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妇女权益的现实意义

  三八妇女节,恰逢全国两会召开之时。也正因此,历年全国两会期间,妇女权益保护问题都是代表委员和社会大众关注的一大热点,今年同样如此。
  比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就提出,产育假仅仅针对有职业的妇女,专职妈妈、自由职业者和广大农村妇女却享受不到相应的福利。赵冬苓因此建议,对所有生育妇女发放“生育福利金”,实现生育福利的货币化,无差别提供国家生育福利。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则建议,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生育支持政策。可以考虑延长男性产假并强制执行,产假也可以在假期不变前提下实现男女共享,以此改善妇女所面临的职场生育困境。同时,应推动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多元生育成本分担机制。此外,诸如消除对妇女的隐性就业歧视、防止职场妇女被迫选择“隐孕”等话题,也受到了代表委员关注。
  这些聚焦妇女权益的声音,涉及妇女就业、生育、健康、家庭等多个方面,不仅攸关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也折射出当下妇女权益保护现状的一些痛点和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取得了长足进步,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妇女权益保障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状况时有发生。尤其在民众生育意愿下降、生育率低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妇女权益显得愈发突出和重要,社会关切程度可谓空前。
  妇女权益的保护,需要社会的多方参与。其中,在两会议政平台上履职的代表委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力量。显而易见,为民发言是代表委员的职责所在,正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委员的履职理当“接地气”,积极推动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妇女作为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其困境理当受到代表委员高度重视,其诉求理应通过代表委员予以传达。尤其是一些身为妇女的代表委员,从自身的性别角色出发,可以为妇女权益保障提供直观的视角和独到的方案。可以说,代表委员关注妇女权益保障问题,不仅能提高此类话题的社会关注热度,也能促使相关的公共讨论不断走向深入。
  更重要的是,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有助于妇女权益保护摆脱空泛的清议,坚实地迈向法治化。相关的议案、提案、建议等在全国两会的议政平台公开展示,可以直达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最终推动相关立法、执法、司法等进程。近年来关涉妇女权益保护的立法进步,都与两会有着直接关联。比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大量内容就是代表委员多年努力呼吁的结果,体现了勤勉履职的恒心和参政议政的智慧。再比如,遏制家庭暴力、打拐等妇女权益保护议题在立法层面不断趋于严格、臻于完善,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代表委员的不懈推动。
  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言献策看,备受关注的是妇女生育权利和职场反歧视,这些议题不仅抓住了当下妇女权益保护的主要矛盾,而且相关议案、提案、建议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比如,赵冬苓代表提出的“生育福利无差别”建议,不仅是保护女性、促进生育的需要,也是公共服务人人平等的应有之义。期待这些参政议政的声音经过进一步讨论后,能够凝聚共识,并最终转化为法律、法规、政策等等,不断提升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妇女权益保护的法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文明层次越高,就越重视妇女权益的保障,就越不断拓展妇女权益保障的边界。妇女权益保障是一项恒久的事业,需要代表委员的长期关注、奔走疾呼,需要代表委员不断增强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在两会上当好妇女权益代言人。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法治的进步,为妇女权益提供更坚实的保护。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