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济南强省会建设大局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法学会工作作了周密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学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具体路径、提供了科学方法,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法学会工作,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必须加强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各级法学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坚决在思想政治引领上展现新担当。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深刻认识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法学会工作的主线和价值所在,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重大国家战略、重要改革举措谋划和推动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人才库”作用,全力服务保障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作出新贡献。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到服务人民群众是法学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积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检验落实党中央部署、忠诚履职的工作成色,坚决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上实现新作为。
  2022年,济南市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山东省法学会的关心指导下,在推动思想政治引领、法学理论研究、法治宣传服务、人才队伍培育、组织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是思想政治引领走深走实。印发《济南市法学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出台《关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全市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激发法学会的引领力、服务力、战斗力、贡献力。严把论坛、刊物、网站等阵地思想政治关,强化舆论引导和教育管控措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是法学研究成果量质齐升。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等重大课题研究。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征集论文260余篇,36篇在第34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上获奖。编辑出版《城市法治营商环境软实力问题研究》。举办“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泉城法治论坛,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济南日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三是法治宣传服务精准高效。扎实推进“双百”活动,全市共邀请专家学者700余人,举办各种宣讲活动793场次,受众达25.25万人次。民主与法制网宣传推广《济南市法学会助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活动落地生根》经验做法。全新改版《济南法治》,编辑出版6期,济南法学网、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1300余条,法治宣传的影响力、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3.6万余名青年普法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服务活动近万场,受众达51.68万人次,制作的《法治担当 行稳致远——济南市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宣传片在全省会议上展播。
  四是法治智库功能充分彰显。在山东全省率先完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行工作,市县两级法学会聘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01名。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16项课题调研,研究成果得到省委、市委领导肯定。组织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专家座谈会3次,助力省会社会治理现代化。组织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咨询论证,有关建议得到采纳。
  五是组织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组织召开济南市法学会会长会议、常务理事会会议,选举新一任会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增补15名常务理事,理事会及领导机构力量不断增强。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指导区县法学会建立会员信息库,全市团体会员达162个、个人会员达2442名。指导5个区县法学会高标准完成换届,配备专职干部26名。完成市法学会机关党总支选举和党支部设置,联合省法学会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参加党务干部培训、开展党性教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山东省委、济南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法学会、山东省法学会工作要求,以服务保障强省会建设大局为主线,以服务保障政法工作现代化为目标,在强化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优化法治服务、凝聚法治力量、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努力为全省法学会工作立标杆、树品牌,争取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前列。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着力在践行政治担当上展现新成效。旗帜鲜明讲政治,组织参加山东省法学系统干部培训班、济南市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推动全市法学法律界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培育具有济南特色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法治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以及主办的网站、公众号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坚决维护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繁荣法学研究,着力在服务强省会建设上展现新成效。聚焦全市重点工作中的重大法治课题,聚焦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2023年度法学研究课题指南》,完善成果专报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率。优化“泉城法治论坛”品牌,选好论坛主题,精心组织征文,形成高质量成果,及时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组织召开“数字社会建设”专家座谈会,为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数字济南建设。
  三是优化法治服务,着力在助推全面依法治市上展现新成效。创新提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拓展载体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增强服务实效。深化法治文化品牌创建,选树一批法治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打造齐鲁法治文化建设“泉城样板”。组织开展新时代济南市政法系统廉洁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助推全市政法系统廉洁文化建设。继续办好《济南法治》,升级“济南法学网”、改进“济南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传递济南法学好声音。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等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交流,视情开展对外法学交流活动,充分展示济南法学研究的首位度和影响力。
  四是凝聚法治力量,着力在打造法治人才队伍上展现新成效。抓好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龙头、以学术委员会等为骨干的专家智库建设,发挥学术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与驻济高校法学院地校合作,完善人才选育、实践锻炼、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法学人才梯队。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重大立法咨询论证、重大课题调研、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提高工作实效和影响力。开展研究会走访座谈活动,严格落实研究会依托单位党建与业务主体责任,推进研究会秘书处实体化、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五是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加强法学会自身建设上展现新成效。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法学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法学会改革和规范化建设。筹备召开济南市法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机构,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推动省会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法学会建设,依托“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等数字化工作平台,推动实现基础数据全面精准、机关办公实时高效、智库服务便捷可视、工作流程重塑再造,以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推动法学会工作现代化。加强区县法学会规范化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指导推动各区县打造工作亮点和品牌。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创新会员发展、管理、服务措施,提高基层和一线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会员比例。全面从严管党治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推动法学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推进机关党的建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努力建设讲政治、守纪律、敢担当、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