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样本”系列报道之三
“龙山经验”为何这么“火”?
今年3月,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中国法律咨询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苏军率“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调研组”赴浙江省金华市调研“龙山经验”,系该调研组展开全国调研的第一站。
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法院纷纷来到金华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法庭取经,频繁时每周达三四批次。
那么,被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龙山经验”究竟有何魅力?它来自何方,又将去何处?
从基层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出来
浙中永康,隶属金华,古称丽州,南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陈亮出生于此,开创永康学派。
时至今日,在永康市的大街小巷,陈亮主张的“义利并举”的标语随处可见,足见他对永康影响之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永康以五金制造业、门业等区域产业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永康外来人口剧增,与本地常住人口持平,这为永康市的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陈亮‘义利双行’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经济相对接,由此在传统无讼法治文化上孕育出‘龙山经验’诞生的土壤。”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如此认为。
2013年,如今的永康市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潘文接还在芝英法庭任副庭长,法庭每年高达1300件的办案量让其苦不堪言。
有一次,潘文接与同事接待了一位村主任,该主任询问为何该村有离婚官司在打,而他作为村主任却不知情。一旁的潘文接却大受感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是一直坚持的工作方式,而在这里却是一种缺位。
同年,永康市法院恢复设立龙山法庭,下辖龙山、西溪两镇,潘文接任庭长,“相对于芝英法庭每年1300件的案件量,龙山法庭只有800件,这让我有时间多出去走走。”潘文接如此说道。
于是,龙山、西溪两镇的田间地头多了潘文接的身影。穿梭其间的潘文接着手打造了两张网:一张是送达信息网,在确保法院文书能够送达的同时又能了解辖区的基层治理动态;另一张是调解骨干网,确保调解力量及时介入、补位。
走出法庭,主动出击,潘文接带着法官、书记员下村走访,很快就有收获。
下村不久,潘文接遇到一起事故。来自江西的工人欧阳某某在开吊机时发生故障翻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引发纠纷。“我是龙山法庭的庭长,大家先不要激动,有什么要求先可以跟我说。”潘文接主动介入到调解中,他以法庭的名义联系上了欧阳某某老家的江西省宜黄县法院,找到法律工作者和欧阳某某所在村的村支书一起展开协商,最终当场赔付达成和解。
随着一个又一个诉讼“隐患”在走访时被化解,潘文接发现通过“走出去”,改变“有求才应”的司法服务模式,反而让法庭的工作更好做。
于是,他们组建调解员队伍,组织巡回法庭,在村里设立法庭指导工作室,与司法所一起培养特色调解室,组织1000多场法律咨询,开展“无讼村”创建活动……法官带队提供全方位能动司法,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司法保障。
潘文接与村调解员交流时发现,由于法律知识缺乏,很多人不敢调解,干脆让当事人到法庭去起诉。“调解员就像木工,在前方把木头削成方的圆的各种形状,把握不准的就弹上条墨线看看。”潘文接说,法庭就是那个“弹墨线的人”,手把手地指导调解,给调解员把好关。在最初的一两年,法庭干警每年要下村走访调解一两百次。
如此这般,龙山法庭成立以来,诉讼案件量逐年下降,除缺席审判案件外,案件调撤率每年均达80%以上。数年努力,辖区群众特别是治调人员的法律素养显著提升,调解员队伍从最初的不敢调、不会调到熟练调解,诉前需要龙山法庭介入指导的调解案件由2014年的239件下降到2017年的18件。2014年以来,辖区内非正常死亡的17起民事纠纷,经法官指导调解,全部妥善解决,没有一件起诉到法庭。龙山、西溪两镇有12个村成为“无讼村”。
彼时,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浙江各级法院案件量高位运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时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国猛亦在寻找破解之道,永康法院的做法让其眼前一亮,并给予了极大肯定。
“永康法院实现了案件收案量逐年下降的目标,调撤率连年保持高位运行,和基层组织联系沟通紧密,依托基层组织形成合力解决纠纷矛盾,为两镇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好的贡献。这种模式既传统又现代,很有借鉴意义,可持续可复制,很接地气。”2017年,陈国猛在永康调研时如此表示。
后陈国猛赴任中央纪委,李占国接任省高院院长,对龙山法庭的做法同样高度肯定,赴永康蹲点调研。2018年12月10日,李占国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构建基层纠纷解决新体系——关于永康“龙山经验”的调研报告》的署名文章。
于是,“龙山经验”破土而出。
