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奇葩』证明何时休?
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有媒体报道一公民出国旅游要提供证明“你妈是你妈”的现象指出,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笑话!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本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遭遇“办证难”,被有关部门要求开具“奇葩证明”现象比比皆是,诸如在结婚、生育、死亡、迁移、房产等人生大事的证明中,都“在劫难逃”,伴随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而更让群众担心的是,办证难的另一面是“权力的傲慢”,百姓跑腿还要受气,受气不算还要找关系。
小张急忙来到他的户籍所在地——万全县高庙堡乡派出所更改婚姻状况,但事情并不顺利。“派出所让我先到万全县民政局开一个未婚证明,可民政局说户口簿上信息未改,开不了。”提起开未婚证明的遭遇,小张激动地说:“后来朋友告诉我,可以让工作单位出具一个未婚证明,但单位的证明拿到派出所,结果户籍民警说这只能证明你在北京没有结过婚,不能证明你在其他地方没有结过婚,所以派出所还是不给改。”
万般无奈下,小张只好赶到原户籍所在地的张北县公安局和民政局,证明自己在户口迁出前没有结过婚。拿着两张未婚证明,小张这才成功更改了户口簿上的“已婚”的婚姻状况,得以和未婚妻完成了婚姻登记。小张苦笑着告诉记者:“请了5天假,跑了近2000公里,结个婚实在太难了!”
据了解,由于居民婚姻情况信息尚未实现全国联网,民政部门无法跨地域获悉居民婚姻状况。万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结婚登记可以在双方任意一方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我们不能确定办事人是否在其他地方有过登记,所以,只能由公安部门作出信息更改后才能确定他是否未婚。”
登记结婚时需要开具未婚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还要被证明“结婚证”是真是假。这种“奇葩”事让河北省三河市的刘先生给摊上了。
今年4月,刘先生到三河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给自己的新车上牌照,由于刘先生在三河市的居住证未满一年,所以不能办理。车管所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在当地有房产也可以办理。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事却让刘先生很窝火。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房子在燕郊,路远不说,得拿房产证在特定时间到房管局核查。而且房产证上是我妻子的名字,按照三河市车管所的规定,我想上车牌还得花200元给我俩的结婚证做个公证。”
刘先生先后跑到三河市车管所、三河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燕郊办事处、燕郊公证处3个单位,耗费了20多天时间,终于给自己的新车上了牌照。他说:“我搞不懂,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有必要再去公证吗?难道结婚证不合法?”
记者通过廊坊市公安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咨询电话得知,设置结婚证需公证的规定,是为了防止造假情况的发生。然而,公证处并非结婚证的发放机关,居民如果要公证结婚证,还需要再次从领取结婚证的民政局开具一张婚姻登记证明。
眼下,被百姓俗称准生证的一孩生育登记证明,成了一些育龄夫妻眼里的“折腾证”。然而,在单独两孩新政实施后,办理二孩准生证则变本加厉地“折腾”。
那么,办准生证有多难?难在哪儿?
接受采访的办证人赵娜(化名)是石家庄人,其丈夫户籍在江苏省宿迁市。他们2012年12月结婚,2013年9月她怀孕,发现孕情两个半月后开始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登记卡。
第一天,赵娜首先来到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检查完赵娜夫妻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孕检证明后,称还需准备两份材料:一是双方婚育状况证明,外省的要盖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专用章;二是婚育证明由居住单元的楼长签字确认。
