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服的变迁”系列报道之二

青年警察龚英龙与警服的故事

  警服是警察重要的执法装备,是警察身份的象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警服经历了8次换装,分别为50式警服、55式警服、58式警服、66式警服、72式警服、83式警服、89式警服以及现在通行的99式警服,以适应不同时期人民警察队伍的需要。警服的变迁,生动地展现了我国警察队伍风貌的变化,也承载着警察们对于职业的认同与情怀。

  警服对青年警察龚英龙来说,是成长的重要线索,也是警察事业的一部分。现为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民警的他,同时也是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警服年代展览馆的创办人,用十余年的时间收集了五十多套不同年代的警服,并为收集的警服举办展览,将警服捐献给祖国各大博物馆。这名青年警察对警服的初心因何而起,如何发展、延续,最后又汇聚为怎样的力量?记者将为你讲述青年警察龚英龙与警服的故事。


  初心缘起,警服承载父子之情
  龚英龙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因警服而起,因警服生根。
  龚英龙的父亲就是一名忙碌的警察。在龚英龙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在出任务、加班,在家陪伴自己的只有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的母亲。起初,年幼的龚英龙对父亲的职业充满了不理解:“我会问父亲,为什么他不带我出去旅游、出去玩?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拥有父亲的陪伴?”
  因职业的特殊性,父亲将自己的小家放在社会这一大家之后,用亲身行动诠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含义。不过尽管如此,父亲还是想出一个机智的方法安抚龚英龙。他将退役的83式警服和警服上的配饰一并留给儿子,让他在日常生活中“拿出来玩一玩的时候想想爸爸”。
  通过警服,父亲与龚英龙之间建立了只属于他们的情感纽带,不仅抚慰龚英龙想念父亲的心灵,还在少年心中埋下一颗能够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
  关于这套警服全身上下的细节,龚英龙如数家珍。
  83式警服冬夏装全部为橄榄绿色,夏装衬衣为米黄色。警服上衣和大衣的袖口均缝有两条黄色袖线为警容线,肩部缝有黄色布边的肩袢。大檐帽呈马鞍形,帽顶边与帽墙相接处嵌红色牙线,帽墙围使用橄榄绿色丝带,丝带上织两道金黄色注目线,裤子两侧中缝镶红牙线。领章为正红色平绒,肩袢上缀有盾形、黄边、蓝底红五角星的金属制警种符号。
  他清楚地记得,父亲83式警服上的配饰——帽徽、领章、臂章等物件:帽徽为蓝色盾牌,盾牌中上部为国徽,下部为金色长城,盾牌两侧簇拥着金色松枝。领章是红丝绒材料制成的;臂章是红边蓝底,从上至下依次是国旗上的五星图案、“公安”“POLICE”字样、长城图案。
  摸着沉甸甸的帽徽,看着父亲的警服,龚英龙对警察这一职业的看法产生了改变。“想起我爸的职业是警察,我觉得特别光荣神圣。到哪儿都能给老百姓服务,帮帮忙。人家问问法律知识,我爸爸也能帮助解答。”龚英龙自豪地说。因为83式警服上的配饰,龚英龙重新认识了父亲和他的职业使命。帽徽上的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盾牌表明人民警察保卫人民的神圣职责;长城象征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松枝象征人民警察的品质和战斗意志。人民警察的职责所在,凝聚在警服当中。
  当他看到父亲的警服,回忆起在影片中看到的保护人民的警察形象,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警察,还会联想起父亲出警的经历、父亲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他不再埋怨父亲,而是为父亲感到自豪。原本毫无温度的警服和配饰,在龚英龙的手心中变得温暖起来。
  可惜的是,这套83式警服上的配饰,在龚英龙上初中搬家过程中丢失了。龚英龙十分难过,认为自己丢失了父亲留给自己的荣光。配饰上既有父亲留给龚英龙的念想,也寄托着儿时的他对于人民警察身份的向往。
  “我一直觉得这是我心里一个坎儿。有些东西丢了不要紧,但是信仰不能丢。”为了弥补这份缺失,龚英龙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将警服上承载的关于父亲的职责,关于人民警察的信仰和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同找回。
  
