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她们托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半边天”
2023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为“数字包容:创新和技术推动性别平等”,而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活动主题为“女性和知识产权:加速创新创造”。正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所说:“知识产权与女性的关系是双向奔赴的。”创新中的女性力量发展永无止境,女性给创新创造带来的活力也永无止境。
2023年4月17日,一场参与嘉宾几乎全为女性的特殊沙龙在首都博物馆温情上演。来自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北知院)的几位女法官,分享了她们如何用自身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女性特有的柔性之美投身科技创新保护中的故事,让我们对女性力量如何托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了更形象的认识。
“双方皆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北知院审理的案件中有不少涉及“卡脖子”专利的案件,她们多措并举、笃行慎思,践行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使命和担当。北知院审判第一庭法官周文君就分享了她的同事审理的一起技术类案件。
2018年12月,北知院二十六法庭内,恰值岁末的这场庭审,对于华为和三星两家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难过的年关。庭上,代表两家公司发言的律师唇枪舌剑;庭下,还密密麻麻坐着来自双方的技术专家、经济学专家、高级法务和决策领导。庭前签署的保密协议、桌上堆叠的厚厚证据、大屏幕上闪烁的PPT、连日高强度的辩论……这一切都让所有人绷紧了神经。
此案涉及标准必要专利,原告三星以专利侵权为由将华为告上法庭,请求法院颁发禁令——判令被告停止使用涉案专利。而对于华为来说,一旦被判决侵权并颁发禁令,就再也不能使用已被纳入行业标准的专利技术,这不仅意味着其所有先期投入会付之东流,相关市场也几乎对其关上了大门。剑拔弩张背后,是双方自2011年起纠葛至今的专利谈判拉锯战。僵持不下之际,双方在全球多地燃起诉讼战火,而本案也因直接关系中国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的商业格局,被双方寄予厚望。
作为案件的裁判者,法官需要有明确清晰的审理思路和结论。为此,主审法官芮松艳开启了长达近一个月的审理“旅程”。这个过程对芮松艳法官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她需在一大堆乱如麻的线团中理出头绪,探寻出正确的审理路径。
每天的庭审结束后,她都要对当庭的审理情况及时进行梳理并明晰第二天的审理思路。面对庭审中接连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要积极应对并不断引导当事人明晰其主张,同时,也不断适应性地修正审理的方向和重点。
经过一轮轮的抽丝剥茧,芮松艳逐步厘清了涉标准必要专利案件的审理“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芮松艳法官对案件深入剖析的审理过程实质上也为双方当事人搭建了深度高效参与的沟通平台,让双方对各自的利益诉求有了更深的了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包括涉案专利在内的一揽子专利纠纷的全球和解。
虽然芮松艳法官为该案所撰写的六万字判决只能尘封于某个角落,但她通过对案件的精准把控推动了双方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助力两家企业达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企业和技术的双发展。
“我想法官为科技创新的保驾护航并不必然需要通过一纸判决来实现,它也可以实现于法官对案件全面充分透彻的把控引导中。对于企业而言,并非一定要通过判决书来定个你输我赢,也可以在法官对案件条分缕析的过程中寻求实现双方共赢的方式和契机。”周文君法官说。
作为审理技术类案件的法官,她们力求在判决中明晰规则,为创新主体指引方向,践行守护科技创新、促进技术发展的使命和担当,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有柔情也有力腕
举证难是许多市场主体在知识产权领域进行维权时的痛点。严格规范,统一证据的采集、认定标准是知识产权严保护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
众所周知,商标是企业品牌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然成为市场竞争最有力的盾牌。作为全国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专属管辖法院,北知院在商标行政案件中严格证据的审查和认定,确保每一件商标的效力得到公正有效的司法认定和保护。
对于那些不以使用为目的囤积商标行为,如何以案释法,在全社会营造公平、诚信的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北知院审判第二庭范米多法官以她审理的案件,为我们展开。
在她审理的六起系列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毛某在咖啡、挂面、蜂蜜等商品上,注册了案涉的6枚“茶马古道及图”商标,在为证明自己在三年期间对注册商标进行了使用,毛某提交了一系列发票的复印件作为证据。
范米多解释,真实有效的发票对于证明商标存在使用行为具有较高证明力,也是“撤三”案件(指我国商标法第49条第二款规定的因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可以申请对其撤销的案件)中认定商标使用行为成立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毛某案件中,因其提交的发票均为复印件,为查验发票的真实性,范米多登录了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查询结果显示“查无此票”或“信息不一致”。鉴于发票真实性存疑,她责令毛某到庭对上述查询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并要求其提交证据原件。