从诉源治理到基层治理
十年间,龙山法庭一审民商事收案量从2013年的806件下降到2022年的123件,降幅达84.74%,并实现了涉诉案件零信访。
“龙山经验”经过不断完善,逐步从乡镇分层递进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探索,发展形成了以“党委领导、各方联动、靠前履职、分层过滤、矛盾减少”为核心的基层治理经验。2022年,永康市万人成讼率降至53.3,同比下降26%;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从峰值2014年的11040件,持续下降至2022年的6372件,降幅达42.28%;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13年的94.9%上升至2022年的97.24%,实现平安永康建设17连冠。
永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建勋表示,近年来,永康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积极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不断深化推广“龙山经验”。
2018年,永康市召开“龙山经验”全域推广会,明确将其作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来推进,着力打造社会治理领域“金名片”。“诉源治理”由“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
首先是推动平台整合,纵横分流高效衔接。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分流实施办法》,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实现“一窗受理、一地分流”。纵向,由各镇(街道)社会治理分中心承接矛盾纠纷,实现9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横向,法院、信访局、司法局等单位成建制入驻,永康市级社会治理中心不断完善。今年以来,诉前纠纷化解率达62.39%。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全覆盖,协同效能不断提升。
其次是推动资源聚合,调解力量覆盖全域。不断完善调解力量配置,通过创设“龙山经验”行业版,成立金融、保险、商会、电力等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专业性调委会,基本覆盖全市各重要行业领域,仅金融纠纷调处中心调处工作涉案金额就达1.56亿元。创新成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调解室,发动代表委员1205人次,组建一支深受群众信任的调解队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86件,涉案标的达2.5亿元,得到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两次批示肯定。创设“龙山经验”乡音版,建立“龙山经验”镇雄站、“新永康居民”调解委员会,编织覆盖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同乡共治”调解网。
第三是推动有机融合,解纷效应充分发挥。在部门机构层面上,压实治理责任,市委政法委将各镇街诉源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平安综治工作考核,按月通报各地纠纷诉前分流率、调解成功率、万人成讼率等情况。在调解员层面上,深化“调解先行、诉讼断后”理念,建立健全调解案件奖补机制、考核加分机制等,使调解员由过去的“选择性调”转变为“全面调”。
在永康市社会治理中心、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各类基层治调机构,随处可见“龙山经验”身影。自2018年以来,永康市开始“抓前端、治未病”,深化诉源治理,每年分流调处矛盾纠纷达上万件,把大量诉讼案件消解在成讼之前。
陈建勋向记者表示,去年,永康市还聚焦法院诉讼、公安警情和信访事项源头,打破“龙山经验”地域行业领域各个治理版本的“条块分割”,进一步挖掘提炼“龙山经验”新优势,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扛旗强基 三源共治”专项行动推进“龙山经验”迭代升级的意见》,横向到边实现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纵向到底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动”,迭代升级了“三源共治”“龙山经验”新型治理体系。
经过十年耕耘,“龙山经验”已延伸到永康的每个角落,深深扎根于永康的每一寸土壤。从一个乡镇分层递进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探索,发展出横跨全市多领域、多行业的“都市版”治理模块,迭代为辐射全省的“三源共治 三级联动”共治共享升级版。
数字赋能治理成效
在全面深化推广“龙山经验”的实践中,永康市发现诉源治理工作存在全貌掌控难、风险感知慢、解纷力量散、责任压实弱等短板和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永康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打造了“诉源智治·龙山经验综合应用”(以下简称“龙山经验综合应用”),构建“控-防-治-优”闭环,诉源治理效果进一步提升。
今年3月份,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座谈会上,永康市人民法院院长朱赟清向中国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调研组”演示了“龙山经验综合应用”,获得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调研组”的肯定。