  坚定初心,警服闪耀警校荣光
  龚英龙的初心在警校的学习和磨砺中打磨得愈发自信、坚定。
  为了实现自己的警察梦,龚英龙考取了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在西安开始了长达3年的警校生活,系统全面地学习警察知识和警服含义。在这里他收获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所需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也遇到了一段奇遇和一位良师,真正激发了他对警服收藏兴趣,就此开启了警服收藏之路。
  作为龚英龙在读期间负责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老师,华红艳严谨专业又具有开创性的教学风格令龚英龙印象深刻。
  龚英龙至今还记得的,是华老师讲授的“公安机关发展历史”这一章节。华老师在课堂上对公安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用一个个警察故事勾连起公安机关发展的历史。与此同时,华老师交给龚英龙一项“光荣”的任务——上台讲课。
  “华老师当时对我说:小龚同学,下一节课你来讲。从那天开始,我就利用晚自习时间,去认真备课。”龚英龙很重视老师给予的机会,走上讲台模仿讲课的场景,自己写板书、做预案。最终,依靠高中上台讲课的经验和勤奋反复的准备,龚英龙收获了华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这次师生互换的经历令龚英龙受益良多,但他仍不满意。在复盘时,龚英龙发现自己讲课的内容“没有实物,只有文字的堆积”,缺少互动性,进而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怎样能把人民公安的发展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给大众?
  龚英龙想到了支撑他踏上警察之路的警服。人民警察服装的变化,记录了人民警察发展过程的轨迹,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法律、经济、人文状况,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白纸黑字终归有些苍白,我就在想如何把普通的文字转变成实物,用警服的改革变迁去展现公安一路的发展历程,便于教学,还可以让大众走进公安机关,感受公安机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警服虽不会开口,却胜过万言。
  受华老师的启发,龚英龙开始将警服收藏视做一门专业学问来研究学习。
  利用警校三年时间,龚英龙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习,周末去临近学校的派出所实习锻炼。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公安局能学习的业务我都学习一遍。”从值班室、接待窗口、户籍、社区、驾驶、科学技术各部门的业务做起,一路摸爬滚打,龚英龙掌握了作为民警的宝贵实践经验。
  实习往返途中,警校生龚英龙时常会穿梭在西安的旧货市场中“淘货”,每每路过旧书摊,他都会买一麻袋的书带回家。因为二手书会有他人写下的笔记,便于学习。其中一次在西安交通大学旁边一条偏僻的小巷中,对警服了如指掌的龚英龙一眼便在摊位上看到了常人看来颇不起眼的物件——一枚带有盾牌的红色领章。
  “58式警服上的红领章,是红色塑料胶皮底,上面有一个小盾牌。这个小盾牌特别难搜集。虽然拥有红领章的人很多,但几乎找不到完整的带着盾牌的红领章。”龚英龙回忆道。
  1958年11月1日,民警服装施行新的制式,对55式警服作修改补充。白上衣、蓝裤子的警服配置,堪称六七十年代的永恒回忆。
  58式警服的红色领章,恰好是公安部在55式警服的基础上增加的部分,也见证了1963年“枫桥经验”的诞生与推广。若非龚英龙熟悉各时期警服的每处细节,恐怕就要和这枚“老前辈”擦肩而过。幸运的是,得知了龚英龙对警服的热爱和其警校学生的身份,摊主当即决定将领章送给龚英龙。
  自此,龚英龙从西安第一站出发,开启了持续十余年的“寻警服之旅”。
  这枚珍贵的红色领章,承载着龚英龙在警校的记忆。在警校精进学识、西安城寻警服、旧书摊觅得“珍宝”的宝贵经历,为他将来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与警服结下了不解之缘。
  