随后,赵娜赶到自己所在单位开了婚育状况证明。“为了开我丈夫的婚育证明,我们联系了他的江苏老家,被告知必须夫妻双方亲自回去接受孕情检查,才能出具证明。”赵娜说,后经协调江苏省人口计生部门,只需将男方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寄回原籍,由男方亲属代为办理即可。
第九天下午,男方婚育证明寄回到石家庄。
第十四天上午,辗转于小区、居委会和镇政府。赵娜与单元楼长约好见面时间,孰料楼长临时有事出去了。于是赵娜去了居委会,询问能否先给盖章,后由楼长签字,遭到拒绝:“这是规定程序,不能颠倒。”赵娜只好返回小区等楼长。
快到中午时分,楼长终于回来了,看过赵娜准备的材料就签了名。“居委会说,楼长如果不清楚办证人情况,还得走访调查后才能签字。而她只是简单地以我们的口述为准。这个环节形同虚设。”赵娜回忆说。
带着楼长证明和其他证件,赵娜夫妇急忙返回居委会,岂料主管计生办证的人员有事提前下班了。他们干脆直奔镇计生科办证,结果被告知,若双方是机关事业单位开的证明,就可以直接由镇里审核办理;若是民营企业的证明,仍需居委会环节确认。夫妻俩的情况属于后者,无奈,还得再跑一趟居委会。
第十五天下午,赵娜先去居委会审核盖了章,而再去镇计生科审核时,却遇上网络不通,只好留下相关证件,打道回府。
第十六天上午一早,赵娜与镇计生科联系,得知网络通了,1小时后,第一个子女生育登记卡终于办结。有了它,赵娜就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孕期保健等相关服务。
就这样,赵娜夫妇在16天的时间里,跑了8个单位,开了5份证明材料,涉及8个盖章环节,才把“准生证”办下来。
“生大虎的时候办准生证遭遇过刁难,要开各种证明,在双方单位、居委会、办事处之间来回跑了几趟,一个多月才把准生证办下来。有了经验,刚怀二虎我就开始着手办二胎准生证。”家住河南洛阳的谭女士告诉记者,没承想,这依旧是艰难的“办证之旅”。
“难就难在我没法证明自己是独生女。”谭女士说,自己的“独生子女证”是30多年前办的,早不知道被母亲塞到哪儿了。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独生女呢?“如果我们家是正常家庭还好说,可是,我父母早就离婚了。这样,我不仅需要证明他们俩只生了我一个女儿,还要证明:他们各自再婚后,没有再生孩子。”谭女士说,自己与父母一起踏上了“证明之路”……
首先,要到办事处开具父母婚内只生了一个孩子的证明,这还好办,因为都是几十年的熟人,大家都知道情况;其次,父母还需要到现在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分别开具他们再婚后没有再生孩子的证明。“这就难了,因为这不仅涉及我父母,还得加上我的继父和继母,一共要开4份证明!”谭女士说。
可是,谭女士的继母没有工作,没有单位能证明她再婚后没有生过孩子,到街道办事处之后,工作人员也表示居住时间太短,无法开具证明。后来,继母只好写了一张“保证书”,请10个邻居签了名,才在街道办事处开出了这张证明。
掐指一算,谭女士办的二孩准生证证明盖章、签字40多个,接触单位七八个,接触工作人员20多人,耗时两个月,花费包括交通费、电话费、误工费等在内800多元。
5月21日,记者赶赴河北省肥乡县见到小郭时,他说:“这几天有点烦。”原来,他发现自己名下居然多出俩孩子。按照小郭的说法,他自己还没有结婚呢,怎么就“被当爹”了。
小郭家住肥乡县辛安镇某村。今年30多岁。他曾与肥乡镇一个李姓女子交往同居,但一直没有领取结婚证。后来经过几个月磨合,最终感觉不合适,双方就又分开了。
半个月前,他被朋友告知,自己名下有两个孩子。“当时我就蒙了。”小郭对记者说。起初,他心里猜测朋友是在开玩笑,但想来想去心里一直犯嘀咕,便去肥乡县妇幼保健所进行了查询。这一查询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的身份信息下果然多出了两个孩子,还是一男一女,儿女双全。“女儿”是在2009年出生,“儿子”是在2010年出生。
小郭通过系统查询获知,这两个孩子的出生证明,都是在今年2月办的。 那么,自己当了“父亲”,“母亲”又是谁呢?小郭了解到,孩子的母亲就是他先前同居女友。无疑,这将对他今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据了解,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需要父母的身份证、准生证,而当时小郭的身份证正在补办期间。令小郭匪夷所思的是,在没有身份证原件以及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对方怎么办出了出生医学证明呢?而且,未经自己同意,他成了孩子的父亲?
