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四川样板”

-- ——四川省成都市完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基础实,百姓安。一域治,天下安。2020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四川省成都市等14个市(州)被确定为第1期试点地区,雅安市等7个市(州)被确定为第2期试点地区。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坚持“一盘棋”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各级各有关部门作用,以防范化解五类风险为着力点,以试点创新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机制载体,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并举,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神经末梢”,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本探索成型,树立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四川样板”。
  成都市成立由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市委社治委、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共同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专班,充分整合市法学会会员和社会治理专家力量,提出将完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机制作为成都加快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原创性原动力改革举措,积极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方法路径。
  
  一、“微网实格”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原创探索
  (一)组建网格队伍,建强基层治理“主力军”。成都市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要求,推动各方力量入网进格,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就事就近回应群众诉求。选优配强网格力量,划细划实微网格,全市一般网格由13512个优化调整为14020个,新划分微网格126449个,在1.4万名专职网格员基础上,按照“养事不养人”原则,从村组干部、楼栋长、单元长、自治骨干、物业人员等群体中选配14.5万名微网格员。充分下沉部门力量,建立机关党员干部、国有企业党员下沉网格、支援社区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应急、住建、市场监管、卫健、城管等部门力量进网入格,就近回应网格呼叫事件、推动扁平快捷处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与快递、物流、物业等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动员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公益岗位人员等40万“蓉义卫”平安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在走街串巷中当好网格平安“流动哨”。
  (二)加强网格党建,挺起基层治理“主心骨”。成都市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要求,创新构建“全域覆盖、纵横贯通、网格联动”的组织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让党支部就在一般网格中,采取符合条件的网格单独建、只有一个党组织的网格转化建、已有多个党组织的网格联合建、不符合党组织组建条件的选派党建指导员管理的网格党建“三建一管”方式,建立网格党支部(党总支)8161个、社区网格党建联席会议1752个。让党小组就在微网格中,组建微网格党小组2.4万个,确保全覆盖、无遗漏,赋予其协调使用专职网格员、社区协辅人员、物业人员、自治骨干等网格工作力量的权力,网格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明显增强。让党员就在群众身边,把网格作为基层党员培树平台,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培育激励机制,推荐988名年轻优秀专职网格员作为“两委”候选人,推动24552名村组干部担任微网格员,有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实战水平,让更多党员成长在群众身边。
  (三)优化网格功能,筑牢基层治理“主阵地”。结合“双线融合”要求,成都市积极回应民生发展诉求切实保障民生高线,全力防范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平安底线,推动幸福高线和平安底线在基层实质性融合。筑牢幸福高线惠民生,发挥“微网实格”力量在民生诉求收集、数据信息摸排采集、社区特殊人群关怀服务等方面的职责作用,推动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终端评判体系,为群众幸福生活穿针引线,2022年以来协助促成23个老年友好社区、46个社区便民商业综合示范场景、15个邻里人家项目建成运行。严守平安底线防风险,发挥“微网实格”力量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风险预警方面的职责作用,明确安全、稳定、应急巡查及报告等主要任务,协助排查发现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安全巡查和组织动员,配合部门专业力量源头管控风险隐患,为群众平安底线保驾护航。2022年,全市群体性聚集事件、违法犯罪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6.4%、16.8%。
  (四)智慧赋能网格,打造基层治理“主引擎”。成都市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以“微网实格”延伸“智慧蓉城”感知触角,以“智慧蓉城”赋能网格治理,助力提升“四个一”运行效能。灵敏感知触角助力“一网统管”,依托“智慧蓉城”视频智能感知体系,打造重点人群监管、重点部位管控等预警场景,构建“人力巡防+智能感知”平安态势感知体系,事件预警准确率超过90%。畅通数据渠道助力“一网通享”,根据“智慧蓉城”基础数据底座和报表通建设要求,整合基层信息采集终端,畅通数据采集回流渠道,完善数据同源应用机制,推动人房数据在微网格单元动态更新和融合应用,赋能“智慧蓉城”数据底座建设。提升服务体验助力“一网通办”,依托“微网实格”拓宽市民、企业参与面向市民的“天府市民云”和面向企业的“蓉易办”“蓉易享”建设优化渠道,以用户逻辑推动双向互动,有效丰富线上政务服务类型,提升服务体验。再造办事流程助力“一键回应”,充分融合12345和“微网实格”社会治理资源,按照就事就近原则,完善事件“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将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社情民意作为“微网实格”重点排查报送事项,日均上报处置网格事件1.4万余件。
  (五)健全组织架构,掌握基层治理“主导权”。成都市以适应敏捷高效治理为目标,强化对“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适应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基层组织动员体系。发挥党委牵引作用,市、县、镇三级党组织书记将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直接抓在手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专题研究部署,区(市)县委书记研究审定县级实施方案,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微网实格”指挥部指挥长,实施网格划分和运行管理。发挥专班统筹作用,市县两级党委副书记直接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组织、社治、政法部门具体负责,20余个职能部门全面参与,抽调专门力量、建立工作团队、明确专班职责、制定运行规则、建立配套制度,推动工作常态运行。发挥网格主体作用,在原有一般网格基础上创新构建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体系,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一般网格和微网格统筹管理,每个微网格平均联系服务群众65户,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精细化。
  (六)注重平战转换,打好基层治理“主动仗”。成都市聚焦超大城市应急需要,优化平战转换机制,将网格治理常态举措迅速转化为保安全护稳定的强大动能。完善应急机制,应急状态下,依托“微网实格”将党委统揽的基层治理机制、群防群治机制迅速转化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日均动员“微网实格”力量20余万人次,筑牢应急第一道防线。拓展应急功能,开发“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应急板块,平台功能由平时到应急状态无缝切换,增强应急时刻数据采集、研判、处理能力,全天候收集数据信息。实现应急联勤,充分发挥“微网实格”要素整合、资源聚合、力量配合优势,提升跨部门联勤联动、合成作战、协同处置能力,在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迎峰度夏保供电、疫情防控等大考中,上报处置网格事件216万件,办理民生实事7.9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推动“微网实格”原创性改革的行动自觉
  作为成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原创性原动力改革举措,“微网实格”最核心的理念是“党建引领、人民至上,系统联动、各方参与,智慧赋能、平台调度,常态长效、共建共享”,最根本的原则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最重要的目标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实微网实格,实现大城善治”。
  (一)“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是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的社会治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突出网格治理政治属性,通过把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基层网格、微网格,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党员在治理队伍中的重要作用,把党员作为微网格员骨干力量重点培养,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正确方向,凝聚基层力量,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二)“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是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秉持“大治理”“大网格”理念,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协同,做优治理单元、重构治理模式,变传统单一网格为新型综合网格,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实现纵向到底,把治理要素向城市运行体系“第四级”社区和“第五级”网格下沉,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实现横向到边,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是基层发现上报问题、条块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基层影响力的社会治理。针对基层能发现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条块能解决问题却不能发现问题现状,“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实时联动基层治理力量和政府职能部门,畅通基层发现上报问题、条块及时解决问题的制度性渠道,推动基层治理难题实质性化解,极大增强基层参与治理的成就感和积极性,强化部门统筹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四)“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是依靠智慧赋能,实现过程管理、过程监督的社会治理。在智慧蓉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框架下,成都市把视频智能感知体系自动预警能力和网格风险排查需求结合起来,把基础数据回流基层和基础数据在基层网格动态维护结合起来,把线上孪生城市CIM地理信息和线下网格实景结合起来,打造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构建形成“立体感知—及时预警—快速处置”的智能预警事件闭环处置体系。
  (五)“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突出网格治理社会属性,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下沉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运用渠道优势,整合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热心商家、保安门卫等群众力量,做大做强群众基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入社会组织优质服务,丰富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
  
