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方法路径。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为目标,为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核心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体育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事业,建设体育强国是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
1983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的通知中指出:在20世纪末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还需作出艰苦的努力。1984年,党中央提出:中央相信,在体育战线全体同志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一定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体育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就是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中。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具体提出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远景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的制度生命力、大众亲和力、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力、文化软实力、世界影响力充分彰显,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对接和落实国家战略,在体育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体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核心指针。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专门的法律制度保障。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陆续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国家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给予特别保障。国家倡导公民树立和践行科学健身理念,主动学习健身知识,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国家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大健康”理念,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这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战略举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始终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体育是青少年发展事业的重要方面,青少年体育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首先,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要将青少年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修订的体育法在总则中新增“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规定,将“学校体育”章节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通过法律明确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优先发展”地位,实现了青少年体育在立法上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要以体教融合为路径,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新修订的体育法在明确“优先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青少年体育工作“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通过立法确认下来。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针,是青少年体育法治化的路径与任务。
四、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奠定体育强国建设之基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我们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构筑起我国体育事业核心框架。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和动力。
首先,保障全民健身基础性地位。体育强国的根本在于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让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让人民群众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益,让人民群众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达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前提,保证全民健身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新修订的体育法进一步确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地位,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将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所在周规定为体育宣传周。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夯实作为体育强国战略基础的群众体育,从制度上解决老百姓“无处健身”的难题,依法强化全民健身保障条件的落实。要大力发展作为体育强国惠民利民重要领域的体育产业,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养老、科技等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
其次,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为国家和人民争取荣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有力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提升体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竞技体育运动成绩是为国争光能力的显性指标,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动力。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在体育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国家和人民争取荣誉。国家完善职业体育发展体系,促进和规范职业体育市场化、职业化发展,提高职业体育赛事能力和竞技水平。国家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和管理,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道德、纪律和法治教育。国家依法保障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选择注册与交流的权利等,对运动员实行科学、文明的训练,维护运动员身心健康。运动员应当积极参加训练和竞赛,团结协作,勇于奉献,顽强拼搏,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第三,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我国体育工作方针是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的,这是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在群众体育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必须把群众体育摆到整个体育事业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群众体育工作和人民身体素质作为衡量体育工作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要求体育工作要处理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二者的辩证关系。群众体育的普及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可以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而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五、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几个问题
首先,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不仅仅是体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工作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并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要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为引领,掀起体育强国建设热潮。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立法目的之一予以规定。大力宣传和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可以有效凝聚全社会力量,营造体育强国建设社会氛围,形成体育强国建设社会共识。
其次,强化体育执法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法治要求。长期以来,体育执法在我国体育法治建设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新修订的体育法通过增设“监督管理”一章,规定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的职责,明确对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市场、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举办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职责,强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及时中止体育赛事活动的“熔断机制”,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体育执法机制,为体育执法提供必要保障。要提倡健康文明、公平竞争的体育运动,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通过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强化体育领域法律和规则意识,开辟新的权利救济渠道,及时、公正解决体育纠纷,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体育执法工作有助于提高体育法的权威性和增强全社会体育法治意识,推动体育改革和体育治理现代化,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法治保障。
第三,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依法治体和以德治体相结合。重视精神文化引领,实现依法治体和以德治体的有机结合,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内涵,也是体育强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是以德治体的重要方面,也是新修订的体育法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领域的中国精神,其核心是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代表。中华体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落实,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动力、核心支撑和价值引领,强化了全体人民建设体育强国的共同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基础,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文化力量。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