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争当法治建设“优等生”

  安徽淮南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较大的市”和典型资源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法治对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390万市民对优质法治供给的现实需要,泽惠于71年城市建设管理经验、39年“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的丰润厚积,坚持法治护航全市“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以实干实绩实效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争做法治建设“优等生”。2021年,淮南市跻身首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4个示范市之列,淮南法治建设成果亮相中央“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一、强化法治使命担当,在护航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上展示历史主动。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淮南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着力为淮南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一是以法治护航转型发展。没有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就难有市场的活力与公平。为此,出台《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88条(2021版)》,对664项全程网办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率先在全省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等具体办法,全省首枚“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电子签章登记备案表在淮南产生。建立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协作机制,推动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123件、签订限期履行协议20件,资金额度达20086万余元。扎实开展“江淮风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集中治理拖欠企业债务等案件840件、执行到位金额1.65亿元。在全省率先推进企业合规改革,成立全省首个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对涉企犯罪依法不起诉52人、依法保障涉民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经营活动14件次。2022年1~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0496户,同比增长19%。二是以法治保障改革创新。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淮南市始终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行。为解决交通运输领域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等问题,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改革部署,2020年6月,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式成立,统一行使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等执法职责,淮南实现了全市交通运输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构建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执法体系。同时,淮南注重将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出台全国第一个以“法治”命名的地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在全国较早出台采煤塌陷地治理条例、推进依法行政办法、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三是以法治化解重大风险。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打击预防犯罪等方面职能作用,有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社会矛盾调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保障的力度和法律服务的温度。推行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制度,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解决了淮矿农民轮换工信访等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房地产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处置,5.3万户购房群众入住办证问题得到解决。大力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持依法合规、分类施策,志高动漫、日芯光伏等涉法涉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二、坚守法治为民宗旨,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彰显核心价值。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鲜明的品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淮南市在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一是开门立法听民意。淮南市在立法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多维度搭建起坚固的互动互信平台,让群众反映的诉求在立法中得到体现。探索开通“立法民意直通车”,通过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0个、聘请立法咨询员20名、征集年度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等途径,进一步健全立法征求意见机制。从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到向社会公开征求法规草案意见、开展立法调研等环节,相关部门深入街道、社区,与立法咨询员、法治监督员、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街道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征求意见建议,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立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推动地方性立法由“等米下锅”变成群众“点菜上桌”。“淮南开通立法民意直通车”入选安徽省2021年度行政立法十大事件。二是严格执法惠民生。认真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推进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率先在全省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行政执法重大法制审核制度”。积极探索行政复议“案前化解、案中调解、案后解释”工作法,启动“掌上复议”微信小程序研发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指尖上的行政复议服务。2022年,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11件,立案受理134件,审结122件,市级行政复议案件质量评查得分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三。2022年,全市开庭审理的行政应诉案件共358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358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19个月保持100%。2021年,淮南市及田家庵区跻身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区。三是公正司法护民权。先后出台《淮南市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对政法单位执法司法进行监督的实施办法》《淮南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机制建设的意见〉实施方案》《淮南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政法领域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为淮南市依法支持、保障、督促政法单位公正司法、公正执法提供了依据,努力构建党委牵头抓总、多方参与的执法司法监督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整治一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审不判、久执不结等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过度执法、趋利执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是公共法律服务解民忧。以实体平台建设为重点,有效整合法律资源,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采用“3+X”建设模式,发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引入公证、仲裁、司法鉴定、远程探视等其他拓展性综合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开通“皖事通”,采取“掌上办”“指尖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实现服务事项办理。2022年以来,已受理包括法律援助、远程会见等的法网预约1400余件。淮南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入选《安徽法治蓝皮书(2020)》,淮南市司法局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坚定法治文化自信,在打造区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上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淮南市将《淮南子》中所蕴含的“礼法兼治”“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实质正义”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浸润民心、滋养城乡,利用法治文化“软实力”,铺就法治建设的“硬基石”。一是打造“豆娃说法”特色品牌。举办《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淮南子》与法治精神研讨会等近10次,出版《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培育“1+X”法治动漫建设工程研发、传播团队近10个。在此基础上,依托《本草纲目》中“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这一记载,以豆苗为原型,成功打造“豆娃说法”法治宣传品牌——“豆娃”拥有上窄下宽的梨形头部,一双动漫化的大眼睛,一张小巧的嘴,头顶上长着绿色的豆苗,脖子上戴着绿叶,短小可爱的身子再加上白色翅膀。同时,打造系列法治动漫《豆娃说法》40余部,研发《豆娃说法——民法典系列原则》等法治作品近10件,制作“豆娃”玩偶、摆件、画册、邮资明信片、挂历等衍生品10余类,向群众派送近10万个,普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二是健全“豆娃说法”保障机制。出台全国第一个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确立“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度,并将“宣传《淮南子》等法治文化思想”“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等内容法定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全省率先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城市经济社会五年规划、法治建设纲要、普法规划,出台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意见、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1+X”法治动漫工程实施方案、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奖励扶持实施办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第三方评估指标等配套制度,逐步健全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2022年,淮南市召开法治文化“双创”启动会、法治文化联席会议等近10场次,市级文化专项发展资金等公共预算投入近1000万元。三是建强“豆娃说法”普法队伍。成立“一月一法”讲师团、民法典“双百”宣传团等8支普法队伍,年均宣讲500多场次;成立全省唯一一家经民政部门注册的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并下设11个支队计5614名志愿者、9支法治文艺宣传队,大规模法治文艺演出54场。四是搭建“豆娃说法”展示平台。投入800万元,建成市级法治文化馆及法治公园,引入高科技设备、设立《豆娃与礼法》等近20尊大型雕塑;投资150万元建成法治水幕电影和豆娃灯饰,年接待观众40000余人次。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场馆、长廊等1140个,村居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覆盖率100%,命名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三批次30个。将“豆娃说法”在八公山等景区嵌入、繁华街区融入、乡镇村庄纳入、建制小区注入,广泛建立与生态融合、与环境协调、与规划统一的法治文化设施近3000个。五是推动“豆娃说法”融入生活。在“豆娃”人偶的多场景萌趣亮相下,40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开展“12·4”宪法晨读,近15000人次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用法“统考+抽考”,举办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7000余场。淮南市围绕法治供给侧需求,植入“豆娃说法”表现形态,开展“‘典’亮乡村法润淮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民法典宣讲近30场次、网络推送淮南方言“豆娃说法·贯口”疫情防控法律知识近10场次、依托电影下乡放映《豆娃说法》动漫作品800余场次,举行“法律明白人”网络直播课近100讲,创建“无讼村(社区)”685个、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508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00个、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1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淮南市政法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淮南力量。
  (作者系安徽省淮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