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低生育率陷阱’”系列报道之三

为提高生育率,地方政府有多拼?

  近日,山西省泽州县曾经引发社会争议的一项鼓励积极生育政策被当地政府叫停,记者在查询当地政府官网时注意到,《泽州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中该政策已被删除。
  此前,泽州县明确,在本县落户、就业的两(三)孩家庭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学校放学后托管服务。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措施一经公布,就引发社会热议。有网友表示:“还没上学就输在起跑线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只能生一个孩子的相当于减了10分,他们找谁说理去?”一时间,质疑声纷至沓来。
  当地政府适时调整,积极回应了社会的舆论。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各地在积极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措施的过程中,既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也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两个月以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此后,各地都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在生育、养育等方面发力,以期提高人口生育率。
  
  “现金式”补贴政策,是否能解决孩子“奶粉钱”?
  2022年3月29日下午,随着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两孩钟某家庭的育儿补贴金的到账,攀枝花市首笔育儿补贴金95万元全部发放完毕,此次共补贴了攀枝花市650户两孩或三孩家庭。
  据了解,从2021年起,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为生育两孩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家庭发放育儿补贴金政策,每月每孩发放500元,直到孩子3岁。政策一出台,市民杨先生赶紧前往自己所居住的东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申请,成为全国首个申请育儿补贴金的家庭。办理过程并不复杂,提交所需材料后,短短几分钟就顺利提交了申请。但也有人评价,每月500元的补贴,且只到3周岁,全算下来也仅有1.8万元,这对于养育一个孩子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谁也不会为这点“福利”去拼两孩或者三孩。
  家住辽宁沈阳的王女士在今年年初顺利生下三胎,作为一名保险经纪人,她敏锐地发现当地在不久前出台了“生育三孩的本地户籍家庭每月补贴500元”的政策,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她想尽快申请,“虽然不指着这500元做啥,但刚好补贴了每月孩子的奶粉钱。”王女士坦言。
  自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向多孩家庭提供补贴,拿出“真金白银”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成本。
  2022年9月16日,云南省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两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云南是全国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发放生育补贴的省份。
  2022年9月17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卫生健康委发布征求对《大兴安岭地区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该方案提出,大兴安岭地区户籍且在本地区工作生活的夫妻,生育第三个孩子给予一次性奖励金两万元。生育两孩每月发放300元育儿补贴,生育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2022年10月12日,湖南省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和长沙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发放三孩育儿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长沙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
  在近期这一轮激励生育政策中,发放生育补贴的城市数量增加、层级也有所提高。一些地方不仅在两孩、三孩给予了政策倾斜,在一孩上也给了相应的补充。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就在提案中呼吁“重视一孩”。她向记者表示,一些地方政策以两孩和三孩奖励为重点,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地方政府的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盯着两孩和三孩,一孩太重要了,这直接影响到青年人的养育体验以及再生育的决策。”贺丹说。对此观点,很多年轻夫妇都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有意愿去生两孩甚至三孩。
  此前,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首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22年11月1日,宁陕县人民政府印发《宁陕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对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两孩、三孩的夫妻,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补助。对符合政策生育两孩和三孩的家庭,按照两孩每月600元、三孩每月1200元的标准,发放育儿补助,直至孩子3周岁。由此,宁陕县成为国内第一个将现金补贴覆盖所有生育家庭的地方。
  2023年1月10日,广东省深圳市卫健委发布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生育第一、二、三个子女的,在办理出生入户后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5000元、10000元;另外每年分别发放1500元、2000元、3000元不等的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
  但是,记者在采访了解到,几乎没有家庭是为了现金补贴政策选择生育两孩或者三孩,城市中,有此意愿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好,而在一些农村家庭,谈到国家提倡的生育政策时,年轻人都表示出了畏难情绪。
  
