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力推进全民守法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一个高举旗帜、指引方向、引领时代、开辟未来的报告,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首次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提出“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并深刻阐述了其丰富内涵、目标导向和重要举措,实现了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历史性转型,开辟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②“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③,明确提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法学会“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中国法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要部署,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要求,扎实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全民守法,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一、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推进全民守法”原创性贡献的学习研究宣传,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全民守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在法治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创性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⑤
  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特别是关于“推进全民守法”的若干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的“十一个坚持”之中。要充分认识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全民守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⑥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决不能让那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蔓延开来。要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价,甚至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代价。⑦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守法经营,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大原则。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公有制企业也好,非公有制企业也好,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守法全过程和各方面。精心组织第二届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办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词条》编写出版等工作,进一步建好用好省级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题组工作平台,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高水平、集成性研究,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悟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做到融会贯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加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让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深入宣传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等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深入宣传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的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推动全社会信仰法律。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⑨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倡导传承优良家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我们要立足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根据人民群众新的法治需求,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继续深入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充分发挥《中国法学》、《民主与法制》周刊、《民主与法制时报》、《中国法律年鉴》、中国法学会官网、民主与法制网等宣传工作重要阵地作用,通过媒体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学习读本、短视频等形式,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就,不断提升法治宣传传播力和引导力。加快推进法学会融媒体建设,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应用,提升中国法学会和省级、市县级法学会融媒体中心服务能力,建好用好中国法学会所属报、刊、网及“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媒体账号,充分发挥法学会系统新媒体矩阵作用,创建法治品牌栏目和节目,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让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浸润人心。充分发挥各级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开展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发挥法学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三、加强全民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⑩领导干部尊不尊法、学不学法、守不守法、用不用法,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会在自己的行动中效法。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老百姓就会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老百姓就不可能信你那一套,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要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要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要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让法治精神从小就在青少年脑海中扎根,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
  健全普法责任制,推动实践养成。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要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注重加强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出台法律法规规章的解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蛮”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思想和行为。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大力宣传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重视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加强“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讲师队伍、“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坚持政治标准、专业标准,充分发挥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教师的作用,充分运用“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资源,组织杰出青年法学家深入基层作报告。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做到全民守法和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全民守法。
  
  作者: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