据了解,基于“龙山经验”升级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金华市在浙江省首创诉源治理指数评价体系以及“龙山经验综合应用”,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分别在PC端、“浙政钉”端上线,在永康先行先试。去年9月27日,该应用正式在金华全域上线推广。
“江南街道某农贸市场发生纠纷,存在风险……”去年年底,“龙山经验综合应用”就永康某农贸市场多次发出动态预警,所属街道网格员收到信息推送后,立即摸排纠纷具体情况,发现该农贸市场并未按约支付租金奖励,涉及租户131户。随后,应用自动匹配的法官和调解员提前介入,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最终促使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一场风波被平息于初始。
据悉,该应用通过抓取矛盾纠纷投诉处置、法院成讼纠纷收案等数据,建立“一镇一指数”,可实时评价全市各镇(街道)综合指数得分及排名情况,并进行“绿、蓝、橙、红”四色分级预警。当评价结果为“红色”(高危)或长期处于“橙色”(风险)区域,将自动触发“提醒、督办、约谈”程序,层层压实治理责任。上线至今,该应用已发出提醒、督办函6件,整改完成率为100%;生成预警信息503条,有效预防纠纷150余起。
此外,“龙山经验综合应用”打通了基层治理四平台、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等全省11个解纷平台数据,动态监测、分析辖区内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重大敏感性的问题,并向相关单位推送预警信息,提升干部对短板、高频、重大问题的感知能力,同时便于党委政府掌握全局、科学决策。
对此,金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纪平指出,诉源治理指数评价体系及“龙山经验综合应用”对于深化诉源治理的价值在于,其高度契合治理方式转型的要求,能够有效弥合纠纷预防短板,加快聚合解纷平台资源。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80后”法官吕卓毅刚调任龙山法庭不久,他向记者表示,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龙山经验”给他带来观念上的改变是颠覆性的。
“在很多人看来,法官其实就是高高坐在审判席上的。在来龙山之前,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而到了这里之后,我才发现法官原来可以这样走出去,审判与调解工作的重心转移让我觉得这是颠覆性的。”吕卓毅向记者感叹。
如今,吕卓毅也如前辈潘文接一般,穿梭于龙山、西溪两镇,将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他还参与调解了一件村中赡养老人的案子。
吕卓毅向记者表示:“像这类案件,如果传统诉讼渠道,法官只负责按照法律条文判决,那么可能会有隐患,进而发展成为新的矛盾纠纷。而调解的结果往往都是心甘情愿,最起码在心理上不会有抗拒,这也是‘龙山经验’的巨大优势所在。”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叶向阳认为,龙山法庭通过源头防控、前端化解,不仅治“已病”,还治“未病”,在基层播下法治的种子,提升基层政府、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法律不可能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还要各方联动、社会协同。一些力量参与进去,就能够让一个纠纷得到更好的平复,这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势。”叶向阳说。
目前,“龙山经验”在各部门协同下,已走出永康,在金华全域推广。今年以来,金华中院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商互促,共同推动调解前置和纠纷实质性化解,推进诉前调解改革攻坚试点工作。金华中院还联合社会治理中心确立“专业、诉调一体、VIP服务”的解纷标准,建立了“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法官从单一角色向“一官三员”(调解指导员、社会综治员、矛盾消防员)转变,对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由指导法官继续审理,统一调解裁判标准,并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制度作用和诉讼费杠杆功能,让调解既低廉、便捷,又高效、权威,使人民群众愿意调、乐于调、主动调。
长期致力于“龙山经验”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余钊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山经验”是根植于基层社会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诉源治理方法,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力量充分发挥法庭功能而构建的,以“调解先行、诉讼断后、分层过滤”为特征的诉源治理机制,是龙山人民法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创的基层法治建设经验。近年来,“龙山经验”的创新发展,就是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而不断丰富其内涵。我们深刻地感知到,今天的“龙山经验”,就其本质而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