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之三

2022年度法治人物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的发展程度是反映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十年的伟大成就时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的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离不开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十位法治人物,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工作方式为中国的法治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梅玫:为迷途孩子点亮回家明灯的未检检察官 
  梅玫,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党的二十大代表。
  2004年,梅玫和同事一起创立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探索办案、帮教、预防、保护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机制,编绘图文并茂的《莎姐讲故事》普法宣传读本,设立“莎姐”热线、“莎姐”信箱、“莎姐”谈心室等。梅玫的“莎姐”团队见证了重庆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发展,更给十万余名孩子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在大渡口区检察院一楼的未检工作区,一封封孩子从监所寄给梅玫的信件就是她工作成果的最好证明。梅玫经常半夜接到家长的电话,请她帮忙劝说不听话的孩子。“不管是办案还是去学校上课,未检工作不会随着案子或者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帮助会一直持续,这也是未检工作的特点。”梅玫表示。最开始的时候,侦查部门的同事会问她,怎么有把握这个孩子不再犯呢?梅玫说,以真心换真心,孩子们几乎没让她失望过。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莎姐”团队已由最初的7人发展为416名“莎姐”检察官、1500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莎姐”志愿者组成的大团队。“莎姐”团队曾两次登上央视新闻,三次被写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全国两会期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词”。

  虽已荣获过“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检察官”等多项荣誉,但梅玫从未懈怠。2021年起,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工作在全国检察机关稳步全面推开。现在,梅玫的关注点是如何快速提升专业办案能力。在未成年人护航路上,梅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她心之所向,是十九年来从未改变的初心。


  柴继红:不惧死亡威胁,将案件办成“铁案”的人民法官
  柴继红,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2022年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法院系统14名干警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柴继红是其中之一。
  柴继红在刑事审判岗位工作了20年,承办各类一审刑事案件400余件,参与案件600余件,其中不少案件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让每一次法槌都敲得问心无愧。”“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这是柴继红的座右铭,也是她贯穿审判工作始终的准则。
  在柴继红审理的众多铁案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孙小果案”。“孙小果案”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是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重大敏感案件。该案历时长、涉及人员多、案情重大复杂,案件的工作量、工作难度以及社会关注度非一般刑事案件能比。5个月内,柴继红团队对13名被告人、7项罪名、14起违法犯罪事实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四个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166页9万余字的审理报告、148页8.3万余字的刑事判决书。庞大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次提讯、会议和通宵奋战。

  柴继红还曾经历过不少尾随事件和死亡威胁。“审判长,你心太黑了!如果我能出来,一定要杀了你!”在看守所,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曾咬牙切齿地威胁她。那段时间,柴继红上下班都格外警觉,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她立即神经紧绷,进了法院大门后,才稍稍安心。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的主要是毒品犯罪、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重大刑事案件,与罪犯“正面交锋”是法官的工作常态。“这些年,我审理的案件多了,被威胁恐吓的次数也多了,慢慢就习惯了。既然我选择了当刑事审判法官,就做好了被威胁的准备。”柴继红表示。


  刘睿锋:“80后”派出所长,基层一线的“平安之盾”
  2022年5月25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杨家山派出所所长刘睿锋获得“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1980年出生的刘睿锋曾是一名海军士兵,退役之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从警15年来,刘睿锋从最初的刑侦民警到治安民警,从治安大队长再到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他扎根基层、忠诚担当,曾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也曾面对过基层群众繁琐的纠纷和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
  在担任刑侦民警期间,打击毒品犯罪、网络贩枪、电信诈骗等刑事犯罪的斗争中,刘睿锋主办和参与办理大小案件200余起,其中有6起案件是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2015年8月的一起非法制造使用烈性炸药采矿案,让刘睿锋右手小拇指肌腱断裂,为了尽快破案,刘睿锋不顾医嘱坚持带伤工作,连续奋战20天,终于将案件成功破获,但右手小拇指却因此至今不能正常伸直。
  2018年11月,刘睿锋休假外出途中路过一小区,4楼住户家阳台外,一名3岁男孩儿头部被窗外防盗网卡住,身体悬空,四肢挣扎,随时有窒息和坠落的危险。情况紧急,刘睿锋不顾自身安危,徒手爬到3楼的遮阳棚上,脚踩摇摇晃晃的遮阳棚,一手抓住4楼的防盗网,一手用力将孩子往上托举,让孩子能够正常呼吸。最终,在附近一名闻讯赶来的城管中队队员的配合下,成功将孩子救了下来。
  这些年,刘睿锋曾获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誉称号更是不计其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好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十大忠诚卫士”“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等。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结着他忠诚为民的信念和汗水。他就像一面“平安之盾”,守护着一方群众的生命安全。
  