  薪火相传,警服汇聚社会力量
  如果说先前收藏警服是为了个人信仰和情怀,那么龚英龙之后用无数实际行动接过了公安精神薪火传承的接力棒,依靠警服承载一片初心,回馈社会。
  “马天民来了!是马天民穿越了,还是我穿越了?”“民警演员选得好,那个年代就流兴他这样的国字脸,就连民警微笑时露出来的两颗小虎牙都很经典、很古典!”2017年国庆前夕,身着不同时期警服的警察们在天津解放桥出现,与民众互动。不少来此观光的人群忍不住把镜头对准民警们,还有不少群众和民警一起同框合影。当民警身着上白下蓝的58式警服,骑着摄影师找来的二八式自行车在解放桥匆匆而过时,附近群众纷纷驻足围观讨论,好不热闹。
  这群可爱的民警全部来自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五大道派出所,他们按照警服的年代顺序列队,身着50式到99式警服,让市民近距离地接触警服,了解警服的款式、颜色、面料选择、制作工艺等内容,向市民展示警服的历史变迁。现场一位民警说,自己一共穿过三套不同年代的警服,看到当年刚进公安系统时穿着的警服倍感亲切。
  而这场科普警服知识、拉近警民距离的警服年代秀中使用的警服,全部来自龚英龙的收藏。
  从警校毕业后,龚英龙考入天津市公安局,在天津警校又进修两年,相较之前的课程增加了政治理论学习,顺利地成为一名警察。在履职期间,他在十余年间一共收集了50余套警服和配饰。
  “能让老百姓深入认识公安民警,拉近警民关系,这次活动是具有大众教育意义的。”被问及警服年代秀成功举办有何感想时,龚英龙欣慰地说。
  龚英龙的警服收藏促成警民一家亲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和同事的支持。
  2018年6月,在天津市人民警察文化艺术节活动当天,时任天津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的董家禄同志了解到龚英龙所收集的警衔中缺少副总警监的警衔,当即派工作人员将自己的一套副总警监警衔放在龚英龙个人展位上展览,鼓励龚英龙好好办展工作。
  “将董家禄局长派人送过来的副总警监警衔放进展柜的时候,毫无疑问,是我感到光荣和难忘的时刻。一套副总警监肩章不仅仅是对我个人收藏警察服饰的认可,更是董家禄局长对于我们青年一代的鞭策与鼓励。这不是赠与我一个人的,这是对广大民警的嘱托,这一片深情有千斤重!”龚英龙回忆道。
  作为和平公安分局团委宣传委员、五大道派出所团支部副书记,龚英龙与天津市公安局新闻宣传中心女警官王玥同志一并提议策划,最终在五大道派出所的支持下创立了天津警服年代展览馆。天津警服年代展览馆展馆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共分为五个展区,分别为警服展区、警帽展区、标志展区、现场党课区、游客互动区,集中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男女版警察服饰,生动反映了各个时期人民警察服饰的变迁以及户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2019年6月,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五大道派出所组织民警在警服年代展览馆参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警察服饰沿革”主题展览。从红色历史中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汲取信仰和前行的力量,在继承优良革命传统中坚定守初心、担使命的理想信念。在不同时期人民公安的珍贵史料前,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认真听取讲解员龚英龙的介绍。展览馆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党建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和平公安分局指挥室党总支与五大道派出所党总支共同举办了“薪火相传,不负韶华”警服收藏捐赠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指挥室综合科即将退休的老民警高飞,将个人珍藏多年的全新83式警服,捐赠给展览馆。这套珍贵的警服不仅彰显了一名老民警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斑白矢志不渝的从警初心,同时也承载了老民警对新时代青年民警的殷殷嘱托与厚望。高飞同志讲述了从警多年的经历,指挥室和五大道派出所民警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精神洗礼。
  活动不仅营造了薪火相传、以老带新的良好警营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民警不负韶华、不负使命的斗志与决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和平公安分局微信公众号“平安和平”报道了这次警服捐赠活动后,十余家新媒体同步刊发,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护士张慧关注到了“老民警捐赠警服给青年民警”的新闻,几经辗转主动联系到龚英龙,表示愿意将一枚红五角星帽徽、一个60年代急救箱、一张1998年的《天津公安报》、一张1972年公安部与交通部联合印发的《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等物品,无偿捐赠给展览馆。
  与此同时,天津市收藏爱好者、红色记忆博物馆倪国英馆长,通过和平公安分局指挥室宣传科联系,将自己珍藏多年的83式警服男装、92式警服领章捐赠给龚英龙,希望能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激励新时代的年轻人。
  警服的意义,不止于收藏,更在于传承。
  同年10月,浙江省临海市公安局筹备开设公安陈列馆,但是将各类警服及标识收集齐全十分不易,工作一度无法开展。临海市公安局慕名向龚英龙求援,龚英龙精心挑选了不同时期的人民警察制服、警帽、公安标识等共计30余件展品,与王玥警官一起坐了十余个小时的火车,将警服捐赠给临海市公安陈列馆。其中不仅包括了几套年代比较久远且保存完好的原厂库存警服,还有两顶非常稀有的女士警帽、一条55式警服女士警裙以及一件孤品蓝警号。
  “我希望警服能在临海继续发挥光和热,而并不仅仅留在我手中。捐赠的时候,有一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很有成就感。”被问到心爱的警服被自己亲手送到相距1300多公里的临海公安局作何感受时,龚英龙说道。
  两城民警,素未谋面,却因为警服收藏而相识相知。龚英龙收集的警服,在无数次捐赠、传递中诞生了新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每一件警服上都烙有老一辈警察的光荣使命,更有以龚英龙为代表的一众青年警察传承前辈警察精神的初心、决心。
  近年间,龚英龙还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警察博物馆、拉萨市公安局、武汉市公安局等捐赠诸多收藏品,使自己热爱的警服面向公众,展现青年警察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警服作为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是人民警察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既是社会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和时代烙印,也体现了警察精神。“我把对警察事业的一份情怀用警服收藏来传承。”龚英龙实现了自己的初心,让初心照亮社会,薪火相传。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