毛某代理律师到庭称无法解释,并称毛某拒绝提供原件。法官进一步向其释明毛某应当提交发票原件,对发票不一致之处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庭审结束之后,范米多与河北、云南、四川等地税务局取得联系,调出了“信息不一致”发票的原件,经核对发现,上述发票中商品信息存在篡改;但对于案件中出现的查询结果为“查无此票”的发票,税务局称因发票显示的开具日期距离现在时间过长,系统中已无法查询到该时间段与之对应的发票,不排除系统录入不周延的可能。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能当然认定“查无此票”的发票系伪造。
好在经多方查证,在细节上反复求证,终于发现“查无此票”的发票存在开具主体不存在、纳税人识别号不一致等情况。在毛某未能提供合理解释且拒不提交证据原件的情况下,合议庭依据法律规定,结合查明的事实,最终认定毛某提供的上述发票系伪造,无法证明其商标进行了使用,判决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维持商标注册的决定,撤销其注册商标。同时,针对毛某提供伪证,严重妨碍诉讼的行为,依法对其六起案件罚款总计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的公正办结并没有成为范米多工作的终点,为切实解决不以使用为目的囤积商标和恶意抢注他人商标等不正当占用资源的问题,她作为具体负责人调研了近年来北知院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案件审理相关情况,梳理了伪证行为的处罚情况和具体做法,提出了规制伪证行为的建议,组织召开了涉伪证行为新闻通报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司法建议。力争以有效举措加强审查授权、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环节协同配合,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令人欣喜的是,上述努力取得了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新修订的《商标审查审理指南》中,增加了对商标注册人提供的使用证据应综合多种情况判断其是否真实、合法的相关规定,从源头上严格了商标使用情况的审查。
著作权司法本土化中的“女性文化自信”
在“文化自信”成为高频词的当今时代,著作权司法工作的创新发展已深刻融入了女性文化自信的底色。
在“著作权司法本土化”这个崭新的命题下,女法官基于本身具有的语言优势、亲和力和关怀伦理,创新性地把能动司法、马锡五审判方式以及被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等中国优秀传统司法文化引入到“洋范儿”的著作权司法中,让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惟邦本”“以和为贵”等核心法治精神浸透进去,让一度被老百姓认为“高不可攀”“阳春白雪”的著作权法在中国实现自身价值的转化,从纸面上的法律转化为生活中的法律。
在贴近民生的著作权案件中,北知院的女法官们常常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对当事人反复释法讲理。例如,自己拍摄的图片被他人盗用配图、辛苦拍摄的短视频被相仿账号搬走引流、用心画出的漫画被不认识的公众号使用等常见案件中,一边是疲于维权的原告,另一边是自认委屈的被告——“别人都用,为什么就告我”“我写明了源自网络、没有侵权故意”“我用了但根本没有浏览量、也没有收益”等等。尽管这些辩解在深谙著作权法的法官看来并无任何驳斥的必要、不影响判决书的作出,但是,女法官们永远在庭审内外一次次苦口婆心地释法明理——“如果是你辛苦创作的卡通形象,被别人拿去用、跟你毫无关系,你能就算了吗?”“你在没有拿到授权的情况下使用,那不就是不问自取吗?怎么能说没有侵权故意?”通过启发侵权人站在权利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让侵权人认识到侵权的可罚性,真心认可裁判、认识法律,成为知法人、懂法人、守法人。
当前,女性主义是一个很具有热度的话题。女性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创新地位,与全社会发展进步都紧密关联。女性在文化创新方面的贡献不容小觑,不少优秀的女作家、女艺术家、女性学者都在文化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同时,作为这些女性创新者的版权保护的执灯人,女性法官在著作权审判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也不断被看到。
以琼瑶诉于正案为例,琼瑶女士是知名作家,她的小说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现象。当琼瑶起诉于正的《宫锁连城》抄袭其《梅花烙》时,她提出要将所有的赔偿无偿全赠给大陆慈善机构作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基金。可见,作品被侵权给她造成经济损失恰恰是她最可以放下的,对其文化创作积极性的打击才是最大的伤害。
当时刚被任命为北知院副院长的宋鱼水法官是此案的一审法官,案件审理涉及“三步认定法”的判断,全剧比对工作繁重,可谓是既专业又繁琐。但是,案件审理效果十分好。一审宣判后,琼瑶女士第一时间发出微博:“正义终于发出了声音,让我对人生恢复了信心!此时此刻,激动不已。”琼瑶女士向宋鱼水法官赠送了锦旗,书写着“智慧财产权守护者”。这一刻,我们看到了知产领域的女性创作者与知产女法官的相互肯定。这起案件在保护女性著作权权益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给予了中国女性更多的创作信心和创新动力。
作为女法官,宋鱼水、芮松艳、周文君、范米多和她们的同事们发挥独有的细致与坚韧品质,厚植工匠精神,扎扎实实办好每一起案件,她们是马锡五审判方式最天然的创新者和发展者、是文化自信的最佳践行者,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地工作和生活。
● 责任编辑:陈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