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法治赋能倾力打造乡村振兴 “山阳实践”

  又到了山阳村“山阳大梨”成熟采摘期,客商、游玩群众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山东省昌邑市饮马司法所所长刘玉文也忙着穿梭在各家各户的梨园,帮着起草购销合同、讲几个防诈防骗案例、发现苗头性纠纷第一时间进行调处……“今年风调雨顺,梨园又是好收成,有刘所长在旁边提供法律帮助,好收成保证能变成好收入。”山阳村梨园承包户王成修高兴地说。
  
  党建红+法治蓝,探索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新思路
  山阳村位于昌邑市饮马镇南部,北依博陆山,西邻潍河水,全村1049户、4100多口人、150名党员,是昌邑市人口最多的村庄。村大人多事也杂,如何管好村庄,成为山阳村两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课题,山阳村创新构建了“党总支+功能型支部+法治人才”的新型组织架构,推行党员管理项目化、群众管理网格化、各类组织管理功能化“三化”融合模式,党总支设立工商业、合作社、文体美、民俗事务、夕阳红、风俗旅游等6个功能型党支部,下设16个专业小组,司法所人员和村法律顾问作为“智囊团”融入了功能性党支部,每名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组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干、群众跟着党员干,形成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法治贯穿治理全过程的基层工作新格局。
  山阳村的各功能性党支部不仅能“单兵作战”,很多时候还能联合发力。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同住一个村,难免“勺子碰锅沿”,化解矛盾纠纷是村庄治理的常态化工作。在山阳村新型党组织架构中,文体美与民俗事务两个功能性党支部就密切配合,解决了很多村民矛盾。村东头王家两兄弟因为当初分家积攒了矛盾,亲兄弟一年多形同陌路。为了解开这个疙瘩,文体美和民俗事务党支部组织了一场村民篮球友谊比赛,故意将两兄弟分到一个队里,一场比赛下来,两兄弟从“不愿”配合到“不得不”配合,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心有灵犀”地完成了制胜球。一场比赛,两兄弟的心中怨气“打”没了,隔阂坚冰“打”破了,流着汗抱在了一起。
  “自从有了法律顾问,不管干什么事,我们更有底气了。”山阳村风俗旅游功能性党支部书记王小瓒感慨地说。本世纪初,山阳村就聘请了法律顾问,也是昌邑市最早一批聘请法律顾问的村庄。村法律顾问作为功能性党支部“智囊团”,定期为各功能支部工作进行“法治体检”,出具“体检报告”,制定“法治药方”。
  说起“法治药方”,在山阳村,存在“三服药”。一是潜在问题“预防药”,实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法律顾问对体检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向村两委反馈有关情况并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置。特别是对供水供电、秋收生产、承包经营等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领域,制定法治化的应急处置预案,防患于未然。二是一般性问题“消炎药”,做到防止问题激化。对体检中发现的常规性问题,法律顾问通过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形式,以案释法、依法明理,消除制度和思想上存在的“炎症”,劝“过线者”退一步,让“越位者”回原位。三是顽瘴痼疾“下猛药”,做到不仅治病更要去根。对疑难杂症,抛弃“拖”字诀,下猛药,治顽疾。法律顾问出具针对性的法治化处理意见,能够调解的迅速调解,应该引入诉讼解决渠道的积极引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深挖根源、去除病根,是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完善制度,是管理方面存在偏差就规范管理,是个人问题就改变个人,努力让每件事在法治轨道上良性发展。通过定期的“法律体检”,山阳村从法律角度建立起了各功能性支部小微权力清单,打通各功能性支部运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调处,推动全村形成上下齐心一盘棋、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博陆山+山阳梨,法治护航村庄蹚出转型新路径
  山阳村因博陆山而命名,原来的博陆山因石英矿知名,现在的博陆山却因乡村旅游而闻名。1976年,山阳村村集体就开办了石英砂厂,石英石开采加工成为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富裕村。但随着石英石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扬尘、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村两委痛下决心决定产业转型,随之而来的就是村民的不理解、矛盾的集中爆发,那时候真的是“摁下葫芦浮起瓢”。面对当时的情况,镇司法所、村法律顾问和村党总支、各功能性党支部快刀斩乱麻,将“法治”作为处理转型问题的首要底线,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村民观念转变,打击破坏转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法治震慑力,将法律服务办理点开在村委办公室……对包括村集体石英砂厂在内的100多家石英矿开采加工企业,全部予以关停取缔;一个月时间开展法治讲座、入户以案释法100多次,调解大小矛盾纠纷300多起,代写法律文书500多份……一系列法治“组合拳”,为村庄产业转型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稳定的环境保障了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在各功能性党支部的动员引领下,党员群众齐上阵,架桥筑路、凿石取坑、运土上山、封山育林、修渠引水,8年时间挖下蓄水“鱼鳞坑”10万个,栽种树木15万株,绿化面积3500亩,让博陆山由一座废弃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百花绽放、流水潺潺的绿水青山。