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以坚强的组织建设促进法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法学会秉承“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以抓紧抓实组织建设作为做好法学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中国法学会的大力指导和安徽省委的高度重视下,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法学会建设的若干措施》为契机,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政治引领和法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大局的能力明显增强。
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省级法学会工作位列第一方阵
2021年6月,根据安徽省委决定和《中国法学会章程》,安徽省法学会召开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改选省法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专职副会长,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韵声当选为新任会长。近两年来,安徽省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对省级法学会的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张韵声同志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第一时间主持召开机关全体干部大会,结合亲身感悟宣讲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法学会独特优势,设立专项课题加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研究。安徽省法学会党组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组成员坚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先后组织3次专题学习研讨,制定党组学习宣传贯彻具体举措和任务清单,通过“大学习、大宣传、大研讨、大调研、大贯彻”等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法学会工作各方面。安徽省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举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视频座谈会上作重点交流发言。印发安徽省法学会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知,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奋力推进法治安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主题征文活动,征集论文200余篇。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杂志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刊发100余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文章,推动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遴选33名专家学者组建省级“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工作平台,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发表署名文章,张韵声等5名同志在《民主与法制》周刊发表理论文章。印发《关于加强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通知》,组织开展“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征文,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安徽法治讲堂专题报告会,各级法学会运用巡回宣讲、直播、视频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深入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加强省级法学会党组建设。2017年,安徽省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后,经省委批准,设立中共安徽省法学会党组。2019年,组建安徽省法学会党组。2021年,按照省委要求,配强党组成员。安徽省法学会党组按照《安徽省法学会党组议事规则》规定,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论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审批流程》等文件,规范对全省各级法学会及研究会各类论坛、年会、报告会、研讨会、讲座、培训、对外交流等活动的审批,加强对主办的网站、报刊、新媒体平台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密防范法学领域意识形态风险隐患。
加强省法学会机关规范化建设,安徽省法学会党组研究制定《安徽省法学会党组议事规则》《安徽省法学会资助会员出版学术著作规定》《安徽省法学会印章使用和管理规定》等4项制度,研究完善《安徽省法学会课题管理办法》《安徽省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规范。
加强所属研究会建设。安徽全省现有个人会员15304名,团体会员316个,先后成立知识产权法等23个学科专业研究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整合安徽省内法学院校、科研院所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力量,开展新一批省级法学法律专家库遴选工作,组建118人的省级法学法律专家库。近年来,安徽省法学会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激发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使命担当。省法学会所属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法学教育研究会等先后主办协办全国行政法学和刑法学年会、司法审判实务及学术高端讲座、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皖闽苏三省经济法学术研讨会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研究会负责同志先后在省法学会主办的长三角法学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等学术研讨会、年度课题中作主旨报告及课题主持人,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100余项成果在全国或区域性论坛获奖。《“问题楼盘”防范和化解机制研究》获得住建部立项。《新冠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法律应对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制定〈安徽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建议》等成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安徽省法学会开展“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专项课题研究,组织撰写研究成果97篇,提出300多条对策建议;整理汇编疫情防控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和民法典研究成果集;选派会员赴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交流,形成高水平咨政报告。先后举办11场“安徽法治讲堂”报告会,联合《安徽法制报》举办18期“法学专家面对面”活动,助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成功承办第四届两岸青年法律交流研修班,得到了中国法学会、国台办的高度评价。在合肥、蚌埠、安庆等市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公共决策、重大法律风险防控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蚌埠等市经验做法得到中国法学会的肯定并宣传推广。
二、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市级法学会队伍由兼变专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批示,明确要求“要抓好贯彻,增强‘三性’,服务全省工作大局”。2020年12月,提请安徽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法学会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切实保持和增强法学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强化法学会自身建设4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并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安徽成为全国较早由省委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的省份之一。
加强市级法学会组织建设。2020年8月,安徽省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市级法学会贯彻落实《意见》座谈会,推动文件落地落实,同时,以省委政法委名义印发贯彻落实《意见》的重点工作清单。2021年8月,安徽省委政法委下发《关于开展贯彻落实中办及省委办公厅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文件精神调研督导的通知》,对全省16个市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情况进行调研督导,有力促进了市级法学会组织建设。
各市将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作为首要工作。蚌埠、芜湖、池州等地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法学会汇报工作情况及贯彻意见。合肥市调研全国26个省会城市机构设置情况,专题向市委作汇报,其机构建设经验得到中国法学会推广交流。通过各地的积极努力,安徽全省市级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合肥、亳州、宿州、淮南、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等10个法学会明确为群团性质。至此,16个市机构编制人员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实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
