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法治“芜”优的最新南陵图景

  三国周郎、古籍法令化为新时代普法载体;调解土专家、“心连心”调解成为乡村安全稳定器;社会帮矫人、司法所干警变为社矫对象贴心人……古代名将也好,今日贤人也罢,他们如今都是安徽省芜湖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法治‘芜’优”当之无愧的忠实践行者。

  芜湖市已连续4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2022年12月14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随“政法综治江淮行”采访团来到了芜湖“中国青桐源,快递科创城”南陵县,一览“法治‘芜’优”最新图景。


  古为今用,助普法“芜”优

  谁能想到,《三国演义》中“既生瑜,何生亮”的主角周瑜在千年之后成为“普法明星”?南陵人对三国文化情有独钟,对奎湖练兵地、周瑜点将台、小乔墓、乔村、黄盖墓等遗迹传说如数家珍。

  2018年,南陵县立足自然禀赋、人文积淀,举办春谷长(相当于县令)周瑜与法治南陵建设研讨会,一体化打造周郎法治平台、载体、作品、人物、单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助推法治南陵实现新跨越。

  “纵然是三国鼎立、烽烟四起,春谷百姓富足安康,为官一任造福一地,周郎法治千古美名扬……”由周郎法治文化艺术馆馆长黎晴演唱的《周郎法治美名扬》在南陵县传开。艺术馆位于南陵第一大湖奎湖湿地公园东南侧,分设法润春谷、名将周瑜,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法治南陵、硕果累累等板块。馆内陈列了多件在全国范围征集的书法、歌曲、儿童漫画、诗歌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源自群众又由群众传播。南陵县发动群众自编自演、自弹自唱,已连续开展4届“12·4”大型法治文艺汇演。

  《周郎法治美名扬》唱出了南陵人对法治的心声向往;《周郎法治画册》定格了法治南陵经典瞬间,展现了法润春谷生动画卷;《我的法治故事》汇聚了百余位南陵法治人所思所盼、所谋所为的点滴;《周郎法治典型案例》再现了南陵执法人严格执法、柔性执法的担当和情怀;《柳暗》《青苗》《安居》《隔壁邻里》等一批自创的精品力作,获国家级、省级表彰……

  2020年8月21日,安徽省依托“一五”“二五”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张伯英、张家伦的感人故事,在南陵县家发镇板石岭建成第一家农民普法馆。室内陈列以“三农”问题为主线,分农业法治厅、农村法治厅、农民法治厅、两贤普法厅,以文件、文字、图片、动漫、案例、实物、书籍等元素媒介,保留生产生活气息,强化场景体验,展示农业、农村、农民和地方法治文化进程法律知识。截至目前,共接待农民群众参观达5890余人次。

  为全面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和全民守法基础,南陵县构建涵盖组织领导体系、制度规范体系、要素保障体系的“三大体系”。配强普法力量,选聘46名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组建县“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宣讲团、青少年法治宣讲团,年均开展以案释法活动100余场次。他们围绕民法典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和振兴乡村、护航成长等主题普法活动,利用法治课堂和社会实践开展青少年普法。


  群策群力,让解纷“芜”优

  采访团到许镇镇黄墓村“老曹调解工作室”时,只见四位村民正喝着茶听“老曹”咨询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工作室内开着空调暖风徐徐,进门右手边的书架上都是关于农村常见的各类问题的资料。

  “老曹”名叫曹优根,去年年底来到黄墓村担任驻村干部,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将各类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许镇镇黄墓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主动和帮扶单位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在全县率先成立黄墓村“百姓评理说事点”和“老曹调解工作室”。

  南陵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43.11万人,下辖8镇、147村、25个社区居委会,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南陵县积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调解多元化、复议规范化、应急精准化为要求,在立足“五强五访”(强党建、强组织、强作风、强网络、强监督;走访常态化、遍访精准化、接访制度化、回访实时化、察访规范化)新时代群众路线基础上,南陵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加强府院、府检联动,有效发挥县司法局、信访局、法院“3+X”职能作用,规范建设县矛调中心,实现访调诉深度对接、矛盾多元化解。

  “当纠纷当事人来到工作室请求法律帮助时,我们都以最热情的姿态接待他们,调解之前先与他们谈心,详细倾听他们的陈述,了解他们的最终诉求,在找准纠纷的症结之后,拟定切入点开始调解。”调解员沈为人介绍道,“心连心”调解方法是其“制胜法宝”。自2022年4月沈为人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了100多起矛盾纠纷,且都已实际履行到位。

  同样,扎根何湾镇龙山村的第一书记胡太平,20多年来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调解工作法,通过奉献精神赢民心、平等协商聚民心、保姆服务暖民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当地的“调解土专家”。

  2020年以来,南陵县成功调解较大矛盾纠纷2707件。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为目标,对适用调解的案件能调尽调,已办结复议案件26件,通过调解,申请人主动撤案10件,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达100%。


  暖心帮教,令社区“芜”优

  “社区矫正人员实际上就是在社区服刑的人员,如果他们离开服刑区域,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报警。”南陵县司法局局长章任表示,虽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但他们也有另一套“攻心之策”,让社矫人员自愿留在社区安心服刑。

  2020年11月,南陵县司法局在安徽省司法厅指导下,以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关于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为根本遵循,紧扣村(社区)职能定位,立足南陵实际,坚持先行先试,修复融入之路,深入探索村(社区)两委协助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目前试点经验已在全省铺开。

  南陵县常年有近400名社区矫正对象,情况比较复杂,既有交通肇事和赌博返贫人员,又有癌症、艾滋病等特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他们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又有重新犯罪的冲动,再犯罪风险高。本着对矫正对象很熟悉、很信任的原则,南陵县司法局深挖社会资源,动员村(社区)的老党员、老教师和退休村(社区)干部等积极参与,由村(社区)两委推荐,组成了一支近300人的帮矫人队伍,让日常矫正工作多了一双眼、多了一双手、多了一双腿、多了一颗心,进一步提高了矫正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南陵县完善机制,紧扣村(社区)以及帮矫人等主体,绘制“村(社区)两委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帮矫人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规定了村(社区)两委的21项职能和帮矫人17项职能,涵盖了社区矫正对象从评估、入矫、在矫、解矫的各环节。同时,搭建信息研判和问题处置平台。试点以来,分别处置细小、一般、重大问题346个、109个、35个,保障了相关问题早发现、快解决。

  南陵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村(社区)两委协助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将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向试点工作集中,作为特殊人员管控经费,按每名矫正对象600元/年的标准,将24万元的试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季度打卡发放给帮矫人。同时给帮矫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消除后顾之忧,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开展帮矫工作。

  据悉,2021年全年南陵县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0,共心理疏导21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15起,帮助就业创业86人,临时救助53人,协调子女入学8起。2021年10月,南陵县许镇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2022年12月14日,南陵县委书记李新宇在“政法综治江淮行”座谈会上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全力做好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市域南部现代化副中心人民城市、‘强优美富’现代化美好南陵提供有力政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