通过十多年的整体保护性开发,依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以及修复的矿坑,打造了梨花飞雪、东篱田园、博陆望远、潍水亲情、霍光路五大旅游板块,建成“玫瑰园”“牡丹园”“红峡湖”等13个景点,依托博陆山搭建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框架,成为集自然风光、红色教育、历史古迹、农村习俗、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开拓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做好“山”的文章后,山阳村深度续写“梨”的文章,以旅游节会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致力打造乡村振兴“山阳样板”。山阳村有占地2000多亩的古梨园,梨树30000多棵,园中梨树树龄大多数在百年以上,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梨树多达5000多棵,是山东省内树龄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梨树群。想要将“山阳大梨”的品牌打出去,先要把这个品牌维护好。在这期间,各特色鲜明的功能性党支部各显神通,工商业党支部跑销路、合作社党支部抓管理、文体美党支部强宣传,大家攥指成拳,劲儿往一处使。在这期间,镇司法所为“山阳大梨”筑起了“法治护盾”,帮助村里依法申请“山阳大梨”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对侵权行为依法维权。后期,山阳特色茌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司法所、村法律顾问帮助起草制定合作社法治化管理制度和规范,起草日常管理和服务的相应文书,让“山阳大梨”品牌在法治轨道上做强做大。目前,山阳村梨园年产量2500吨左右,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现在,山阳村将“山”文章和“梨”文章有效结合,推动千年梨园与节会经济、博陆山旅游相结合,举办“山阳梨花节”,进一步做大做优梨文化,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有效扩大了山阳村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人才赋能+文化润心,法治成为村庄发展的底色传承
  “今天咱家族聚会,吃饭前我先给兄弟姊妹们普普法。大家应该也听说了,附近村有个老人上个月被骗了十多万,具体什么事呢,其实就是被忽悠着把养老钱买了假冒保健品,这是近几年常见的养老诈骗骗局。这个骗局最显著的特征是先感情关怀,特别是独居的老人……”恰逢家族聚会,山阳村法律明白人王秋里给家族人上了一堂防范养老诈骗的法治课。
  近两年,围绕法治人才建设,山阳村又有了“新招”——培育村庄法治“本土人才”。山阳村在昌邑市第一批推行村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并且提高了工作标准,在全市每村2名“法治带头人”、3名“法律明白人”的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村两委成员全带头、网格协管员都明白”的目标理念,从“重点”培育向“面上”拓展。在培育过程中,山阳村将网格协管员、人民调解员、巷长、街长等人员纳入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员库,从这些人中精中选精、优中选优,发挥好熟人熟地优势,通过一个人影响到一个网格、一条街、一条巷。同时,考虑到农村家族宗亲影响力,探索推行“家族网格”,注重选取农村“大家族”中“德高望重”长辈担当“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通过一个人影响到家族一群人。目前,全村已经培育6名“法治带头人”、20名“法律明白人”,数量是全市标准的3倍以上。
  山阳村不仅培育村民身边的法治人才,同时创新实施了村庄“法治英才计划”,开源引流,实现了法治人才后劲十足。所谓“开源”,就是将村里的孩子送出去,村里法律专业大学生假期可以回村参与村庄管理;举办“法治夜校”,让法治课堂搬到村民家门口,学法成为生活习惯。所谓“引流”,就是邀请村庄走出去的法律方面人才“回老家”,既看看家乡的变化又征求意见建议,拓宽村庄管理的眼界和思路,“乡情+法治”,让山阳村呈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管理效果。
  在山阳村,法治已成为强村富民的普遍共识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山阳村更进一步追求,努力让法治上升为村庄文化层面,融入到村庄整体记忆中。建设村法治宣传长廊两处、涂刷法治墙体画500多平方米,法治出门映入眼帘、随处可见;评选“法治家庭”100多户,敲锣打鼓将“法治家庭”的奖牌挂到大门口,引导户户赞、家家学,法治成为村民精神追求;引导村内民俗艺人进行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将法治元素融入书法、剪纸、诗词、戏曲等传统民俗文化,创作法治文化作品200多件,让法治根植乡村文化沃土,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山阳村尊重村庄历史,注重文化传承,挖掘整理村庄“法治历程”,收集村庄“法治记忆”,既将村庄历史上的法治人物和法治故事“挖”出来,载入村史馆,也将新时代的法治模范和法治事件“推”出去,树立新标杆,形成了山阳村独具特色的“法治基因”。
  登博陆山顶,山阳村和千年梨园尽收眼底,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近几年来,山阳村村民养老、医疗、困难救助等各项福利待遇连年提高,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划建设了“梨苑新居”住宅小区,4条主街、28条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改造,建成医疗卫生室、小学教学楼等民生工程,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乡村振兴真正落到了村民的心坎儿里。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