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再启动”系列报道之五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机构改革

  伴随着响彻人民大会堂的雷鸣般掌声,3月10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由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6天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引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其实早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就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尹双凤认为,无论是改革方案出台过程还是改革方案的具体安排,都鲜明体现了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这次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改革方案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项内容。
  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精神,强化科学技术部的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可以看到,未来科技部的职责将更加集中,更加专注于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政协委员、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泳江认为,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改革方案聚焦科技工作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助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则表示,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这一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认为,机构改革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利于创新链和管理体系优化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结合自身工作,他表示,高校要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强化金融监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领域监管方面,此次改革推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项举措,无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党的二十大作出明确部署,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为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其实,不论是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还是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等等,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聚焦金融监管,环环相扣、整体推进。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改革举措适应高质量发展对金融监管和服务的要求,既是强化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现,也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必要之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认为,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利于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当前,全国各区域成立了众多国资平台公司,以期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但部分基层国资公司运营管理行政化色彩浓厚,管理专业化水平偏低,各类融资及资金风险频出,易引起风险的集中爆发与连锁破坏反应。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柳锋波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强调加强金融监管十分必要,金融改革背景下要更加关注对基层国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的管控。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表示,从整体来看,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的职责分工,理顺了金融监管体制,强化了金融监管效能,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信息时代,数字化是潮流也是趋势。新时代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此次改革,在保持数据安全、行业数据监管、信息化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现行工作格局总体稳定前提下,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关职责相对集中,组建国家数据局,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认为,这将为与时俱进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奠定制度基础,进一步加强对数据要素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标志性、战略性举措。
  尹双凤认为,当今社会,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有必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利用。此次改革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统筹协调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一言以蔽之,此次改革必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更好统筹农村资源要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两年前,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两年后,为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这次改革将把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组织拟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地区帮扶政策,组织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研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指导、监督资金使用,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在农业农村部加挂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他表示,此次改革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优化职责,使工作运转更加顺畅,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三农”领域和整个国家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表示,此次改革有利于更好统筹农村土地资源、农业科技资源、财政资金、农村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人才等,精准对接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产业、人才、资金等各方面需求,加上原有的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等,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扎实保障。


  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合力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9月发布的消息,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此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亦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目前兜底性养老由政府提供,高端养老由富人买单,而普通人多样化且井喷式的需求很难被充分满足。这就需要推动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以规模经济提升效率,降低养老服务的成本和价格,让更多普通人都能享受得到。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好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此次改革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改革适应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将加快推动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合力,更好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我国老龄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教授、教育部非通用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崔海洋认为,此次机构设置更加突出人民至上,完善老龄工作体制等举措,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理顺管理体制,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为适应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需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
  行业人士表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理顺了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可以使我们的科技创新、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更加有力、更加协调的体制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认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都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此次改革是对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彰显了我国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将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针对此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西省委会主委辜清建议,考虑到知识产权局的主要职能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可逐步将执法职责统一到知识产权局。
  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
  改革永远在路上。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