社区)层面,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一起建设,构建起“一组织两中心”(基层党组织和综治中心、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体系,为群众“办事”和“说事”提供一站式服务。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坚持‘为民、便民、实用、实效’原则,着力抓好平台搭建、资源整合、部门联动、功能聚集、信息共享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成‘一窗口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为平安咸宁、法治咸宁建设助力添彩。”谭海华说道。
“解心结”“止纷争”“促和谐”
咸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一年来,全市实现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切身体会到真能“解心结”“止纷争”“促和谐”,发自内心“点赞”!
咸宁市咸安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将大量矛盾纠纷吸纳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如,2022年8月17日,咸安区人民法院变“坐堂问案”为“下乡办案”,将巡回法庭搬到汀泗桥镇综治中心并敲响第一槌,在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陪审下,依次开庭审理三起案件。其中,户籍在汀泗桥镇的双方当事人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男方到法院起诉请求与女方离婚。法官经审查案件材料,并致电双方当事人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认为案件清楚,法律关系明晰,判断具备调解的可能性,便联系双方当事人在镇综治中心进行调解,最终实现案结事了。“综治中心的服务真的是越来越人性化了,能够反映问题调解问题,我要给你们点赞!”休庭后,当事人对镇人民调解员说。
赤壁市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性服务纳入市、镇、村综治中心工作,全面打通矛盾纠纷化解“线上+线下”通道,目前已建成1个市级综治中心,改扩建14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187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今年新春伊始,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赔偿纠纷在该市车埠镇芙蓉村综治中心得到圆满化解。此纠纷始发于2021年8月2日,受害方在受雇的公司因厨房做饭点火时不慎被烧伤,治疗费用达13万余元。受害方不仅用完积蓄、借了外债,后期治疗费也没着落。无奈之下,受害方找到综治中心,请求协调解决赔偿费用。“劳务者没有过错行为,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打官司会让名声、财产、精力受损……”该中心明威调解工作室负责人、2022年度咸宁“十佳最美基层民(辅)警”李明威,约见涉事公司负责人并释法说理,召集双方协商,最终达成14万元的赔偿协议,并分批予以支付。至今年2月21日,受害方收到最后一笔3万元赔偿款,至此此案成功调结。像这样的案件,赤壁市各级综治中心在2022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14件,调解成功2593件,调解涉案金额达17496.5万元。
崇阳县综治中心对群众的诉求,主动约、认真研、依法调,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特别感谢你们为我们讨回血汗钱!”今年4月13日上午,在崇阳县综治中心,王某某等几名群众将两面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感谢工作人员多方协调,尽心尽责帮助化解纠纷,追回拖欠的薪资。原来,王某某等人是从事木地板安装的农民工,2017年至2018年期间,他们在任某某承包的工地上务工。工程完工后,经双方结算,任某某尚欠王某某等人劳务工资20万余元。王某某等人多次催讨无果。今年4月10日,王某某等人来到崇阳县综治中心,申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调解。人民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先后进行了几轮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涉事人承诺于2023年12月30日前将所欠薪资陆续结清,矛盾纠纷在短时间内圆满化解。“两天达成协议,近两年的欠款终于有了着落,且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这样的服务太赞了。”王某某由衷感叹。
为平安建设贡献更多咸宁经验
记者了解到,咸宁各级综治中心在建设中运行、在运行中提升、在提升中提炼,形成了许多创新机制、典型经验、先进做法,不仅实现了“一站式”“一体化”“一揽子”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而且还实现了从“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的转变。
如,咸安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驻综治中心,依托政法智能化建设,结合“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建设,健全了“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便民化”的工作运行体系;通城县综治中心融入政法委、公安、司法、法院、检察、信访、公共法律服务等力量,构建起“法、公、调、访、律、网”全流程衔接工作体系,实现让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专人负责、定期反馈,保证矛盾纠纷“化得了”“化得稳”“化得好”;通山县把综治中心建设成为新形势下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社会治理新平台,形成了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另外,崇阳县综治(调解)中心发挥“预测预警+实战指挥平台”作用,按照“1+4+6+N+1”模式,建成“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应急指挥、公共法律服务,网格管理+山林权属、医疗、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涉众金融专业调委会+若干进驻单位+综合研判”的工作平台,主要是解决涉及行业性、专业性和跨领域、跨区域等普遍性、群体性问题;乡镇综治(调解)中心发挥“一线处置平台”作用,按照“1+3+N+1”模式,建成“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网格管理+乡镇各职能部门+研判”的平台,推行“乡镇领导轮值带班+平安办、司法所等人员值班”机制,主要调处村(社区)难以解决的较大矛盾纠纷;村(社区)综治(调解)中心发挥“信息收集平台”作用,按照“3+N”模式,建成“综治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收集、化解、上报辖区的各类矛盾纠纷”的工作平台,采用“村干部带班,辅警、乡贤等兼职调解员轮流值班”机制,组建了以“两代表一委员”、律师(法律顾问)、辅警、乡贤、治调主任等为主的兼职调解队伍,主要调解邻里、婚姻家庭等小矛盾小纠纷。
嘉鱼县秉承“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8个镇综治中心全部整合了信访接待、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功能。其中,对过去网格管理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设置了678个网格,将人、事、地、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服务范畴,全面整合部门联点干部、镇联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和驻片民警等力量,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将每一工作责任主体划分到每一位“网格长”“网格员”,实现基层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与此同时,在该县官桥镇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中,集成建设了政务服务、综治中心,并整合综治、信访、民政、司法、市监所等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调解员、法官、律师等人员以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进驻,形成了服务一体化、治理网格化、工作常态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为综治中心赋能添力。
在刚刚启动标准化、规范化运行的赤壁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还了解到,该中心整合了信访接待中心、综治(网格)中心、人民调解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等五大中心资源和服务功能,完善了“一站式受理、一键式流转、一条龙服务”工作流程,构建起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治理高效运行体系。目前,该中心已实现接访单位、诉调部门全部入驻。同时,该中心建设了“赤壁市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系统,创新打造了“有呼壁应”“点兵点将”等特色平安建设工作品牌,打通了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创造了一网统管、共创共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创新运行机制,真正让这里成为群众诉求、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从上述咸宁市各级综治中心的创新机制、典型经验、先进做法中,不难看出,不论是社会风险隐患排查,还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均讲究工作闭环。
对此,高远向记者介绍,各级综治中心均以信息情报为主导,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落实信息汇集、会商研判、分流交办、限时办理、定期督办、反馈结果、回访评价等工作流程,形成“汇-研-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他进一步解释:“其中,乡镇(街道)及以上综治中心,每周要组织召开风险隐患分析研判会,及时对收集的问题线索进行会商研判,拟定《社会风险处置清单》,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分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联络员与办结时限,在规定期限内办结问题线索,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当事人反馈,确保有结果、有成效。”
“咸宁要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主动融入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主动融入到当前湖北省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建设格局贡献更多咸宁经验。”谭海华说道。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