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警长在忙啥?

-- ——陕西新城:“院落警长制”促平安建设
  刷手机的时候,马涛总是会下意识地先到华清学府城36号楼的业主群里转一圈,虽然他并不是这栋楼里的业主。
  有人在车库里遛狗,而且不牵绳,不捡拾狗粪。“无狗派”与“养狗派”在群里激烈地争吵起来。有人@了马涛,请他来评评理。虽然在群里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但马涛还是决定第二天抽时间到小区跑一趟,和业主们见个面,共同协商怎么解决这一顽疾。
  华清学府城是一个超大社区,46栋楼,住着8334户、三万多常住人口。分管华清学府城的社区民警只有一名,如果他要挨家入户走访一遍,可能需要两年。但是现在,18位院落警长进入到这里,分担了他的工作。
  瘦瘦的马涛是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政工科科长。从2021年3月分局实行“院落警长制”开始,马涛就又有了另一个身份:华清学府城36号楼的院落警长。新城分局一共800多名民警,和他一起成为“院落警长”的共有777人。除巡警大队、便衣大队等以打击街面犯罪为职责的业务大队之外,所有机关民警都兼任了一个院落警长;而派出所的所有人,甭管所领导、内勤还是刑警,也都像社区民警一样,有了一块自己名下的院落“责任田”。
  数据显示,“院落警长制”在可防性案件降低发案率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2020年,新城区所有院落共发入室盗窃247起、盗窃电动自行车395起、电信诈骗736起;2021年,这三类案件分别发案115起、161起和302起。同比入室盗窃下降53.44%,盗窃电动自行车下降59.24%,电信诈骗下降58.96%。而截至2022年12月27日,2022年这三类案件又比2021年同比分别下降52.17%、45.34%和2.98%。而与此同时,政工科还发现,民警收到的锦旗、感谢信也成倍地增加了。

  那么,这20个月里,院落警长们都忙了些什么呢?


  平安不出事
  2021年5月,新城公安分局挑出一批发案多、秩序乱的重点院落,作为硬骨头来啃,征集“擂台警长”。幸福中路派出所刑警贺阳阳,就揭了“英雄帖”。
  在华清学府城的19名院落警长中,他这个“擂台警长”,就成了一只领头羊。最火的时候,他加过58个群。业主群之外,还有各种团购群。贺阳阳的反诈宣传,素材大多来自所里的现发案件。在一二百字的文字里,贺阳阳会说明受害人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等,提醒破解此类诈骗的办法。“本人公开承诺,24小时接受反诈咨询来电。”自打贺阳阳亮出他的“王炸”承诺,他就“生意”不断,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一次,凌晨一点多,一位单身妈妈给他打来电话,声音颤抖地说,刚刚接到一个自称外地警察的人打来的电话。对方几句话,就把她吓毛了。想起群里有个真警察,单身妈妈说是去给孩子倒杯水,悄悄跑到卧室给贺拨打了这个电话。贺一听,就知道这位妇女遇到了自称“公检法”的那种骗子。他让妇女把手机开成免提,拿过去,让他直接跟骗子过招儿。结果不用说,那骗子骂了贺阳阳一句,立马就挂断了电话。
  当上东五路卫民社区的擂台警长时,张智勇是分局治安大队的民警。警校刚毕业时,张智勇就在卫民社区当过四年社区民警。回到卫民社区,好多群众一眼就认出了他。有位原先在这儿开诊所的牙医,现在把诊所开到了别处,但人还住在卫民小区。张智勇跟牙医一聊天,得知牙医买了一批粽子,正准备在端午节前回馈老顾客。听说张智勇打算做一次反诈公益宣传活动,牙医一口答应,赞助他十箱。 “包紧肉粽子,捂紧钱袋子!”分局李浩局长灵机一动,给粽子上的小贴士想出了这样两句广告词。拿到小贴士,张智勇和社区干部们从下午一直贴到了晚上。第二天,十箱2000个“反诈粽子”在卫民小区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一天下来,网上新闻的点击量,竟然超过了1900万次。
  太华路八府庄园是新城区最大的回迁安置小区。24栋楼住了9300余户、35000常住人口。因为年发盗窃电动自行车案9起、入室盗窃发案7起、电诈发案43起,八府庄园被分局列为重点整治院落。太华路派出所教导员代表支部揭榜打擂,但是,八府庄园擂台警长实际上却是由五名所领导和三名内勤来共同担任的。集体擂台警长直接对保安进行培训,完善巡更制度,要求保安晚上逐楼巡逻。后半夜,保安还会走出大门,对门口的电动车停放区进行巡逻。针对小区内长期存在的电动车飞线充电隐患,警长们和社区、物业联系,在小区不用的边角空地和一部分不影响容积率的绿化带处,增设了十几处“充电位”,解决了群众的停车难题;针对电动车上楼的老问题,警长跟物业一商量,在小区电梯里安装了“老年座椅”,这下,不光阻止了电动车上楼,还真方便了腿脚不好的老年人呢。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八府庄园在擂台警长上任一年后,就交出了这样的一张成绩单:院落盗窃电动自行车年发案6起,年度同比下降33%;入窒盗窃发案1起,年度同比下降85%;院落电诈发案19起,年度同比下降了56%。
  
