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 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强建设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华东政法大学积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排头兵”“先行者”姿态,深入推进涉外法治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服务涉外法治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智库研究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就是其中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其中第十六条指出:“加强法学对外交流,通过开展双边多边合作研究、共同举办学术论坛、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拓展对外交流领域和渠道。”
  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加快补齐涉外法治短板不足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举措。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服务涉外法治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一体推进涉外法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智库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成立全国首家实体性涉外法治学院,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学院于2022年正式揭牌,即将招收首届涉外法治专业本科生。未来,学院将打造涉外法治系列品牌论坛,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师资队伍,开发建设涉外法治精品课程,形成高质量涉外法治科研成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自主设置“涉外法治”交叉学科,积极推进涉外法治学科建设。由涉外法治学院牵头,依托法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三个学科,申报“涉外法治”交叉学科,并预备启动涉外法治硕士招生工作。

  三是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获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华东政法大学于2022年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重点围绕涉外法治理论、涉外领域立法、涉外法律斗争等问题开展研究,注重发挥咨政建言作用。依托涉外法治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华东政法大学获批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并把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建设纳入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项目予以重点保障。


  二、服务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智库研究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工作置于更加显要位置,作出专章部署,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华东政法大学从2020年开始有组织推进国家安全研究,2021年启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
  一是有组织推进国家安全研究,形成国家安全法治等重点研究方向。2020年以来,依托学校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体系建设与实施措施研究”,有组织开展国家安全学术智库研究,举办一系列活动,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例如,与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联合举办“4·15国家安全法治论坛”“首届华东政法大学国家安全明珠论坛”等系列论坛,不断扩大影响力;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国家安全学系列丛书”,首期3本已经正式出版,后续5本纳入计划的教材也即将出版;积极开展国家安全决策咨询工作,数十篇决策咨询专报获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用。
  二是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华东政法大学“十四五”规划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列为重点任务,目前学校申报的“国家安全法学”交叉学科已获教育部备案通过。接下来,华东政法大学将继续加大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从研究平台、科研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不断优化二级学科布局,为申报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