  王艳:“替死者言,为生者权”的女法医
  提及法律工作者,法医这个职业很少会被注意到。在党的二十大代表中,有一名女代表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王艳——四川省内江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教导员、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曾荣立一等功两次。
  作为一名女警,王艳对工作坚忍认真的方式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在侦办一起杀人分尸案时,气温达40多摄氏度。滚滚热浪中,王艳从头到脚全封闭“武装”,在案发现场一呆就是12个小时,浑身浸透汗水,走起路来鞋里吱吱作响。现场的腐臭味冲击着嗅觉神经,但王艳始终专心于工作。白天,她贴近高度腐败的尸体进行解剖;夜晚,她持续作战,参加案情分析研究。为了查明死者身份,她创新方法推断年龄,一次次对照公式反复计算,推断出死者实际年龄,为尽快抓获真凶赢得了先机。经过20多天的鏖战,案件被成功侦破。
  从事法医工作以来,王艳累计解剖尸体207具,认定尸源68具,出具尸检报告、伤情鉴定文书上千份,运用DNA技术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80余名。
  一次在现场,王艳提取证物时不慎被玻璃划伤了右手小指。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简单包扎后继续忍痛工作,直到全部证物提取完毕才匆匆赶到医院缝针。由于治疗不及时,王艳右手小指出现功能障碍,但她无悔自己的选择。
  从警12年,王艳坚守“替死者言,为生者权”的理想信念,用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把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法医事业。今年,王艳还获评了2022年“四川十大法治人物”。
  
  王晖:全国“双百政法英模”,重细节求极致的“重罪检察官”
  王晖,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从检18年的王晖,至今保持着他办理的逾260件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的纪录。18年来,他先后被最高检授予“守望正义——新时代最美检察官”荣誉称号,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CCTV2021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2022年1月又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双百政法英模”荣誉称号。
  2010年,王晖通过遴选到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参与死刑二审检察工作,所办案件性命攸关,不容出现丝毫差错。一起精神病人被虐杀案中,被告人拒不承认虐害被害人的事实,一审法院以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宣告被告人无罪释放。当地检察院提出抗诉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王晖在审查案件时有一个习惯,就是要求侦查机关提供“侦查底片”。这是第一时间进入案发现场或复勘时,从各个角度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执法视频,里面常常隐藏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随着“侦查底片”的播放,关键物证被一一补强、相互印证,充分证实被告人实施了残忍的犯罪行为。法院终审判决采纳了抗诉意见,以故意伤害罪改判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一次次奔走于案发现场的办案经验,帮助王晖总结出“三亲历两沟通” 的办案方法,他负责办理的钟某某故意伤害抗诉案还入选了“2018年度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除了办案重细节,王晖还将钻研精神贯穿工作始终。2012年,为了掌握案件当事人最关心的死刑适用标准,他曾收集上千份判决书,在那一个月里,以办公室为家,一丝不苟地定量实证分析,归纳出故意杀人、抢劫和毒品犯罪等常见罪名的死刑证明标准和适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多个课题,发表文章十几篇,授课30余次。
  
  时建中:参与反垄断法制定修改的法学教授
  时建中,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决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反垄断法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工作,都有时建中的参与。
  身为反垄断法领域的权威专家,时建中为公平竞争政策制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08年反垄断法施行后,时建中作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专家,积极推动反垄断法的实施,为许多重大案件的行政执法提供咨询意见。2021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社三大权威媒体就我国反垄断工作对时建中进行专访,回应市场竞争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学术领域,时建中写下《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反垄断行政执法典型案件分析与解读》等多部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登过多篇关于反垄断法的文章。
  在反垄断法修订前的讨论阶段,2021年年初,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时建中提出了反垄断法修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两方面的修改建议。之后,在12位重磅经济学家参与的“新经济大会”上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反垄断法的修改”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总结了数字经济的特点以及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在新反垄断法出台后,时建中又为反垄断法的全面解读和宣传发表了许多文章。
  2022年12月,时建中获评CCTV2022年度法治人物。央视评价其为:“用法律的缰绳,驾驭奔跑的资本,立善法于天下,让‘公平’为‘竞争’护航。”
  
  杨希勇:化解疑难信访事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党员律师
  党的二十大代表杨希勇是山东省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烟台市律师协会会长。2022年9月2日,司法部举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模范表彰大会,杨希勇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6年来,杨希勇协助烟台信访部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信访大厅担任值班律师,接待群众来访。从随叫随到流动办公到设立服务室,再到后来组建律师团队常态化入驻政府信访大厅,设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服务从未间断,风雨无阻。近些年,杨希勇以“党建+律师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带领律师团队义务接待群众来访3840多人次,形成接访记录十几万页,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听证会、调解会150多场,妥善处理了百余起群访事项。当地群众对他有个颇为形象的称呼——“不在编的信访干部。”
  杨希勇来自农村,深知农民工的不易。2019年春节前,为了帮助江苏、河南的百余名农民工讨回工资,他甚至搬进冰冷的工棚,与农民工同吃同住连续三天,最终建设单位同意垫付74万元农民工工资。
  面对实践中不少涉农民工纠纷都存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甄别难、多方各执一词的问题,杨希勇开动脑筋,创新采取“人工费审计+双市场询价+第三方盲评”的方式来确定农民工工资,促使各方握手言和。他参与公益法律服务470多场,为3000多名农民工协调讨薪和避免经济损失等累计近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慕名而来,杨希勇也被农民工们亲切地称为“好兄弟”。
  执业27年来,杨希勇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他坚守初心、践行法治,用心用情用法守护群众合法权益,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党和人民认可的好律师。“关注弱势群体,服务困难群众,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人民律师为人民’的应有之义。”杨希勇表示。
  
