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地方两会”系列报道之四

红色文化+社会治理:平安江西建设走出新路子

  2023年1月11日,江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英雄城南昌开幕。会上,江西省省长叶建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江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9%、38.1%,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分别达98.71%、98.07%,连续3年在国务院对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连续16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安全”一词共出现了28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江西创新红色治理、加强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深化源头治理,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具有江西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探索出“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模式,“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等一系列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叶建春省长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整体安全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
  
  平安——江西有“新名片”  
  平安,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思维、改革创新,推动平安江西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十年间,平安已成为江西的一张新名片。
  十年来,江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对23884件重大决策事项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持续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实现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命案数、较大交通事故起数“四下降”,公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96.14%上升到2022年的98.71%;十年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中心23234个,建成智能安防小区10238个,230余万名平安志愿者、617万名法律明白人、8万余名网格员活跃在平安建设一线,筑牢平安江西根基;十年来,全省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由2012年的95.8%提升到2021年的99.76%,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3年1月1日,《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平安建设的内涵不断拓展延伸,顺应了民需;《条例》明确了工作机构和职责,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条例》明确将考核“指挥棒”交到群众手里,体现了尊重民意的鲜明导向。届时,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回首过去,我们心怀感恩;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期待。在江西省政协委员、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兵哥送菜”创始人陈堃源的眼中,“平安”不仅是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更是企业之需、百姓之福、发展之基。
  陈堃源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履职为民,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建言献策,并积极宣传平安江西建设取得的成效,提升公众知晓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代表委员有“新期待”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叶建春省长在报告中指出:成绩来之不易,前进道路上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安全保障有待加强。
  江西省人大代表、玉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常青比较关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他经过调研,建议以诉源治理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推动设立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化解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张常青介绍,玉山县作为上饶市社会治理的先行地,为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率先建立“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暨社会治理中心。一年来,玉山法院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诉源治理新实践,将2973起矛盾纠纷成功化解于诉前,诉源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为提升诉源治理的效能,张常青结合“玉山实践”提出了六项破困之策:紧盯“协同度”,部门联动再深化;紧盯“参与度”,社会组织再动员;紧盯“精确度”,解纷力量再配置;紧盯“热忱度”,奖励激励再加码;紧盯“畅通度”,信息平台再整合;紧盯“信任度”,群众认可再升级。
  江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南昌市第一医院院长乐爱平今年则依旧关注民生健康话题,他提出了“构筑新冠救治防线”“大力发展医疗机构制剂”“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个提案,还提出了“医疗机构急救用血供应保障”“医疗美容需要‘美’规‘美’矩”两条社情民意信息。
  乐爱平介绍,建立健全江西省采供血机构血液预警与统一调度机制,可保障医疗机构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输血治疗需求及生命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最基本的公共安全。江西省人大代表李定强介绍,目前,江西省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两个平台,但由于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以及网络平台销售者对农产品追溯的认知程度还不够高,导致纳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且实施可追溯的主体占比偏小。
  李定强认为,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追溯体系一端连着生产者,一端连着消费者,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对农产品快速有效监管。为此,他建议建立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沟通协作联动机制,执行农产品凭合格证准出、市场查验合格证准入的全链条监管机制。
  民建江西省委会亦建议建立和完善严格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江西省政协委员、民建南昌航空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杨海军在代表民建江西省委会发言时建议,建立和完善严格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中成药生产企业购进中药材来源追溯,对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生产流通渠道进行详细登记,做到“有源可溯”。同时,加强中药饮片的含量检测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加快推进中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对生产经营伪劣中药材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让行业“害群之马”没有生存空间。
  
  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平安江西有“新部署”
  在2023年的工作安排中,叶建春省长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坚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同时,就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等方面进行详尽安排。
  一个月来,江西省公安厅、省减灾委等单位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纷纷作出安排。
  1月19日,江西省能源局印发了《2023年全省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确立以“切实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根绝重特大事故,其中油气长输管道领域继续保持‘零事故、零死亡’态势,确保全省能源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工作目标,提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等19项重点任务。
  1月20日,江西召开全省公安局长会议,强调要以系统观念推进更高水平和谐平安江西建设,进一步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1月28日,江西省减灾委印发了《江西省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对救灾款物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等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要求健全责任体系,提升防治能力,提高监测水平,做好物资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叶建春省长在今后五年工作总体构想中指出,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任务,平安江西建设正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阔步向前。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