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走近地方两会”系列报道之一
河北两会来了“雄安团”
编者按
每年的1月,被称为地方两会季。地方两会也因此被视作全国两会的“序章”。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各省区市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区域实际,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场景。“乡村振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公共安全”等成了地方两会的高频词。各地代表委员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地方建设,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如何实现转变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开幕之前,本社记者走进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等地两会,让我们一起跟随各地“开局之年”春的脚步,聆听各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铿锵足音。
2017年春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策,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23年,当又一个春天来临之际,在河北两会现场,雄安新区代表团首次登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这是雄安新区历史上第一次独立组团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也是雄安新区历史上直接选举产生的第一批省人大代表。
“雄安团”首次亮相
1月11日上午,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省会河北会堂隆重开幕。肩负河北省7500万人民的重托和期望,700多名省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在今年的河北两会上,“雄安团”备受瞩目,这是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组成“雄安团”参加河北省人代会。
2022年12月27日,雄安新区三县人大发布公告,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出席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均已依法选举产生,共计17名。记者注意到,雄县7名,容城县4名,安新县6名。17人中,2人是少数民族,3人是女性。
记者了解到,“雄安团”代表来自多个行业,既有政府工作人员,也有基层代表;既有从北京“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管理人员,也有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医务工作者。
1月10日,出席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雄安新区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会议推选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为雄安新区代表团团长。张国华在雄安新区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今年是雄安新区历史上第一次独立组团参加省人代会,今天是雄安新区代表团第一次召开全体会议;大家作为雄安新区历史上直接选举产生的第一批省人大代表,要提高政治站位,要认真审议每个报告,切实做好选举工作,正确行使代表权利,投好自己庄严而神圣的一票,树立雄安新区代表团的良好形象,展现出雄安新区代表的水平和风采。
“雄安团的氛围非常融洽,大家一起共同讨论报告,共商雄安建设千年发展大计,碰撞出许多亮点和火花。”河北省人大代表、雄安宣武医院院长李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位来自雄安新区的省人大代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认真履职。
李嘉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提出许多助力雄安新区发展的建议、议案和提案,深刻地感受到全省对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服务好雄安新区发展的信心。
会场外,雄安新区代表团的代表也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集体采访中,3位代表在聚光灯下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成效,其中两人来自雄安新区。
“雄安团”代表话发展
第一次独立组团参加河北省人代会的“雄安团”,虽然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但这些省人大代表是助力雄安发展的坚实力量,聚焦的话题都是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雄安新区拔地而起。”
“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
“今后五年,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2023年,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
今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从框定布局思路到部署重点任务,对雄安新区今年和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系列安排,描绘了发展蓝图。报告对雄安新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让来自雄安新区的代表们信心倍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决心更加坚定。
在代表团审议现场,代表们聚精会神议报告,畅所欲言谈发展。审议现场,氛围热烈,围绕雄安新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深入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备受与会代表关注。
“我们必须全面紧起来、奋力跑起来、抓紧干起来。”雄安新区代表团团长,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代表在发言中说,2023年,雄安新区要在实现2021年“拉框架”、2022年“显雏形”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展五新”目标:新形象基本形成、新功能基本建成、新产业加速发展、新人才高度聚集、新机制全面构建。牢牢把握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的“生命线”,着力形成“城市很美丽、人民很文明”的新形象。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金昌代表表示,今年将坚持建设服从规划、进度服从质量,聚焦项目建设“生命线”,同步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置房、生态绿化等各类项目,统筹推动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平台开发,集中精力推进启动区和第五组团建设,推动“雄安湾”和“双谷”建设,尽快展现“新形象”,加快R1线、雄商和雄忻高铁、雄安国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为全省投资增长作出新贡献。
雄县位于雄安新区东部,是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域,更是承担着践行新发展理念,引领、支撑雄安新区淀东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雄县县长付红瑜代表说,雄县将聚焦新区“展五新”目标,以“抢抓机遇、融入大局”的战略导向、“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工作作风,全力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擦亮蓝绿生态底色、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雄安场景落地落实。
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雄安新区代表们认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大有可为。
人代会上的雄安声音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雄安新区代表团代表认真履职传递“雄安声音”。在讨论现场,“雄安团”与其他代表团与会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是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当前,该集团总部大楼项目正加紧工程施工,各项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牟相军代表表示,作为首家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中国星网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应用企业在新区布局,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以深入扎根新区、全面融入新区、大力服务新区的实际行动助力新区建设发展。牟相军代表建议,要统筹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着力打造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吸引力、富有新区特色的产业政策体系。