之后,记者和小郭来到肥乡县妇幼保健所。因为单位没电,保健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查询,但是,她对小郭的情况较为了解。她说,小郭将情况反映后,他们便立即召集孩子分娩所在卫生院、办证员以及孩子母亲进行了详细询问。据其了解,当时来申报孩子出生证明的,是孩子的母亲一方具体办理。出示的书面程序并无问题,虽然没有小郭的身份证原件,但有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本原件。而且,虽无结婚证,但女方出具了“公证书”,证明孩子的父亲就是小郭。
按照当地风俗,男女双方虽没有申领结婚证,但经过传统意义上的“典礼”,在村民们的意识里两人就是夫妻关系。对此说法,小郭予以认可,但他不承认曾有所谓“公证”。
按照保健所的观点,整个申领出生证明程序过程并无过错。但鉴于事情已经发生,保健所表示,小郭可以提出申请,然后,将依据程序对出生证明予以撤销。如此,小郭便与两个孩子没有了任何关系。
据介绍,在医院出生的孩子,依据出生医学记录以及相应的身份信息,即便没有结婚证和准生证也能申领出生医学证明。但或许孩子的母亲不懂政策,故孩子出生了好多年,一直没有申领。这次申领正是为了方便落户。
此外,记者来到女方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这起事件他也清楚一二。据其所知,户口并未落在小郭名下。
目前,卫生院、妇幼保健所等方面正在积极协调,待出生证明撤销作废,然后女方重新申领出生证明,再次办理落户手续即可。这样一来,无论医学证明还是户口信息,均将与小郭无关。
现实生活中,类似“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太多了。办理结婚登记民政部门要求开“单身证明”,找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开“无犯罪记录”证明,换残币银行要求开“非故意烧毁钱币”证明,想开出租主管部门也要司机开“3年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还有的拿着毕业证要开“学历证明”,拿着学生证要开“学生证明”。
这些看似笑话的奇葩证明,一方面折射出某些政策制定者逻辑思维的欠缺,为了防止假文凭出现,要求出具“学历证明”,却不知道“学历证明”比毕业证更好伪造;为了防止重婚,要求出具单身证明,却不知道到底谁能证明其是单身?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部门的懒政思维,原本部门之间沟通一下或者上网查询就能核实的问题,却要当事人跑断了腿去开证明。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和油水,如果不是一些部门要证明,那些靠证明生存的认证机构如何生存?那些写个证明盖个章的人如何捞得油水?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及其19人团队作了一份调查,收集了103个与人生不同阶段相关的证件,并绘制了一个“人在证途”的图表。
这些证件包括:准生证、户口本、毕业证、执业资格证、退休证……曹志伟的团队将这些证件、证明大致分为六类:身份证明类、学历证明类、工作证明类、家庭(婚姻)证明类、财产保险证明类、生活证明类不仅办证多,办证过程也十分繁琐。据该团队调研,办这103个常用证件,需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而且,同样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部门重复提交。根据统计,办理这些证件,户口本要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要提交73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一张“奇葩证明”,烦恼的不仅是办事群众,作为基层政府机构的乡镇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同样对需要开具的各种证明材料伤透脑筋。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路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材料,比如婚育证明、居住证明等是可以按照正常程序开具的。但对于一些涉及财产或者居民比较私人的、我们无法证明的事情,也很为难。 有些部门之所以要证明,就是因为这些信息不掌握,让你去取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的办事成本。”
著名时政评论员田奇庄认为,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滋生各类“奇葩证明”的根源。如何铲除滋生“奇葩证明”的土壤?如何让政府既不懒政又不多事,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不管?唯一的做法就是简政放权,政府部门列举权力清单,权力清单上没有的事,政府一律不能管,权力清单上列举的事政府必须管好。当然,简政放权、权力清单应该透明,还应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监督落实。权力关进笼子了才能不任性,权力不任性了,百姓才能走出“证明”的迷魂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月15日,国务院公布的《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提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要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管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问题。
2014年,河北省取消本省行政监管类审批事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267项减少到687项。2015年,河北省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项,同时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6月底前全面完成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
对此,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副所长梁跃民分析,“奇葩证明”的出现说明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的现象比较突出。他建议,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要做好公民信息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尽快建立公民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不同部门间的内部信息共享,同时谨慎处理可能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等问题。“让网络大数据真正服务职能部门和办事群众。”
本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遭遇“办证难”,被有关部门要求开具“奇葩证明”现象比比皆是,诸如在结婚、生育、死亡、迁移、房产等人生大事的证明中,都“在劫难逃”,伴随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而更让群众担心的是,办证难的另一面是“权力的傲慢”,百姓跑腿还要受气,受气不算还要找关系。
结婚需开未婚证明 结婚证还需做公证
在北京打工的小张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人。今年3月,他决定和女朋友回自己的老家登记结婚。然而,万全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查验他们的证件后,告诉小张:“你需要先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更改婚姻状况。”原来,2009年,未婚的小张将户口从张北县迁移到万全县时,婚姻状况一栏不知怎么变成了“已婚”。小张急忙来到他的户籍所在地——万全县高庙堡乡派出所更改婚姻状况,但事情并不顺利。“派出所让我先到万全县民政局开一个未婚证明,可民政局说户口簿上信息未改,开不了。”提起开未婚证明的遭遇,小张激动地说:“后来朋友告诉我,可以让工作单位出具一个未婚证明,但单位的证明拿到派出所,结果户籍民警说这只能证明你在北京没有结过婚,不能证明你在其他地方没有结过婚,所以派出所还是不给改。”
万般无奈下,小张只好赶到原户籍所在地的张北县公安局和民政局,证明自己在户口迁出前没有结过婚。拿着两张未婚证明,小张这才成功更改了户口簿上的“已婚”的婚姻状况,得以和未婚妻完成了婚姻登记。小张苦笑着告诉记者:“请了5天假,跑了近2000公里,结个婚实在太难了!”
