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 贡献智慧和力量
过去一年,中国法学会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自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强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拓展对外交流、培养法治人才,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展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新疆法学会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法学会有力指导下,聚焦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抓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工作部署思路新、方法多,法学研究覆盖广、分量重,服务大局跟进快、切入准,实现了工作整体跃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结合法院工作,有以下思考。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坚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紧密结合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开展学习研讨,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成效。
二是精准开展理论研究。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调查研究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法治建设前沿和法院审判实践,敏锐捕捉司法研究需求,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建立常态化调研合作机制,健全大调研工作格局,紧紧围绕依法治疆重大理论,聚焦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提炼成熟经验、找准症结短板、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提升研究水平;协助办好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通过思想碰撞、研讨交流等方式,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加强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三是持续深化法治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依法治疆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正确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深入总结司法实践鲜活经验,配合做好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修法工作,服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依法治疆法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特别是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打造向西开放门户,与高校联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法律查明研究中心,服务涉外领域法治建设。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着力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更好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新疆。
四是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法院近年来参与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路径,完善诉源治理体制,注重科技赋能、集约集成,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载体,依托“庭站点员”诉讼服务网络,前移解纷关口、下沉力量资源,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成果向基层、向社会、向重点领域延伸,构建“法院+”解纷格局,积极探索打造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本,推动矛盾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疆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