  矛盾不上交
  楼上反复漏水,楼下就一再给楼上提意见。楼上是房东,房子是通过中介往外租的。因为楼下不断“骚扰”,楼上就有了气,索性不租也不修了,连楼下的电话都不再接。看到楼上仍在往下滴滴答答地漏水,楼下这家就要崩溃了,只能反反复复去找物业。这个飞在空中的“红绣球”,就正好让幸福嘉苑刚上任的院落警长党晶给接住了。
  楼上这家不理楼下,却不会不理民警的。党晶第一件事,是先把双方约到一起,心平气和地协商怎么解决问题。其间,当然少不了再去两家察看漏水情况。管子反复修过多次还漏,就要找更高明的维修师傅来。楼上户主打一圈儿电话,真就找到一个专业的维修公司。人家带着设备过来一测,排除了管道堵漏、滴漏等问题。原来只是角阀需要更换一下,花不了几个钱。
  角阀换过,水管通了,两家的怨气也就消了。从这起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党晶也收获了成就感。
  如果说幸福嘉苑这起漏水事件只是影响了邻里关系,那么,西三路社区小超市里的漏水事件,可就针尖对上麦芒,非得赔出钱来了!
  一栋临街的二层楼,上面开宾馆,下面的房子被分租出去。渭南人老王租下十平米的一间小店,开了个小超市,也卖烟酒。怎么就发水了呢?原来,楼上的小宾馆合同到期,不租了。老板找来装修队,准备重装后另租。施工队砸墙时,为降粉尘,就用水管子在屋里乱冲一气。却没想到,水漏到了楼下,不仅泡坏了人家小超市的监控显示器和木地板,还泡了人家的香烟。一算损失,老王急了,找了四五个亲戚,上楼阻止施工。工人报警时,正好赵炜在所里值班,就把这事儿揽了过去。他是西三路社区的社区民警,也是这里的院落警长。
  事实虽然清楚,但双方对被浸泡香烟的价值和暂存地点,却存在异议。由于受损香烟数额巨大,赵炜建议,先将香烟封存,由烟草部门鉴定真伪和价值后,再作评判。这么多烟存在哪儿呢?赵炜说,就存在老王的店里。老王的监控显示器不是给泡坏了吗?没错,显示器坏了不假,但监控还是好的。这期间如果老王要做手脚,监控会记录下一切的。
  正值国庆假期,第二天,赵炜还是联系到了烟草部门,对这批被水浸泡的香烟真伪和价值进行了正式评估。烟是真的,价值七万余元。装修方包工头小刘认错态度挺好,可拿着人家烟草部门出具的估价单,却像霜打了的茄子。本想趁着节日打工挣点钱,却没想到闯了这么大个祸。虽然也知道老王小本生意不容易,但小刘双手一摊,表示实在是筹款有困难。
  本来,把该做的工作都做了,民警调解不下去,可以让双方自己到法院打官司。但是,设身处地为双方着想,赵炜还是决定,尽量在自己手上把矛盾化解。为此,赵炜联系了小刘所在的公司,跟人家讲明了情况。小刘公司答应,节后可以按公司规定,进行内部责任划分,落实部分赔偿金。再让小刘找朋友借钱,小刘就爽快多了。
  在赵炜的见证下,小刘借来七万多元,赔偿给了老王;老王店里那些泡过水的香烟,则归了小刘。小刘认为,这些烟还能抽。
  
