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个重要学术话题和研究任务。知识产权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而又特别的领域,它是法律、经济和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性学科。在知识产权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仅可以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也可以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必要的知识根基。知识产权进入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从最初的知识产权弱国到后发的知识产权大国,再到现在正在建设的知识产权强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吸收全球共同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法治理念和经验的同时,增强了生产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样态的目标追求。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思想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的思想基石和根本遵循。从知识体系的逻辑构成来看,包括基石范畴和目标范畴两个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知识产权知识体系的基石范畴,为知识产权领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供重要的思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重要论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的目标范畴,不仅是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新思路、新理念,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法治和发展这两个方面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二、中国自有的知识产权理论体系
  知识产权理论体系是有关思想认知和实践认知的学术总结,构成了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的知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和实务界从过往对西方学术概念和学说理论的引进、诠释,逐步转型为对我国本土知识产权法治和发展问题的系统思考,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取得一批中国自有的理论成果,包括“法律本土化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协同保护理论”“强国建设理论”“国际战略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涉及知识产权研究的本体论、价值论、法治论、政策论、运行论、文化论、发展论等。要对上述思想观点进行整理和发掘,建立起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实现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理论学说的体系化建设。
  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话语体系
  知识产权话语体系是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外在表达形式,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作用:一是内在教化功能,即将知识产权学说、理论、观点形成全社会的普遍认知和价值共信。二是外在传播功能,即在国际知识产权话语体系中,使中国的自主表达被世界所理解、所接受乃至能共同使用。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国际话题:一是构建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强调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这是国际经贸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但是我们反对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技术鸿沟”“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等做法。二是维护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边体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维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边体制,确保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我们反对所谓的“经济脱钩”“技术封锁”“贸易保护”等单边主义做法。三是建立知识产权交往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从过去国际规则的学习者、遵循者和跟随者,成为今天国际规则的维护者、建构者和推动者。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主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这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立场。
  建构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术界、实务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以法律为学科基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部门学科共同推进的合力。同时,它也是一个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造就的科学工程,其过程须遵循制度文明的发展规律以及知识体系的生长规律。
  新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将知识产权知识成果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同时,以制度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具有活力和动力的知识体系。这是中国知识产权界的时代使命和伟大任务。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