据了解,截至日前,已有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等已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
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是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未来将为在雄安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提供高水准、全方位、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目前,雄安宣武医院建筑主体已经封顶。李嘉代表说,下一步将围绕开诊运营阶段目标,加快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努力为疏解单位和疏解人员提供与北京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为雄安新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带动新区整体医疗水平发展进步,为提升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吸引力、承载力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央企代表,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方代表在发言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中国中化在种业振兴和化工新材料等方面的国家队作用,为河北工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中化力量。
来自雄安新区基层的河北省人大代表一致表示,要时时考虑让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有更高的站位、更丰富的知识才能履好职。
容城县贾光乡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东代表说,要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稳步拓展乡村振兴事业,推动美丽乡村规划逐步变为现实,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雄安场景交出优异答卷。
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秋乱代表说,下一步,黄湾村将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补齐人才短板,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造“魅力黄湾”文商旅融合的雄安样板。刘秋乱代表还建议,政府要加强政策指导,夯实乡村人才保障;打通政策堵点,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引导财富下沉,加大对现代农业园支持力度。
杨丙军代表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新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年前他再次当选河北省人大代表,此前他在保定代表团,此次他的名字出现在雄安新区代表团。他近年的建议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相关。杨丙军代表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两会精神,全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和文化自信自强,引领带动本行业发扬工匠精神,着力打造可感、可触、有温度的雄安特色文化精品,并探索与文旅产业融合,为繁荣发展新区文化事业增光添彩。
代表委员关注绿色雄安
春天的白洋淀,清风吹拂,碧波荡漾,淀阔水清鱼跃,春暖苇绿鸟飞。白洋淀所在的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到处是生机勃发的景象。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因此,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对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其实,为建设成“绿色生态雄安”,早在2021年河北两会期间,《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草案)》这部专门地方性法规在分组审议中,也成为省人大代表们热议的内容。
2021年2月22日,在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全票通过,并于当年4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规作为保障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白洋淀焕发活力、绽放风采,为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一幅新时代最新最美的雄安画卷正快速铺展,法治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的画卷也徐徐展开。
2021年7月29日,在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全票通过,并于同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聚焦管理体制、规划与建设、高质量发展、改革与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法治保障等内容,使雄安新区建设有了一部统领性的“基本法”。
《河北雄安新区条例》要求,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优美生态环境。条例还规定,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建设,发挥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实现以淀兴城、城淀共融。而且条例还鼓励资源节约利用,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城市资源循环节约利用水平,率先建成无废城市。该条例是实现规划的法治保障,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士表示,必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雄安新区打造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典范之城?这成为出席2023年河北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绿色,还要更绿!”雄安新区的绿色实践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共鸣。
“躺在绿地上仰望蓝天白云,就像看油画一样,非常漂亮。”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五年多来,杨丙军代表最大的感受。
河北省政协委员、国网电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雄安运营中心)运营总监徐慧明提出,推动建设零碳/低碳园区,深入挖掘园区降碳潜力,对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意义巨大。
今年1月,在河北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雄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付红瑜“支持雄安新区开展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的建议,将在用好地热资源上精准发力,通过合理化、规范化、多元化开发,探索构建雄安新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更好造福新区群众。
如今,雄安新区新建项目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高速公路可光伏发电,村民垃圾分类、物品再利用……绿色低碳理念已经延伸到雄安新区的各个方面,生态绿色的雄安新区正在“破浪前行”,“未来之城”正大步走来。
雄安新区蓝图正在绘就。根据总体规划,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雄安新区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这是首次组团出席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雄安新区代表团每个代表的心声和期待!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