  服务不缺位
  手机里,微信零钱少了54块钱。李奶奶让华清学府城楼院警长贺阳阳帮她查查,看钱去哪儿了。
  54块钱不够立案,但贺阳阳还是像接了一起刑事案件一样,认认真真帮她去查。从消费记录上看,这54块钱是在小区门口一家小商店花的。但李奶奶一口咬定,她这些天根本没在那儿买过东西。贺阳阳再去店里问店老板,人家答复:这54元买的是香烟。“案子”很快告破:原来,是李奶奶老公揣上她的手机,悄悄出去买了两盒烟。
  经侦大队民警杨光担任院落警长的地方,是韩森寨百货公司家属院。老家属院,就一栋四个单元的老楼,稍有办法的人早都搬出去了。除了租房子的外地人,剩下的都是些年过七旬的老人。楼老了,给这栋楼供水的水泵也老了。据居民们反映,五楼以上水量就很小,早晚高峰更是经常没水。一遇下雨天,水窖就积水严重。水龙头一开,流出的水都是浑的。家属院没物业,就几位还算身体好的老头儿在管事儿。也问过换水泵的事儿,一听说至少得两三千,就打了退堂鼓。没人愿意摊这笔钱。
  杨光来这儿当院落警长,就想给大家办点实事儿。韩森寨百货公司早改成了家具城,他去找家具城老板,人家也挠头,家具城没人会修水泵呀。杨光不死心,又给自己一朋友打电话咨询。朋友在钢贸市场做生意,却知道朱宏路的机电市场有卖水泵的。找到卖水泵的,不就知道谁会修水泵吗?顺着这个思路,杨光人托人,终于找来了两位会修水泵的工人。大热的天,俩工人师傅干了好几天。杨光一旁陪着说好话,边把自己买来的冰水不断地给人家递。虽然欠下了朋友一个结实的人情,但杨光觉得值,因为总算为院子里的老人们干了一件好事。
  杨光再进院子,老远就有人笑着跟他打招呼。再让老人们在手机上安装个反诈App,就跟玩儿似的。老人家准定把手机递给他,由他去操作。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一名高三女生,平时右耳戴助听器,左耳戴人工耳蜗外机。初冬的一个下午,放学后,她先坐公交、再倒地铁回家。当她从保税区地铁站出来后,发现人工耳蜗丢了。对于这位女生来说,耳蜗就是她的耳朵。这只人工耳蜗价值28万元,她的妈妈已经无力为她重新买一个耳蜗了。
  作为社区民警兼第二聋哑学校院落警长,孙真在学校群里看到,老师、同学们都在帮忙寻找这个人工耳蜗。这时,已经是耳蜗丢失的第四天。家长、老师已经请地铁分局、公交分局的公安民警帮忙,调取过公交车和地铁的监控,统统没有结果。这天是周六,孙真就向一起值班的刑警康豪求助。康豪请丢耳蜗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来所里,马上开始调取视频。既然没在公交和地铁上丢,他和同事就把女孩儿从离校到公交站的这段“空白段”,进行重点摸排。
  经过四名民警三小时的不间断寻找,终于发现了那段宝贵的视频。原来,女生在乘坐公交车前,从她左侧上衣口袋往外掏公交卡时,将口袋内的耳蜗带了出来,掉在了地上。两个小时后,耳蜗被一名穿黑色棉袄的中年妇女捡走了。根据公交车牌号和那位妇女扫码上车的信息,康豪和同事几经周折,最终在长安区找到了她。原来,这位妇女并不认识耳蜗,以为捡到的是一个蓝牙耳机:“你们来得真够快。再晚两天,我说不定又把它给扔了呢。”
  秋季里,有天韩女士正做饭,突然发现85岁的婆婆不见了。婆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韩女士到处找不见,只好到韩森寨派出所向民警求助。
  走失的老太太是北张家园小区的,派出所刑警刘行正好是这儿的院落警长。经过近3个小时不间断刷新查看视频监控,刘行发现走失老人在环城东路出现。值班组民警和家属赶快赶往现场周边寻找,但人海茫茫中却与老人擦肩而过。
  天色渐晚,室外气温不断降低,家属越来越焦虑不安;刘行和同事追查搜寻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增大。坐在电脑前,刘行他们紧盯监控,不断刷新画面。晚上8时许,他们终于在火炬路附近,发现了老人的身影。此处距离上一个“露面地点”,已经有六公里远了。最终,刘行和家属们在与火炬路相邻的建工路某小区附近,将走失老人找到。这时,距离老太太走失,已经有10个小时了。
  还好,老人身体还没大问题,大家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