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人间烟火气,疫去团圆抚人心

  时光流转中,春节已临近。回望过往不平凡的抗疫岁月,不由令人感慨万千。正所谓:解封方一月,大疫已三年。回首来时路,恍如一梦间。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们经历了疫苗接种的举国大动员,经历了大规模的社区封控,经历了整整持续一年的全民核酸检测,也习惯了行程码、健康码、接种码、核酸码、弹窗管控等成为日常生活的标签。每一位国人,都投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之战,为了配合种种抗疫措施,承受着工作、出行的种种不便,承受着日常生活的种种“不容易”。每一位国人,都为抗疫大局付出了艰苦努力,担当了公民责任。
  经过万众一心的三年抗疫战争后,我们终于等到了病毒的衰退,也迎来了防疫政策的重大调整。随着诸多防控措施的灵活变化乃至彻底取消,随着“放开”后政府公共服务的及时跟进,各地疫情已先后“达峰”和趋缓,医疗服务和药品供给已恢复正常,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也更有人间烟火气的疫情防控新常态,已渐渐变为现实。
  旧版防疫三年之后,新的日常和新春佳节终于“喜相逢”。我们终于不再需要如往年一般“就地过年”,隔着屏幕或者电话远程与亲人“相见”;我们终于可以顺顺利利地出行,身心舒泰地踏上回家的路;我们终于可以在佳节实现真正的团聚,给许久不见的亲人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给留守故乡的老人和孩子以实实在在的陪伴和慰藉。
  是的,终于!这些洋溢着美好情趣、安逸色彩的日常生活,终于又回来了!此时此刻,值得我们用灿烂的烟花、芬芳的美酒、动人的歌喉和温暖的拥抱一起庆祝,一起享受这久违的、畅快的团聚,一起陶醉于满大街流淌的热气腾腾的年味儿。
  当然,抗疫之战虽然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场战争并未结束。旧版的“常态化防疫”成为过去,新版的“防疫日常”已步入我们的生活。无论你是“阳过”“阳康”“重阳君”,还是依然坚挺的“未阳人”“待阳之身”,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都是新春的第一张公民问卷——如何切实做好日常防护、自觉履行公民责任?
  新春佳节是团聚、欢庆的美好时光,在尽情享受这份美好的同时,我们仍需时刻关注不断变化的疫情,仍需牢牢铭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用扫码、不用核酸、不用“原地静默”之后,真正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因此,在这新春灿烂、亲人团圆的时刻,我们在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的同时,也需绷紧防疫的神经,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仍需做好日常防护,保护好我们自己,保护好那些爱着我们和我们爱着的人。
  当然,在经历了三年相对“压抑”的生活状态后,在新春佳节宣泄“紧绷”已久的情感和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但这样的情感释放或情绪放松,仍然需要守住不妨碍公共安全、不伤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底线。比如今年元旦期间,有人就不顾城市烟花爆竹“禁放令”,驾驶机动车沿路燃放烟花爆竹,并声称是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告别魔幻的旧历,祝福美好的未来。但这种美丽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其行为失范、违法的实质,“痛快”和“激情”过后,不仅留下了污染环境的后果,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威胁无辜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毫无疑问,为了单纯追求刺激而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已完全悖离了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以此为戒,找到激情与理性的平衡点。
  年来人间烟火气,疫去团圆抚人心。抗疫之战发生重大转折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也是见证、提升公民素质的历史契机。在这个有着别样意蕴的节日里,愿每个人都能成为更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而一个热爱生活、坚毅乐观、担当责任的公民集体,也终将彻底打败疫情,共同走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的一年!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