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从民情到监督转化

-- ——浙江海宁“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

  2023年2月22日,全国检察机关“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全面推进现场会在浙江省海宁市成功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海宁市“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在会议上亮相。


  创新建立县域基层协同治理模式
  2022年11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与海宁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建立“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
  据了解,该协同治理模式明确了功能定位,“代表联络站”作为全省人大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大和人大代表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集民智,有效助力基层治理,推动人大制度优势在基层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检察益之家”是检察机关设立的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驿站,重点结合“公益通”线上平台的运行,整合线下资源,集开展业务培训、案件研讨、互动交流、展现志愿者风采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学习场所。
  通过人大代表与检察机关搭建平台通道,“代表联络站”收集的社情民意、发现的基层治理问题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建立对接机制,“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发挥主阵地作用,人大代表根据人大组织或受检察院邀请参加检察机关活动,在明确法定职责的前提下,发挥“代表联络站”植根基层优势,发挥检察机关法治助力基层特有专业性,实现“1+1>2”的作用,有效助力县域基层治理。
  同时,明确了依法履职、数字赋能、有序推进、闭环管理四大工作原则。通过“海宁人大云”平台与“公益通”检察云平台对接,实现检察机关法治服务延伸至“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站”“民情数据库”与“公益通”实现线上共享。“代表联络站”建立全省统一认证的线上数字版应用场景,“检察益之家”嵌入协同推进基层治理专题子场景。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目前法律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范围界定,结合实际有序推进,实现首批“代表联络站”“民情数据库”中生态环保类代表意见建议的数据互通,人大基层单元中的“代表督生态”专题“微单元”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形成线下工作衔接联动模式。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作用,健全群众意见建议处理解决机制。

  此外,明确了主要形式,海宁市检察院通过联网格和“代表联络站”对接,每年与对应代表联络站确定计划,定向、定期开展法律服务;落实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家机关进站人员和事项清单,列出计划、按时进站听民意、做解答、作回应;检察公益诉讼活动进代表联络站,或根据提交的社情民意,针对性邀请代表旁听公益诉讼庭审、参加公益诉讼听证、参与见证和协助检察人员勘验检查、参加公益诉讼案件整改成效评价和验收、参加公益诉讼调研和宣传、监督检察员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等。


  首例代表民情转化为监督
  2023年2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年度监督计划,生态环境分局列入年度部门评议对象。同时,海宁市检察院的一份检察建议也进入生态环境部门的办理程序。这是“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推行后,人大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首次双管齐下,而这一事件,正是起源于该协同模式和一条与之相关的人大代表提供的生态民情信息。
  2022年年底,海宁市人大代表有关生态环保类的321条民情数据,通过“海宁人大云”平台,从当年度3664条民情数据中提取后,进入海宁市检察院“公益通”平台。其中,一条关于“废药品、废电池的堆放询问”,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检察官根据人大代表上传的照片,锁定了一个临时仓库,并扩大调查至周边区域,发现对于废药品、废电池的回收处理,在时限和处置方式上,社区、企业、镇街道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出台全市统一的规范处置方式,并进一步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据此,海宁市检察院进行公开听证。“家中常见的药品、电池等生活垃圾,隐患也不少,主管部门多向社会、老百姓普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很重要。”2023年1月5日,在听证会现场,由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环境保护领域法律专家组成听证员团队,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等主要单位和相关部门等作为听证当事人,在检察官的主持下,通过案情介绍、证据出示与质证、听证当事人情况说明和听证员向听证当事人提问等,重点分析厘清对废药品、废电池的规范处置方式、时限,社区、企业、产生垃圾单位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明晰职能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听证会结束后,生态环境部门根据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指导辖区镇街督促垃圾产生单位及时处置,目前相关问题已整改完毕。同时,生态环境部门举一反三,指导全市各镇街道在排查清除的基础上,与市垃圾分类办联合发文进行规范,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2023年1月16日,每年必督的全市年度环境状况报告,由海宁市政府向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会后,两项监督内容及时落实出台:一是审议意见中的问题清单,针对性要求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压实长效监管机制;二是生态环境部门列入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部门评议对象。目前,根据法定时限,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与海宁市人民检察院依据各自职责,继续协同跟进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多元合作互动,放大“1+1>2”效应
  2022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以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常委会设在海宁的三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核心,联合法院、检察院,通过“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线上专属通道开展全市普法总联动。在全市12个镇街代表联络站、278个代表联络室和联络点、167个法院“共享法庭”组织线上线下“云学法”,并进一步辐射到周边村社区和居民、村民群众,时长一个小时“云学法”普法联动,总点击量突破8万人次。
  普法联动活动结束后,长安、黄湾、海昌人大首次开展“代表评执法”活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从学法现场到行政执法现场,镇、街道执法人员在6家企业开展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海宁市人大发挥法官、检察官的专业作用,法官线上指导解读什么是规范的执法行为,检察官与代表一起到现场,针对执法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回应代表提问,帮助代表准确把握、依法有效监督行政执法,对执法人员是否出示执法证、着装和用语是否规范、是否告知当事人相关检查要求及权利义务等执法行为,通过浙政钉“代表评执法”应用程序,当场作出评价。
  “今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第一次用这种方式监督,很有意义,很愿意参加这种监督活动!”今年2月2日,根据“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协同推进治理模式确定的互动形式,海宁市人大代表顾陈炬、孙华花首次受邀参加了海宁市法院、检察院联合水务集团设立的“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作为省级湿地公园,是海宁市两个饮用水源生态湿地之一,对海宁市的饮用水安全、生物多样性保育、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海宁的城市“绿肺”。
  “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属海昌街道辖区,人大街道工委监督推进海宁城市‘绿肺’的建设与保护,已历经几届了,现在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完善了,人大代表与法官、检察官既是合作又是监督,很有意义!”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海昌街道工委主任赵锋及时跟进,把代表活动纳进了基地。随着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保护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各项举措的不断推进,生态修复也进入了司法保障的视野和职责范围。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沈其宏表示,新的一年,海宁市人大将进一步完善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以“代表联络站+”与公检法司分别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模式,人大代表联动“三官一司”,带着选民群众学法、讲法、守法,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参与到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过程当中,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作最接地气的证明,这样的基层实践更具生命力!
  ● 责任编辑:孙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