  增假期、助育儿,“没人带娃”困境如何解?
  自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其中,大多数省份都延长了产假,明确了育儿假。
  河北省明确,生育第一、二个子女的延长产假60天,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延长产假90天。浙江省规定,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一孩延长产假60天,两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除了延长产假,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还规定,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根据这一规定,多个省份设立育儿假,假期天数集中在每年5至15天。 
  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等地规定,子女3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均可休育儿假,重庆、安徽将子女年龄放宽到6周岁前。与此同时,各地还明确了男方的陪产假或护理假,天津、辽宁等地还对原有的护理假进行了延长。
  然而,假期毕竟有限,落到实际上,还会有“没人带娃”的困惑。潘女士是一位两孩妈妈,老二出生时,老大还没有到上幼儿园的年龄。短暂的产假休完之后,没有足够人手帮她带娃的困难摆在眼前无法解决,育儿的难题让她焦头烂额,索性她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养育两个孩子。2022年,潘女士随丈夫工作调动至江苏省苏州市,一家四口在苏州安了家,在新的城市,潘女士有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但是老二还不满3岁,不符合大部分幼儿园的入园条件,就在她一筹莫展以为又要和新工作失之交臂时,得知所在的社区建有普惠性托育机构,不仅能接收小于3周岁的孩子,而且还享受“普惠”价格,这为她解了燃眉之急。在苏州定居快一年了,潘女士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能让她缓解不少育儿的压力。“孩子一年级以后,寒暑假时还可以送到社区,那里有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搞活动!关于‘带孩子’这件事儿,政府能想的都给家长们想到了!”潘女士说。不过,当问及她是否有三孩的打算时,她坚决地否定了。
  在漫漫育儿路上,像潘女士一样的年轻家长往往工作在身,使得婴孩无人看护,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这段时期无疑最为“束手无策”。这段时期带来对托育服务的强烈需求,也凸显了严重的托位缺口。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称,城市中大概有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
  据记者了解,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各地鼓励生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在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就对此项工作提出了“三优先”:拓宽普惠托育的供给渠道,要优先支持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先支持单位提供普惠托育;优先支持幼儿园。并对已经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1万元建设资金补助和300~800元/月的运营补助。可见,像潘女士一样的妈妈们,是这项制度的直接受益者。
  记者拨通了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的电话了解到,目前该园最小的孩子15个月,学费呈阶梯式下降,月龄越大收费越低。入园没有户籍要求,除了设定了12月龄的入园年龄限制外,几乎是零门槛接收。
  为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北京、上海、深圳、海口、云南等地近年来陆续出台相应鼓励措施,包括对普惠托育试点、示范机构奖补、保育人员培训等给予财政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托儿所、幼儿园、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免征增值税等。
  对此,贺丹主任也建议,应加大0~3岁婴幼儿照护投入,将托育服务、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家庭育儿补贴制度,鼓励代际育儿支持。
  
  住房保障、保险补贴,何种“生育福利”才能奏效? 
  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出台后,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给予购房租房优惠也成多地制定生育支持政策的方向之一。 
  甘肃省酒泉市自2023年3月9日起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政策,将对符合政策生育两孩的家庭,购买住房(含二手房)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符合政策生育三孩的家庭,购买住房(含二手房)的,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此前,湖北省荆门市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夫妻双方中至少一方为荆门市户籍,在东宝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漳河新区购买首套或改善型普通住房的生育两孩及三孩家庭发放购房补贴,其中两孩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两万元、三孩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4万元。
  在陕西省宁陕县,《宁陕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提到,对生育两孩、三孩的家庭在购买住房时按县城50000元、镇中心区20000元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
  此外,在配租公租房时,很多城市也对符合条件的多孩家庭实施优待政策。2021年7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就明确要求,要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给,鼓励各地探索更好的经验,相关政策主要惠及对象之一就是育龄青年。
  通过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北京多区均已启动针对多子女家庭专项配租公租房或相关补贴工作。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已通过配租公租房或发放市场租房补贴方式保障该类家庭4659户,显著高于公租房家庭总体保障率。
  江苏、福建、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也提出,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加强对育龄青年的住房保障力度,并为已经生育的家庭提供直接的福利,对他们减少生育顾虑有着很大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政策之外,多地还在保险、医疗等领域协同发力,为育儿家庭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江苏省明确女职工生育两孩产假期间,按照企业为该女职工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的50%给予补贴;三孩按照80%给予补贴,补贴月份从生育两孩或三孩第一天所在月份起算,共补贴6个月。山东济南规定,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两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此外,在一系列支持“生育友好”的政策出台后,一则“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的消息,在2023年年初登上热搜。1月30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并于2月15日起施行。该办法中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回归人口监测及生育服务本位;取消生育数量的限制,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同时简化生育登记的要求和增加信息共享的要求。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符合我们国家生育政策的包容性,特别是在低生育率和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保障人权的同时适当推动生育回升。
  
  鼓励生育,政策需打出“组合拳”
  目前,各地落实中央精神,加快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从产假、配偶假、育儿假到生育补贴,都在逐步构建生育友好政策体系过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政策似乎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陆杰华认为,很多地区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以此来使生育水平有所回升。但是,一些地区可能会有政策的错位。例如,鼓励政策侧重在三孩,但是生孩子这件事,其重点应该在一孩或者是两孩。还有一些地区,对多子女的家庭在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两限房上提供优先保障的政策,但住房只是基本保障,对于要生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吸引力是明显不够的。
  对此,贺丹主任也表示,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地方主导出台相关的生育支持政策等是好现象,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能够减轻家庭的养育负担。但是,贺丹认为,生育支持政策一定不要再分孩次了,一孩也很重要。“我们希望各地新的家庭福利政策,不要成为新的‘二元分割’政策。”另外,她还建议,将生育支持政策与户籍脱钩,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政策待遇,让新市民、老市民都享受到同样的政策。 
  陆杰华认为,各地在制定政策时,往往需要着眼于当地的生育水平和财政水平,一些地区是“真金白银”的补贴,但是否能可持续进行也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些地区是相关政策类的扶持,不管是哪个层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考量。各地在探索有效降低人们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做好科学评估,确保相关政策能精准落实到位。
  此外,各地林林总总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时间来观察。尤其各地发展情况不同,抚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等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侧重。 
  “下一步,各地要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友好政策,不仅包括生育、养育和教育,还包括婚恋、住房、医疗、就业、税收、养老等方面。围绕产生‘想生、敢生、愿意生’的想法去创造环境,我们才能逐步地提升生育水平。”陆杰华说。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