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种思维” 提升公益诉讼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期许和要求。当前,浙江省正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工作,这是对行政执法体制的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集成变革,同时也给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改革浪潮大背景下,浙江金华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变与不变”,探索全方位融入行政执法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社会治理效能。
  第一,强化全局思维,提升系统治理效能。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法治领域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整合执法队伍、厘清职责边界、优化职能配置,从体制机制上有效解决执法中的不公正、不规范、不严格问题,推进全面依法行政。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肩负着服务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使命,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应时而生,在目标定位、价值追求等多个维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检察机关应当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真审视和关注行政执法改革进程,加强与行政执法主体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集成联动,打造系统治理大格局。2022年3月,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检执联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在内的五项具体举措,有效强化工作衔接,画好改革共识“同心圆”。随后,全市九个基层院一体推进,主动向党委政府专题汇报“检执联动”工作方案,积极与各行政部门对接会商,实现该项机制在市县两级院全覆盖。11月,金华市检察院与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联合召开工作推进会,签订《关于深化全市“检执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专门设立“检执联动”联络室,持续研究探索,狠抓落地见效。
  第二,强化能动思维,提升精准治理效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以来,工作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关键在于依法能动履职的丰富实践,有效地回应了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面对行政执法领域的重大变革,检察机关应找准衔接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辩证处理好“积极”和“稳妥”的关系。“积极”就是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做推进时代法治进步的践行者。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行业监管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衔接不畅、职责边界还未完全明晰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检察机关通过履行公益诉讼等法律监督职能,推动精准解决治理“盲区”和薄弱点。“稳妥”就是要注重依法规范和必要审慎,特别是严守检察权的边界,恪守谦抑原则,精准把握监督的时、效、度,做到“到位不越位”。检察公益诉权具有明显的补位性和兜底性特征,对于各行政部门的日常监管和执法行为不宜直接介入,所监督的对象应当是具有明显违法性或已严重失灵的行政行为,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如义乌市检察院通过“检执联动”协作,发现部分电商云仓企业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不严、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后立案办理了全省首例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在新业态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推动多部门齐抓共管、精准治理。
  第三,强化数字思维,提升智慧治理效能。数字化改革是迈向现代化的“船”和“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塑造变革的核心载体和量化闭环的核心工具。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权力规则化、规则数字化、数字智能化”,构建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拓展到60件以上。此次改革将着力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数据全量化的融合、开放、共享,这为检察公益诉讼破解执法司法信息共享等顽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检察机关应当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理解数字赋能是公益诉讼在内的检察监督职能与执法改革实现同频共振的关键路径。通过联通“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有效整合利用共享资源,打造管用实用好用的数字场景应用,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如婺城区检察院在“大综合一体化”集成应用中增设“检执联动”模块,建立线索移送、专业协助等线上运行机制,对纳入改革的2117项处罚事项、4898项监管事项实现高效衔接,在低效用地整治、瓶装燃气监管等领域搭建数字监督模型,重点办理关联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5件,推动问题全面整改,体现了智慧治理的实战实效。
  第四,强化共治思维,提升综合治理效能。行政执法改革贯彻了整体政府理念,涉及多方面主体、多集成要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既需要完备的内部监督制度,也离不开有力的外部监督制约。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应当主动加强与其他各类监督主体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助力构建以党的领导监督为统领,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法律监督、行政执法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配合的多维监督共治体系,以最大的监督覆盖面实现最强的监督效能,倒逼行政执法规范化。金华市检察院与市人大、政协先后建立机制,积极探索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全市以“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为主线,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老旧小区电梯安全、无障碍环境建设、道路安全设施等问题线索,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20余件。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的同时,向市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通报相关案件情况,统筹联动执法改革内部监督力量,在整改评估、公开听证等环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促进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金东、婺城、东阳等地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题联席会议,及时研究执法司法协作配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邀请人民监督员、执法监督员、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等参加,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