据了解,由于居民婚姻情况信息尚未实现全国联网,民政部门无法跨地域获悉居民婚姻状况。万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结婚登记可以在双方任意一方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我们不能确定办事人是否在其他地方有过登记,所以,只能由公安部门作出信息更改后才能确定他是否未婚。”
登记结婚时需要开具未婚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还要被证明“结婚证”是真是假。这种“奇葩”事让河北省三河市的刘先生给摊上了。
今年4月,刘先生到三河市公安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给自己的新车上牌照,由于刘先生在三河市的居住证未满一年,所以不能办理。车管所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在当地有房产也可以办理。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事却让刘先生很窝火。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房子在燕郊,路远不说,得拿房产证在特定时间到房管局核查。而且房产证上是我妻子的名字,按照三河市车管所的规定,我想上车牌还得花200元给我俩的结婚证做个公证。”
刘先生先后跑到三河市车管所、三河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燕郊办事处、燕郊公证处3个单位,耗费了20多天时间,终于给自己的新车上了牌照。他说:“我搞不懂,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有必要再去公证吗?难道结婚证不合法?”
记者通过廊坊市公安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咨询电话得知,设置结婚证需公证的规定,是为了防止造假情况的发生。然而,公证处并非结婚证的发放机关,居民如果要公证结婚证,还需要再次从领取结婚证的民政局开具一张婚姻登记证明。
准生证成了“折腾证” 生二胎需证明是独生
在各种“奇葩”证明中,准生证当属最多也最难办的。眼下,被百姓俗称准生证的一孩生育登记证明,成了一些育龄夫妻眼里的“折腾证”。然而,在单独两孩新政实施后,办理二孩准生证则变本加厉地“折腾”。
那么,办准生证有多难?难在哪儿?
接受采访的办证人赵娜(化名)是石家庄人,其丈夫户籍在江苏省宿迁市。他们2012年12月结婚,2013年9月她怀孕,发现孕情两个半月后开始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登记卡。
第一天,赵娜首先来到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检查完赵娜夫妻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孕检证明后,称还需准备两份材料:一是双方婚育状况证明,外省的要盖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专用章;二是婚育证明由居住单元的楼长签字确认。
随后,赵娜赶到自己所在单位开了婚育状况证明。“为了开我丈夫的婚育证明,我们联系了他的江苏老家,被告知必须夫妻双方亲自回去接受孕情检查,才能出具证明。”赵娜说,后经协调江苏省人口计生部门,只需将男方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寄回原籍,由男方亲属代为办理即可。
第九天下午,男方婚育证明寄回到石家庄。
第十四天上午,辗转于小区、居委会和镇政府。赵娜与单元楼长约好见面时间,孰料楼长临时有事出去了。于是赵娜去了居委会,询问能否先给盖章,后由楼长签字,遭到拒绝:“这是规定程序,不能颠倒。”赵娜只好返回小区等楼长。
快到中午时分,楼长终于回来了,看过赵娜准备的材料就签了名。“居委会说,楼长如果不清楚办证人情况,还得走访调查后才能签字。而她只是简单地以我们的口述为准。这个环节形同虚设。”赵娜回忆说。
