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落实 勇于担当 奋力推进威海政法工作现代化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威海实践的破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必须坚持把“狠抓落实·勇于担当”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全过程,奋楫争先、砥砺前行,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多政法力量。
  一、坚持五个“担当作为”。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守牢安全底线、擦亮治理品牌、服务发展大局、锻造政法铁军”为目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高质量政法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守牢安全底线上担当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政法机关的首要任务,必须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威海,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反渗透反间谍反暴恐反邪教斗争,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治安乱点及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全方位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二是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严格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十条措施》,全力推动“抓领导、领导抓”责任落实和“一案一策、一案一卷”“两见面、双签字”等规范执行,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三是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加大平安建设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完善道路交通、铁路、民航、消防等安全管理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调度、风险预警、督办落实,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强大工作合力。
  (二)坚持“四全”原则,强化基层基础,在擦亮社会治理品牌上担当作为。坚持全域统筹、全面融合、全员参与、全民共享“四全”原则,扬优势、创品牌、增实效,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一是抓实网格化管理。着眼于管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结合社区规模调整,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理清网格职责、建好网格队伍,努力解决好网格规模“网眼大、兜不住”、专职网格员“专而不专、抓而不精”、网格队伍“能力不强、人员不足”的问题,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二是抓实精细化服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在服务专业性、精准性、便捷性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互联网+政法服务”,推动更多服务资源延伸到社区、拓展到“线上”。三是抓实信息化支撑。以推动数据共享、科技赋能为抓手,推动行业领域类、社会投资类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深化拓展统一地址库在风险预警、治安防控等场景应用,积极探索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等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新路径,打通“信息孤岛”“数据壁垒”,让社会治理更精准、政法工作更高效。
  (三)坚持深化政法改革,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在提升工作效能上担当作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以创新性、引领性、关键性改革,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威海、法治威海。一是围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抓好《关于进一步规范政法领域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的实施意见》25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深入开展涉法涉诉案件异地交叉评查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以高效能履职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二是围绕提升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研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地方立法,大力推动市县镇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运行、多中心合一,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开展“调解员队伍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化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三是围绕提升风险预警监测能力,积极对接“平安山东指数”系统落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平安建设领域数据比对分析模型,并将应用情况纳入综治督导和平安建设考核,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实现对潜在风险隐患的超前预警。
  (四)坚持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以高质量政法工作促发展上担当作为。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工作就服务保障到哪里”。一是全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抓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等工作,落实好涉企犯罪“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努力通过法律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二是全面优化服务发展措施。开展全市政法系统“进企业促发展”活动,组织市县两级政法机关班子成员联系涉诉案件较多的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协调解决问题、开展法治体检等方式,助力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创业。三是全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经济犯罪,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围绕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等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治,依法保护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
  (五)坚持从严管党治警,锻造政法铁军,在建设过硬队伍上担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新时代政法铁军,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结合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同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轮训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专项政治督查,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强化素质提升。紧扣执法办案需要,通过开展“双百”政法干部交流挂职、选拔优秀青年干警充实到基层吃劲岗位,采取青年干警导师制、专家授课、开展业务竞赛等方式,健全“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持续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干警履职能力。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制度规定,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执法监督活动,确保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坚决守牢廉洁底线。
  二、深入践行“三个三”。全力克服怕担责任“不敢为”、庸懒散浮“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等问题,将“狠抓落实·勇于担当”贯穿始终,提升勇于担当的境界、紧固勇于担当的责任、强化勇于担当的自觉,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争一流。具体努力做到“三个三”。
  第一,努力做到“三不讲”。大事难事见担当,担当需要铁肩膀。不讲“不可能”,成功者千方百计,失败者千难万难,困难和压力面前要彻底摒弃“局势已定、无力改变”的消极心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讲“差不多”,凡事力求完美,不妥协降低标准,不存应付侥幸心态,恪守严谨细致标准,干则一流、做则精品,在标准上高人一头、在结果上胜人一筹;不讲“不关我事”,树牢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拒做看客、从我做起,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第二,努力做到“三当、三不当”。担当的题中之义是主动上手、动真碰硬,“扛”起该“扛”的责任。多当“主攻手”、不当“二传手”,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应该本级负责的决不推给下级,应该自己负责的决不推给他人;争当“急先锋”,不当“太平官”,拿出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气,拿出敢打敢拼、舍我其谁的锐气,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较量;敢当“黑脸人”、不当“老好人”,讲原则、讲斗争,敢碰硬、敢较真,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
  第三,努力做到“三个决不允许”。担当需要的是一声令下三军随,坚定信念向前冲,需要的是一往无前,撸起袖子拼命干。决不允许东张西望,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毅力,一门心思钻业务、专心致志抓落实,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心无杂念、笃定前行;决不允许拖沓懈怠,牢固树立“案无积卷、事不隔夜”的效率意识,对各级决策部署要第一时间起跑、盯紧时间快跑、争夺时间抢跑,卡实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确保时间、进度和效果相匹配;决不允许讨价还价,坚决剔除职务“嫌慢”、环境“嫌苦”、工作“嫌累”消极思想,沉心静气锤炼本领、心无旁骛真抓实干,努力以作为赢得地位、以业绩赢得口碑。
  ● 责任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