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立良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眨眼间,我们告别2022年,迈进2023年。这个月,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正好两年整。作为一部基础性法律,民法典在实施两年来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张力,彰显法治力量,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产生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立体性影响。
作为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编纂的形式进行立法活动,民法典的诞生开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在立法形式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立法形式方面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立、改、废、释、纂等多种形式。
去年5月,在民法典颁布两周年之际,《民主与法制》周刊第19期推出《民法典颁布两周年》系列报道,与我们的读者一同走近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让它“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才能使它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回首这两年,一条条为老百姓量身定做的制度规则、具有时代特色的法律条文,从纸面走进现实。如完善高空抛物坠物侵权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控;完善客运合同规则,针对社会关注的高铁上霸座、公共汽车上强抢方向盘等问题作出立法回应;加强小区治理,强化业主权利的保护;设立居住权制度,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同时,诸如保障居住权、隐私权保护、自愿实施紧急求助、自甘风险、遗嘱效力、高空坠物、离婚冷静期、家事劳务补偿等话题,不断被网友热议并受到广泛关注。
正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来自基层法官所说,这部法典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反映较多、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积极予以回应,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体来说,从民法典实施两年的审判实践来看,不论是坚持依法治国和p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聚焦民生痛点难点,依法保护人民权利;抑或是顺应时代要求,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准确适用好民法典,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助力人民群众学习好运用好民法典,都取得诸多成绩。
此间,我们也看到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对这部法典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人们已经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在民法典实施和公正执法司法实践中,人们更是进一步增强了自觉守法的意识、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民法典日益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循的规范。
两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实施民法典,依法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明辨是非、惩恶扬善,通过小案件释明大道理,让社会充满正气正义。他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彰显着民法典以人为本、“民”字当头的精神,谱写着法治中国的新篇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确,“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载体,民法典中高度浓缩的法律精神,正变成百姓更易理解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法典既是保护群众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只有让民法典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美好生活筑牢法治基础。我们也期待看到这部以保护人民民事权利为出发点、落脚点的法典,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护航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