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上还大有作为

  2021年9月,本刊推出了一组《走向春天的职业教育》系列报道,当时,正值职业教育法修订阶段,针对职业教育的瓶颈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不少专家学者和其他社会人士,都为完善职业教育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这也是该法颁布实施26年来的首次大修。
  在2021年的采访中,记者就曾经听到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反映,在调研中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一些企业给职业学校下订单,要求学校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很难满足‘毕业即上岗’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技能和企业的需求,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
  所以,在职业教育法修订的时候,把产教融合作为了一个基本制度提出来,职业学校为技术型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就一定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
  据记者了解,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后,不少地方也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路。比如在天津、广州,都有职业技术学校和公司共同组成产业学院,学校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能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也针对职业教育提交了建议。
  作为一名扎根职教领域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多年来不遗余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她建议加快对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使职业教育各主体切实履行职业教育法规定的职责,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杨德芹代表在工作实践和调研中发现,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多部门协同推进不畅等现象依然存在。如在部分地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推进中,仍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主体对新职业教育法有关举措未落实到位。”杨德芹代表说。
  “新职业教育法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落实中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杨德芹代表建议,应加快对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督促各层级切实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动新职业教育法落实、落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武志永深耕职业教育多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共同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成长、员工与企业发展。”武志永表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大有作为。
  他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源。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成果转化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他以自己所在的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说明了在教学方法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校企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他对以产教融合为基本办学模式的职业教育的未来,颇具信心。他说: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上,还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