  任小青:“挑担子的应急人”、急难险重冲在前的行政执法监督支队副支队长
  任小青,江苏省无锡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支队副支队长、一级主任科员。曾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2021年江苏省“最美应急人”等荣誉。2022年8月,任小青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今年57岁的任小青与危化品打交道已有30多年。危化品一线执法监管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危险性高,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却一干就是16年。
  2021年11月一个深夜,有群众来电举报,城区内有人违规存储大量易燃有毒化学品,任小青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他手持防爆电筒,摸黑进入窝点,在现场发现9个钢瓶约15吨不明液体,通过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判断,瓶内可能是高浓度甲醇,遇火即燃,危险性极大。任小青果断对黑窝点采取断水断电,安排力量清理生产设备、妥善处置现场化学品,并连夜对接公安、环保等部门进行立案调查。处理完这一切,已是凌晨3点。这样的夜晚,任小青不知经历了多少。
  2008年某企业聚苯乙烯火灾事故、2012年高速公路口液氯槽车翻车事故、2020年宜兴某化工厂查获10只600公斤装环氧乙烷钢瓶……一次次面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情境,任小青一刻也没有退缩。这些年,他关停取缔非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50多家,立案查处60多家,累计处罚金额500多万元,组织参与了50多件信访举报的核查、400多家次化工企业的执法检查。

  每周5个工作日,有4天他奔走在监管执法一线。“应急人就是挑担子的人,一头担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一头担着千家万户的安全和幸福。”任小青说,安全执法一刻不能松,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他随时待命。“用一个人付出和牺牲,换来千家万户团圆安宁,这是很值得的。”


  谢耀宗:“不负青山不负民”、24小时驻庭大山里的法庭庭长
  谢耀宗,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人民法庭副庭长。2022年1月,谢耀宗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11月,又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谢耀宗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小山村,历经法院综合部门和执行岗位的锻炼后,2018年被任命为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人民法庭副庭长。斋堂法庭位于北京最西部的深山,是全市唯一需要干警24小时驻庭的法庭。谢耀宗每年需要翻山越岭3万多里,到村居实地化解纠纷。
  交通的不便和条件的艰苦只是一个开始。与院里不同,要在这里办好案件,得走出法庭,依靠乡镇和基层组织的支持。谢耀宗刚去时,便接到一件棘手的案子。被告是一名八十岁高龄的老太太,其邻居王某状告其无人打理的院墙石头砸穿了自己家屋顶。案情虽然清晰,却不能草草判决,李老太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又没有经济来源,让她出钱、出力都不现实。“我是农村长大的,了解农民。不是迫不得已,他们不会到法庭。他们是要通过公正的裁判,让问题得到解决,让矛盾到此为止。”谢耀宗通过带过自己的门头沟法院执行局局长联系上当地乡镇干部,在村镇的共同努力下,李老太的院墙维修加固了,王某的屋顶也修缮一新,王某高兴地撤回了起诉。
  针对山区法治氛围不浓、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的短板,谢耀宗牵头制定了《关于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和四个配套办法,积极开展“司法扶贫”。针对山区百姓的法律盲区,结合多发案件,斋堂法庭巡回举办“农民夜校”“京法巡回讲堂”,用生动的案例教基层组织和村民防范法律风险,解答村民的法律问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些荣誉没有让谢耀宗骄傲自满,他反而愈发“俯下身去”为群众办事,肩负起“85后”新生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他“不负青山不负民”的理想和信念。
  
  魏官元:“驰骋”在乡村一线的“摩托主任”人民调解员
  魏官元,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西村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山西省一级人民调解员,大同市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
  魏官元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三级肢体残疾,有些行动不便,但他经常深入基层,为群众化解难题。一走进西村司法所,就能看见一辆写着“老魏党员调解车”的摩托车,这是老魏的“战友”。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骑着这辆摩托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调解矛盾纠纷,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主任”。
  山西省大同市西村乡碓臼沟村赵某10岁的儿子在没有设置警示牌的井里玩水溺亡,精神几近崩溃的赵某要与私挖水井的张某和王某拼命。魏官元一天在两个村奔波了9趟,饭也顾不上吃,等到调解成功疲惫地回到司法所,已将近凌晨3点,而这只是他调解纠纷的寻常一天。
  纠纷发生具有不特定性,他公开承诺24小时服务,多年来,几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26年来累计调解2100余件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8%,其中包括多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疑难可调性信访纠纷。
  他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人民调解置于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党建+法治+自治”的源头防治纠纷模式;“老魏法治民情夜校”“老魏流动法律服务站”巡回服务等普法宣传活动,让更多人知法、懂法、守法。魏官元扎根基层、开拓奉献,用耐心、热心、真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他总是微笑着说:“把人民群众的事办好,是我的本分。” 
  魏官元曾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等荣誉。2022年1月,魏官元荣获中央政法委颁发的“双百政法英模”荣誉称号。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