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工作成效突飞猛进。合肥、亳州、蚌埠、阜阳、芜湖、池州、安庆、黄山等市法学会先后开展融媒体试点工作,开通并运维微信公众号,取得较好的法治宣传效果。合肥与武汉、长沙等8市联合举办6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安庆与湖北、河南等省的信阳等7市联合举办“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合作法治论坛”,为探索区域法治建设道路、培养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发展壮大会员队伍。近年来,安徽省各市级法学会按照“坚持标准、积极发展、合理布局、改善结构”的原则,发展会员,壮大队伍,逐步把高等院校、法律服务机构、执法和司法部门的优秀法律人才吸收到法学会中来,各市会员队伍人数明显增加。合肥市通过论坛、课题征集、法律服务等活动,搭建多渠道平台,展示会员才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踊跃申请加入会员队伍,全市现有会员2802名。安庆市持续优化会员的组成和知识结构,全市现有1500名会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80%,研究生以上学历130余人。阜阳市共有法学会会员103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九成,队伍不断趋于专业化、年轻化。安徽全省成立市级研究会30余个,芜湖、蚌埠等市成立知识产权法研究会;蚌埠市成立涉外法治研究会,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积极服务法治实践。合肥市独立创办“合肥法治论坛”,已成功举办8届,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成为合肥市开展法学理论研究的一张亮丽名片。论坛每年有10多篇成果对外发表,有关调解机制、巢湖环境综合治理、认罪认罚等论文获得省市领导肯定,并推动相关部门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法治实践。合肥市法学会先后下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通知》,从190余名市级法学法律专家库中,精挑细选34名具有较高权威的专家,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2022年,根据合肥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4家单位委托,分别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对案件进行充分研究、深入分析、法律论证,形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意见,反馈委托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芜湖市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主管部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协助解决“三只松鼠”商标在美国被抢注、凡臣优品公司200多件商标收购等问题,帮助世界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成功收回价值865亿元的“海螺”文字商标。芜湖市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研究会举办的研讨会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黄山市积极探索实践“小切口”精细化立法,有效针对问题立法,注重突出立法的市情特色,精选立法项目。5年来,黄山市法学会会员参与《黄山市林长制规定》《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管理条例》等11部地方性法规条例的立法起草及论证工作,助力“小快灵”立法经验备受肯定。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印发《关于组织动员法学会会员参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秉持“作退一步想”理念,按照“听、理、借、劝、退、和”六字调解法,带动广大法学会会员和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2022年,“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先后在中央政法委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创新研讨会作典型发言。
创新开展法治宣传。将法治宣传送到群众身边,开通法治宣讲“直通车”,面对面、点对点为群众讲好法治故事,已成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实践平台和重要载体。2019年以来,蚌埠市依托“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创新开展面向基层“法治微宣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法学法律工作者和普法志愿者在推进依法治市、服务法治实践中的生力军作用。蚌埠市法学会从9个县区、市直政法部门、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中遴选组建13支共140余人的宣讲团队,统一制作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宣讲课件。3年来,针对基层群众法治需求,落实“小会场”“小讲堂”,开展1小时“微宣讲”,用通俗易懂的“小案例”阐明尊法守法的“大道理”,举办“法治微宣讲”1055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6万余人次,提供咨询服务7900余人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促进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入人心,获评为蚌埠“十大法治实事项目”。
结合《淮南子》中所记载的“礼法兼治”“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并依托《本草纲目》中关于“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淮南市以豆苗为原型,别具匠心设计出“豆娃”普法小使者形象,成功塑造了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区域法治文化宣传品牌。围绕法治供给侧需求,植入“豆娃说法”表现形态,网络推送淮南方言版“豆娃说法·贯口”疫情防控法律知识近10场次、依托电影下乡放映《豆娃说法》动漫作品800余场次,让群众“乐意看”“易消化”,深受群众欢迎,培厚法治淮南文化土壤。“豆娃说法”法治文化品牌在传承创新中共融,并在中国法学会会议作经验交流。
三、加强对基层法学会的督促指导,县级法学会实现全覆盖
县级法学会的建设一直是法学会建设的瓶颈和短板。安徽省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组成以来,一直把加强县级法学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安徽省委政法委下发关于市县区法学会组建的工作通知,主要负责同志在工作会议中多次要求各地党委和党委政法委要高度重视法学会建设工作,切实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推动县级组织建设。在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安徽全省县级法学会从2017年的45个,到2019年实现104个县级法学会全覆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市积极协调推动解决县区法学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22年,马鞍山市推动当涂县、和县、含山县、雨山区等4家法学会成立法学会机关,明确事业编制、群团属性,招录工作人员11人,有力地充实基层法学会工作力量,组织建设取得了实质进展。合肥市扎实推进县级法学会组织建设,庐阳区、肥东县法学会先后设立法学会秘书处。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阜南县“五老法治诊所”依托阜南县法学会成立,先后已有11名退休干部在此工作过。目前“五老法治诊所”平均党龄48年,平均年龄75岁,在多年理论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接诊、出诊、会诊、随诊的工作模式。19年来,这些退休政法干部秉承“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理念,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计报酬,不分节假日,义务用法治为社会把脉,用法律为群众治“病”,用法律关爱未成年人,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诊所”已接访6万余人次,调解纠纷600多件,为青少年举办法治讲座1300多场,受教育师生60多万人次,维权1700多人次,资助100多名农村贫困儿童重新上学,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表彰,成为阜南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为更好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安庆市宜秀区法学会2017年在宜秀区菱北法庭重新挂牌,同菱北法庭合署办公,区财政每年拨付工作经费,并配备一名专职副会长,确保“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该法学会充分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特色功能室和品牌调解室建设,推广“郑磊法官工作室”和“黄梅戏调解法”,疫情期间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0余次。
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濉溪县高度重视法学会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制度,保障活动经费充分。县法学会现有会员224名,成立70余人组成的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牵头成立“乡村小喇叭”法律服务团队,将法律宣讲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县法学会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普法宣讲团,举办“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平安濉溪”法治文艺演出活动。组织法学会会员、法学专家到6所高中20余所中心校作法治报告,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政法工作条例。县法学会牵头开展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网络、进军营”宣讲活动,共举办民法典讲座20余次,受教育师生、群众9000余人,发放民法典及图解3000余份。
南陵县选聘46名法学专家、法律实务工作者,组建县“八五”普法、民法典讲师团、青少年法治宣讲团。围绕民法典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和振兴乡村、护航成长等主题普法活动,利用法治课堂和社会实践开展青少年普法,年均开展以案释法活动100余场次。2020年以来,南陵县通过群策群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成功调解较大矛盾纠纷2707件,呈现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南陵样板。
近年来,在中国法学会大力指导和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法学会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若干措施,全面推进全省法学会组织建设,明确工作重点,实现“三个转变”,法学会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法学会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