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努力打造平安稳定的新时代英雄城市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武汉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武汉为抓手,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努力打造平安稳定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汉连续三次获得“长安杯”,连续五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武汉作为曾经疫情“风暴眼”,面对疫后严峻复杂形势,强化底线意识,树牢法治理念,聚焦治愈“疫后综合症征”,推动化解矛盾风险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一是依法化解“去存量”。坚持立法先行,出台《武汉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化解为要,滚动排查信访突出问题,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在法律政策框架下,推动信访群众的“事”和“心”双解,成功化解疫后复工复产、商铺减租等一批重大涉疫矛盾,没有引发影响平安稳定的重大问题。二是源头预防“控增量”。研究出台《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办法》,将民生事项等5类重大决策纳入评估范围,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过程。开展“大走访、送温暖、促和谐”活动,对特殊困难人群上门入户,落实政策宣讲、法治教育和帮扶解困,从源头上防范矛盾风险。三是妥善处置“防变量”。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既把政策用好,竭力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又把底线守住,依法严厉打击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推动全市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健全“三同步”机制,对突发敏感问题,统筹好网上与网下“两个战场”,同步做好依法办理、舆论引导,及时稳妥处置,净化舆论生态。
二、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武汉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到执法司法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一是规范执法促公正。从扣好执法“第一粒扣子”抓起,高度重视接处警、受立案、市民热线办理等初级供给,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解决有案不立、立案不查、久挂不决等执法问题。持续深化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健全民事诉讼繁简分流程序规则,全市法院民事一审案件平均办理天数提速13.2天。推进政法机关协同办案平台应用,实现刑事案件“一张网”流转,同步建设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做到全程可视、可溯、可监督。二是依法履职护民安。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为牵引,有的放矢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市刑事警情持续稳中有降。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大力开展“电诈零发案”创建,线下组建青年反诈突击队,线上研发武汉战“疫”反诈专区,全市电诈发案由升转降。针对群众期盼破解的“执行难”问题,探索“云端”执行模式,实现疫情防控期间执行工作“不打烊”,全市执行结案数和执行到位金额数大幅上升。三是整治痼疾严纪律。深入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常态化排查整治执法司法顽瘴痼疾,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牵引,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10项基础保障性制度和执法办案规定等130余项配套性业务制度,形成“1+10+N”制度体系,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奉法强国的责任担当”,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汉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把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大事要事,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一是注重平等保护。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组织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法评查和涉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恶意阻工等损害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追赃挽损力度,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坚持保护产权、鼓励创新,培育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调整优化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探索专家型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等举措,武汉日益成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二是注重宽严相济。秉持“谦抑、审慎、善意”的刑事司法理念,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健全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开展企业重要生产经营等四类人员羁押必要性审查,推行涉企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疫情之后全市没有出现企业倒闭潮、员工失业潮,2022年市场主体总数较2019年增长30%以上。三是注重优质服务。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意识,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常态化开展“政法干警联系服务企业”“同心助企”系列活动,实行挂牌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坚持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腿次数,持续推进政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市近200项电子证照实现网上办理。
四、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崇法善治的鲜明导向”,激发社会治理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武汉始终把法治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用良法善治保障基层更实、基础更牢、效能更高,不断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活力。一是强化政策指引,让基层更实。制定《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10余项规范性文件,建立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岗位序列,实行社区书记事业岗位管理,打通社区工作者晋升公务员的渠道,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明显增强。二是整合法治资源,让基础更牢。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全覆盖建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综治中心,推进综治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体建设、实体运行,选派法官、民警、律师等力量入驻,做到信息收集、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法律服务“四个到位”。深耕“红色物业”,推动物业行业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创新“三方四联”模式,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开展联建、联调、联处、联评,不断夯实自治基础。三是搭建智能平台,让效能更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各环节,“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迅速,法治与智治结合产生乘数效应。按照“数据汇合、部门融合、上下贯通、精准高效”思路,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监测平台,动态感知城市平安稳定状况,研发治安防控“雪亮工程”、农业农村“返贫监测”等实战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依法管控、精准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