带着楼长证明和其他证件,赵娜夫妇急忙返回居委会,岂料主管计生办证的人员有事提前下班了。他们干脆直奔镇计生科办证,结果被告知,若双方是机关事业单位开的证明,就可以直接由镇里审核办理;若是民营企业的证明,仍需居委会环节确认。夫妻俩的情况属于后者,无奈,还得再跑一趟居委会。
第十五天下午,赵娜先去居委会审核盖了章,而再去镇计生科审核时,却遇上网络不通,只好留下相关证件,打道回府。
第十六天上午一早,赵娜与镇计生科联系,得知网络通了,1小时后,第一个子女生育登记卡终于办结。有了它,赵娜就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孕期保健等相关服务。
就这样,赵娜夫妇在16天的时间里,跑了8个单位,开了5份证明材料,涉及8个盖章环节,才把“准生证”办下来。
“生大虎的时候办准生证遭遇过刁难,要开各种证明,在双方单位、居委会、办事处之间来回跑了几趟,一个多月才把准生证办下来。有了经验,刚怀二虎我就开始着手办二胎准生证。”家住河南洛阳的谭女士告诉记者,没承想,这依旧是艰难的“办证之旅”。
“难就难在我没法证明自己是独生女。”谭女士说,自己的“独生子女证”是30多年前办的,早不知道被母亲塞到哪儿了。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独生女呢?“如果我们家是正常家庭还好说,可是,我父母早就离婚了。这样,我不仅需要证明他们俩只生了我一个女儿,还要证明:他们各自再婚后,没有再生孩子。”谭女士说,自己与父母一起踏上了“证明之路”……
首先,要到办事处开具父母婚内只生了一个孩子的证明,这还好办,因为都是几十年的熟人,大家都知道情况;其次,父母还需要到现在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分别开具他们再婚后没有再生孩子的证明。“这就难了,因为这不仅涉及我父母,还得加上我的继父和继母,一共要开4份证明!”谭女士说。
可是,谭女士的继母没有工作,没有单位能证明她再婚后没有生过孩子,到街道办事处之后,工作人员也表示居住时间太短,无法开具证明。后来,继母只好写了一张“保证书”,请10个邻居签了名,才在街道办事处开出了这张证明。
掐指一算,谭女士办的二孩准生证证明盖章、签字40多个,接触单位七八个,接触工作人员20多人,耗时两个月,花费包括交通费、电话费、误工费等在内800多元。
稀里糊涂“被当爹”? 莫名其妙“出生证”
就在舆论“一边倒”斥责奇葩证明时,有人不禁质疑:难道不需要证明么?有人冒充了怎么办?河北省肥乡县的小郭就是假生育证明的受害者,不仅稀里糊涂当上了“爹”,而且两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出生证明就写在了自己与一个女人的名下。5月21日,记者赶赴河北省肥乡县见到小郭时,他说:“这几天有点烦。”原来,他发现自己名下居然多出俩孩子。按照小郭的说法,他自己还没有结婚呢,怎么就“被当爹”了。
小郭家住肥乡县辛安镇某村。今年30多岁。他曾与肥乡镇一个李姓女子交往同居,但一直没有领取结婚证。后来经过几个月磨合,最终感觉不合适,双方就又分开了。
半个月前,他被朋友告知,自己名下有两个孩子。“当时我就蒙了。”小郭对记者说。起初,他心里猜测朋友是在开玩笑,但想来想去心里一直犯嘀咕,便去肥乡县妇幼保健所进行了查询。这一查询可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的身份信息下果然多出了两个孩子,还是一男一女,儿女双全。“女儿”是在2009年出生,“儿子”是在2010年出生。
小郭通过系统查询获知,这两个孩子的出生证明,都是在今年2月办的。 那么,自己当了“父亲”,“母亲”又是谁呢?小郭了解到,孩子的母亲就是他先前同居女友。无疑,这将对他今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据了解,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需要父母的身份证、准生证,而当时小郭的身份证正在补办期间。令小郭匪夷所思的是,在没有身份证原件以及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对方怎么办出了出生医学证明呢?而且,未经自己同意,他成了孩子的父亲?