  三、完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成都市坚持全市统筹、重心下移、各方协同、终端问效工作思路,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从最小单元着眼、从基层基础着手、从群众小事着力,完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机制,以“微网格”推进“大治理”,实现大城善治。
  (一)建强“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力量
  深化“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机制,首先必须明确“谁来做”的问题。一是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以一般网格为单元,采取“三建一管”方式健全网格党组织,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培育激励机制,选拔政治过得硬、能力本领强、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党组织成员、党员骨干、党小组长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强化引领作用。二是组建高素质网格治理队伍。完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机制,建立选拔、培育、退出制度,选优配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工作队伍。三是整合部门条线力量入网进格。根据“微网实格”社会治理需要,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处置和下沉网格常态长效机制,推动人员、资金、数据等部门治理要素下沉到一般网格。
  (二)明确“微网实格”社会治理队伍工作职责
  成都市明确“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整体队伍工作任务和职责,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一是全面掌握基础数据。按照全市人口数据底座和报表通建设的统一要求,明确“微网实格”社会治理队伍数据采集工作职责,按照“一端采集、一次采集”思路,使用全市统一的人房基础数据采集终端开展基础数据核查和动态更新。二是全面关注重点人员。扎实开展民情排查,定期走访慰问、给予帮助失能老人、留守儿童、重度残疾患者等关爱帮扶群体,精准标注、动态掌控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邪教人员等重点人群。三是联动摸排风险隐患。围绕隐匿在基层的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公共安全风险,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开展联动摸排,确保及时发现、上报、处置。四是联动调处矛盾纠纷。深入排查住房建设、征地拆迁、金融投资、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领域矛盾风险,联动职能部门、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及时处置。
  (三)完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为确保“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体系顺畅运转,还需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组建由组织、政法、社治、公安、民政、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由各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带队在智慧蓉城城市运行中心常态化轮值,确保任务及时交办、信息实时互通。二是平台融合要素集成。按照智慧蓉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城运框架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集约原则,按照“分工合作、互补短板、场景融合、要素集成”思路,构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通用的“智慧蓉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三是感知场景智慧赋能。充分整合智慧小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成果,挖掘网格内现有视频感知源潜在价值,丰富图片解析、视频流行为检测等不同类型的算法库,构建智能预警场景,主动预警重点人员异常、重点部位非正常聚集、人员聚众斗殴等风险。四是专常结合有效治理。科学谋划“微网实格”主题活动,引导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本单位、本系统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定位,开展“群租房”“自建房”“燃气安全”等专项治理,及时将专项活动经验总结固化为常态性制度机制,实现专常结合、有效治理。
  (四)强化“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保障
  为推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行稳致远,还需进一步完善工作保障机制,解决“做得好”的问题。一是强化激励保障。成都市充分利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强化激励保障,积极推荐年轻优秀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作为“两委”候选人,探索引入社会化保障方式,稳妥推进网格员、微网格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二是强化职责准入。各区(市)县进一步完善网格员和微网格员职责清单,严格执行职责准入审批制度,实行任务下达准入制和报备制,防止职责无序无限增加。三是强化素能培训。组建“微网实格”社会治理专家智库,开发特色课程、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分类分级开展业务培训,既教理论、也教实操,不断提升“微网实格”力量能力素质。四是强化评价监督。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探索建立“微网实格”社会治理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强化过程监管和结果运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满意度测评,促进工作落地见效。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