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 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法治广西
中国法学会召开的常务理事扩大会,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总结过去有亮点、谋划今后有方略、作出部署有举措,对助推法治中国建设、推动全国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法学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以政治为引领,做“两个确立”的捍卫者
学懂才能弄通,弄通才能笃行。要把学懂弄通这次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提出的“五个重大”重要要求结合起来,与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做的法学会工作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学深悟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切实增强忠诚履职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要以人民为中心,做服务大局的“智囊团”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两副担子”一起挑,推动法学研究法治保障“两个轮子”一起转,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重大部署,按照中央、中国法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紧扣广西治理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法治政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加强研究。要聚焦主责主业,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全区三级法学会以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提出一些有分量的意见建议,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化解一批有隐患的矛盾风险,为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法理支撑和参考,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为群众解决涉法方面的急难问题,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法治广西,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要以创新为动力,做法治实践的“排头兵”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近年来探索创新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更好打造富有广西特色的三个品牌,在推动创新发展中提质增效。一是打造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品牌。聚焦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四个重大”(地方重大公共决策、防控重大法律风险、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化解重大信访积案),运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首席把脉、专家会诊、公众参与“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大推进力度,构建全区三级党委政法委统筹、法学会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持续在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扎实推进达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组织首席专家及专家团队主动化解信访积案难案等各类矛盾风险,每个县(市、区)每年化解1至2个“骨头案”,化解一批重大项目、改善民生和企业发展中涉法方面的疑难案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民族边疆地区法治服务品牌。紧扣“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部署要求,立足广西沿海沿边和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位优势,面向东盟,加强涉外法治交流合作,大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对东盟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汇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广西“走出去”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为沿海沿边群众解决商贸交往中涉法方面的问题,助推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三是打造融媒体法治宣传品牌。加强融媒体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做实做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题组工作平台,主管主办好《广西法治日报》,巩固和拓展广西政法融媒体中心,向14个设区市和111个县(市、区)延伸,力争达到全覆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融媒体的监管,守住不发生意识形态问题的底线,让法学融媒体中心建得起、管得住、用得上。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委员)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