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以高水平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来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高水平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依法治市水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法治来宾建设,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即“十一个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指导推动工作能力。
二、坚持恪守立法为民理念,不断提升立法质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来宾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立法事项,先后出台了《来宾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来宾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等开全国先河的地方性法规,为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注重立法统筹。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立法的组织协调、审议把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地方性法规的作用,拓宽社会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注重立法实效。要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三大方面工作,结合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进行立法,不断增强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确保每一个立法项目都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注重立法规范。加强立法评估论证、法规解释、立法配套、专项清理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确保不与上位法相抵触,增强立法透明度,多方面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与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三、坚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严格遵循依法决策程序。严格落实《来宾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法律法规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规范化建设,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行为裁量种类、范围、幅度等并公开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解决行政执法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杜绝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行政审批评价制度,加强评价结果管理运用,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四、坚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升司法公正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深化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明确检察官办案权限,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不断健全完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健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易程序,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强化刑事侦查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诉讼环节的协作配合。深化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进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创新开展“数智建院”工程,推进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全力推动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线上办理。整合电子法院、律师服务平台、跨域立案系统等平台资源,全面实现群众咨询、立案等事务线上办理。
五、坚持服务中心大局,不断提升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中心大局是政法机关的谋事之要,全市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企业在新时代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有力法治服务和保障。聚焦“法治化”目标,优化法治环境。依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企案件,努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到来宾投资的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健全府院联动、执破衔接等机制,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减轻企业家创新创业风险。依法采用“活封活扣”“滚动解封”、执行和解等措施,防止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聚焦“市场化”目标,优化市场环境。坚持依法善意文明执行,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积极研究制定促就业、促消费等司法措施,致力推动联动部门协同发力,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聚焦“高效化”目标,优化政务环境。落地实施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打通市场主体由生到退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办事模式。为企业解决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解纷成本。充分发挥商会调解制度优势,构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高效化解、实质性化解。
六、坚持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不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对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强调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围绕目标任务普法。全面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持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更加浓厚法治氛围。围绕重点对象普法。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班子会、专题法治讲座等方式普法释法,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深化企业法治宣传,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切实增强企业合规生产经营管理意识和能力。围绕地方特色普法。推进来宾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拓展群众法治文化,在各种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 责任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