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辞职已成潮?》专题报道之八

前法官陈特:为自己活一回

   过去美丽时光 顺着海浪
   流向未知远方 跟过去做个了断
   让我的心去流浪 我要离开这地方
   而我却一错再错 离开你也是错
   我只能这样做 也请你原谅我这样做
   我们曾经爱过 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纵贯线乐队《公路》
     其实在刚开始准备采访陈特时,我内心是拒绝的。正值网络上热转的辞职信《世界这么大 我想去看看》炒得火热之际,要知道现如今,从体制内勇敢辞职,那可是既有能力又酷炫的象征呀!
   虽然内心拒绝,但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采访当日,我还是早早来到了陈特的新东家——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我还有个会没开完,您稍微等我下。”陈特一阵风似的出现在我眼前,身着整齐的衬衫、笔挺的西裤,面带着热情的微笑。“嗯,像个律师的样子。”这是我对陈特的第一印象。“大厦六层有个空中花园比较安静,我们去那里聊吧,方便你录音。”陈特箭步走出会议室,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早已经按好了电梯。从严肃的律所移步到具有西方风情的绿色空中花园,陈特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大厦这里的产权属于谁呢?”“对,他就是律师。”我心里暗想。


“让我的心去流浪 我要离开这地方”

   2015年4月10日,年届四十的法官陈特辞职了。14年前,25岁的陈特从人大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北京高院,这一呆就是14年。前十年,陈特一直在民一庭工作,从事房地产、建设工程、劳动争议、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2004年做道路交通侵权的调研课题,取得北京市法院系统课题一等奖, 2005年做的医疗侵权课题也是一等奖,后来在2010年又取得了一次一等奖,总共获得了三次一等奖。可以说,在一线工作的10年是陈特意气风发的10年。
   之后的4年,陈特被调到督查室从事事务性工作。“不能从事审判,业务口的会议也参加不了,感觉自己的业务知识在逐渐消磨。”接触不到审判工作令陈特很苦恼。“我的目标是做专家型的法官。从来没有过在法院几年之内要当上庭长、院长的目标,这始终不是我的追求。”陈特坦言道,“进入员额制是要挑选最优秀的那批法官,我以前很优秀,但是脱离审判工作4年了,该怎么考核呢?”正是这种担心令陈特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宝爹真的辞职了。上周五是在法院的最后一天。身为24孝孩奴的宝妈,破例没有急火火赶回家陪宝,而是赶到北京高院接宝爹。看着他捧着好多东西从武警站岗的法院一步一步走出来,此后再进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不知道这个外表平静、眼神坚定的男人内心深处,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波澜壮阔。研究生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做了法官,一切顺理成章又符合父母心意。工作按部就班而一眼能看到尽头,老婆不那么乖巧也乐得安逸不求富贵只求陪伴,儿子帅气又可爱,人生似乎也就如此了。不过,他这颗不甘平凡的心一直在躁动,很早以前就想离开,只是我一直觉得,内心无比骄傲的他,也许不适合外面的世界,而父母的期望也成为他踟蹰的最大理由。2014年年末,当宝爹再次提出辞职时,我决定支持,接近不惑之年的男人,该为自己而活了。”这是陈特妻子在微信朋友圈发的状态。 
   递交辞职报告后,北京高院领导先后和陈特谈了三次挽留他。“熟悉我的领导认为辞职很可惜。可是我认为,如果再发展下去,与我的目标与理想将渐行渐远。”


“我只能这样做 也请你原谅我这样做”

   “贺主任您好,向您汇报件事。我辞职了,今天是在法院上班的最后一天,下周去新单位——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报到。非常感谢领导在我法院工作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心!陈特。” “祝贺你作了一个新的选择!我相信,一个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闪光的!”直到今天,陈特手机里还保存着他和最高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互发的短信。
   给我看他们之间的信息时,陈特提高了音调,有些激动地说:“这个短信让我印象很深刻,贺主任说得非常好,他并没有说做律师好还是做法官好,只不过你作了一个新的选择。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鼓励,我也想证明给大家,一个法律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刻苦,都可以做到最优秀。”
   辞职后的陈特没有做简历,也没有通过微博发布求职消息,而是通过熟人介绍,尽量接触优秀的律所管理者,他的目标是接触50个优秀的律所管理者。“这是我一贯的方式,那就是不浪费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求职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把这个学习效益最大化。”最终选择德恒律师事务所,陈特认为最关键的德恒所理解他的需求。“德恒所是一家传统名所,但是它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管理者的理念很新,面试我的执行主任甚至谈到了我运营的公众微信账号,谈到了公众微信账号的品牌定位等问题,它替我个性化地打造了一个职位。这是我求职过程中唯一遇见的。” 
   已经做了两个月“实习小律”的陈特在面对工作身份转变时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水土不服。“律师和法官虽然职业差别很大,一个是机关的公务员,一个是法律的服务业,但都要接触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只不过角色不一样,以前做法官是要进行集中裁判,现在是为一方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或者从事非诉的工作。”而对于“出走”法院的陈特来说,能够接触到实在的案例让他永远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我们曾经爱过 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陈特辞职后在微信上组建了一个离职法官群,到现在共有25人。“我挑人很严格,尽管大家出于不同原因辞职了,但对法院系统还都葆有一份情怀,大家在群里互相分享正能量。”谈到法官情怀,陈特放慢了语速,若有所思地说:“我喜欢做实务工作,毕业后就在法院做法官,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还在审判岗位,我应该不会辞职。”
   辞职后的陈特先后多次实名接受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杂志等媒体的采访,无意间变成了一个热点人物。“很多人都说,陈特你挺会策划炒作啊,但我知道,大家只是把我当成了辞职法官的代表,我也有责任向公众说明法官辞职的真正原因。”
   由于行业规定,陈特辞职后的前两年还不能出庭,但陈特一刻都没有停止对于工作的摸索。“现在我也在寻求一种定位,前半年广泛接触业务,从零开始向同事和团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寻找自己的标签亮点,将来集中精力在一两个领域作出自己的成绩。”说这话时,我看到了陈特坚定的眼神。 
   陈特现在的“海坛特哥”微信公众账号从2014年2月26日开始运营,到现在已有两万三千多粉丝,辞职后他仍旧坚持每天推送一篇“干货”,内容也由于身份转变的原因有所不一样,但现阶段繁重的工作压力让陈特稍感力不从心。“我计划招个公众号助理,分工是专业化的基础,只有专业才能确保微信公号的品质,要让用户一如既往有好的体验。我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海坛特哥网络工作室’。”
   采访完陈特回家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样戴上耳机边走边听音乐,当听到纵贯线乐队的这首《公路》时,心里不由得一惊:这曲风不就是为现阶段的陈特量身打造的吗?已经从北京高院辞职近两个月的前法官陈特虽然跟过去做了了断,但并没有徘徊,丝毫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