之后,记者和小郭来到肥乡县妇幼保健所。因为单位没电,保健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查询,但是,她对小郭的情况较为了解。她说,小郭将情况反映后,他们便立即召集孩子分娩所在卫生院、办证员以及孩子母亲进行了详细询问。据其了解,当时来申报孩子出生证明的,是孩子的母亲一方具体办理。出示的书面程序并无问题,虽然没有小郭的身份证原件,但有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本原件。而且,虽无结婚证,但女方出具了“公证书”,证明孩子的父亲就是小郭。
按照当地风俗,男女双方虽没有申领结婚证,但经过传统意义上的“典礼”,在村民们的意识里两人就是夫妻关系。对此说法,小郭予以认可,但他不承认曾有所谓“公证”。
按照保健所的观点,整个申领出生证明程序过程并无过错。但鉴于事情已经发生,保健所表示,小郭可以提出申请,然后,将依据程序对出生证明予以撤销。如此,小郭便与两个孩子没有了任何关系。
据介绍,在医院出生的孩子,依据出生医学记录以及相应的身份信息,即便没有结婚证和准生证也能申领出生医学证明。但或许孩子的母亲不懂政策,故孩子出生了好多年,一直没有申领。这次申领正是为了方便落户。
此外,记者来到女方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这起事件他也清楚一二。据其所知,户口并未落在小郭名下。
目前,卫生院、妇幼保健所等方面正在积极协调,待出生证明撤销作废,然后女方重新申领出生证明,再次办理落户手续即可。这样一来,无论医学证明还是户口信息,均将与小郭无关。
“奇葩证明”如此多 铲除滋生土壤是关键
河北沧州的张女士患直肠恶性肿瘤后申请重症报销,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却不能单独作为申请的依据;户口已经迁至廊坊燕郊开发区的刘先生想给自己孩子办理新生儿落户,还需回原籍河南省开具婚育情况证明……陷入“死循环”模式的各类“奇葩证明”让他们烦恼不堪……现实生活中,类似“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太多了。办理结婚登记民政部门要求开“单身证明”,找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开“无犯罪记录”证明,换残币银行要求开“非故意烧毁钱币”证明,想开出租主管部门也要司机开“3年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还有的拿着毕业证要开“学历证明”,拿着学生证要开“学生证明”。
这些看似笑话的奇葩证明,一方面折射出某些政策制定者逻辑思维的欠缺,为了防止假文凭出现,要求出具“学历证明”,却不知道“学历证明”比毕业证更好伪造;为了防止重婚,要求出具单身证明,却不知道到底谁能证明其是单身?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部门的懒政思维,原本部门之间沟通一下或者上网查询就能核实的问题,却要当事人跑断了腿去开证明。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和油水,如果不是一些部门要证明,那些靠证明生存的认证机构如何生存?那些写个证明盖个章的人如何捞得油水?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及其19人团队作了一份调查,收集了103个与人生不同阶段相关的证件,并绘制了一个“人在证途”的图表。
这些证件包括:准生证、户口本、毕业证、执业资格证、退休证……曹志伟的团队将这些证件、证明大致分为六类:身份证明类、学历证明类、工作证明类、家庭(婚姻)证明类、财产保险证明类、生活证明类不仅办证多,办证过程也十分繁琐。据该团队调研,办这103个常用证件,需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而且,同样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部门重复提交。根据统计,办理这些证件,户口本要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要提交73次。
“奇葩证明”为何频频出现?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王春城认为,目前不少办证程序过于繁琐,不同地区、单位间协调性不足,甚至在程序上互相矛盾、互为前提,让办事陷入一个“死循环”。“除此之外,行政部门服务意识不足,所需材料交代不清楚,也常常造成办事人员重复跑腿。”王春城表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更多规定、更严格的程序是有必要的,但人为设置办事障碍、索要“奇葩证明”等情况则应杜绝。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一张“奇葩证明”,烦恼的不仅是办事群众,作为基层政府机构的乡镇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同样对需要开具的各种证明材料伤透脑筋。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路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材料,比如婚育证明、居住证明等是可以按照正常程序开具的。但对于一些涉及财产或者居民比较私人的、我们无法证明的事情,也很为难。 有些部门之所以要证明,就是因为这些信息不掌握,让你去取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的办事成本。”
著名时政评论员田奇庄认为,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滋生各类“奇葩证明”的根源。如何铲除滋生“奇葩证明”的土壤?如何让政府既不懒政又不多事,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不管?唯一的做法就是简政放权,政府部门列举权力清单,权力清单上没有的事,政府一律不能管,权力清单上列举的事政府必须管好。当然,简政放权、权力清单应该透明,还应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监督落实。权力关进笼子了才能不任性,权力不任性了,百姓才能走出“证明”的迷魂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月15日,国务院公布的《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提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要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管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问题。
2014年,河北省取消本省行政监管类审批事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267项减少到687项。2015年,河北省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项,同时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6月底前全面完成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
对此,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副所长梁跃民分析,“奇葩证明”的出现说明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的现象比较突出。他建议,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要做好公民信息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尽快建立公民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不同部门间的内部信息共享,同时谨慎处理可能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等问题。“让网络大数据真正服务职能部门和办事群众。”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