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执行难’,法院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二

“854”执行模式:江苏法院用智能化手段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

  执结案件53.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109.6亿元,执行结案平均用时从154天缩短到92天。对有财产的案件坚决执行,运用智能化手段查人找物,在公安、银行、不动产登记等单位支持下,查询房产1664.6万套、车辆225.9万台,冻结资金733.8亿元,网络拍卖财产变现425.2亿元。
  对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定期对被执行人进行财产查询,发现财产后恢复执行10.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97.9亿元。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执结案件12.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3.3亿元。分级分类惩戒失信行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1.6万人次,限制消费40.2万人次,以拒执罪判处172人。

  这组数据来自2022年1月14日江苏省高院发布的2021年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情况通报。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执行案件大省,如何从154天缩短到92天,打通执行关卡?从2018年起,江苏省高院打破以往“一人包案到底”的做法,通过“执行团队”+“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促进执行“规范化”,体现执行强制性,提高执行质效。2021年“854模式”迭代升级,现代化执行体系在江苏落地见效。


  从“一人包案到底”到“执行团队”分权集约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经济带,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据中国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41493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期末实有户突破1300万户。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执行案件大省,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数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而且连年高速增长,2019年达到创历史纪录的80.36万件,是2013年的2.5倍。2020年受疫情影响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4.41万件。
  面对日益繁重的执行工作任务,以往执行工作由承办人“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模式弊端愈发凸显。江苏省高院相关负责人称,传统模式一是缺乏效率,执行程序中所有执行措施都由执行法官包案,造成事务性、碎片化的工作缠身,办案效率低下;二是缺乏力度,承办人“单打独斗”,难以体现执行的强制性,一旦遭遇复杂情况甚至暴力抗法,往往有心无力;三是缺乏有效监管,“一人包案到底”使院局长难以了解案件情况,监督管理无从下手,造成极大廉政风险。
  问题怎么解决,如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成为江苏高院破解“执行难”的关键。为此,在把握执行工作规律和执行案件特点的基础上,江苏省高院打破了承办人“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从2018年开始推行“执行团队”+“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854模式”,即将原来由办案法官独自承担的执行当事人初次接待、制发法律文书、线上线下查人找物、办理委托执行事项、录入强制措施信息、网络拍卖辅助、接待执行来访、接处举报电话等8项事务性工作,改由执行指挥中心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办理,在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促进执法规范化;执行指挥中心依靠信息化手段,同时为办案人员提供视频会商、执行过程记录、执行公开、舆情监测、决策分析等5类技术服务,并承担繁简分流、案件质效、执行案款、终本案件等4项贯穿执行全过程的管理职能。为规范执行工作,江苏省高院还出台了《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实体化运行工作导则(试行)》。
  江苏省高院相关负责人称,通过“854模式”改革,承办人“一人包案到底”转变为以执行法官为主的“执行团队”分权集约办案,执行法官从无事不包的“郎中”转变为“主治医生”,只承担研判案情、制定执行方案、现场执行等判断性、核心性的工作。执行指挥中心这一“最强大脑”与执行“最强团队”有机结合,为实现执行的信息化、规范化,体现执行工作的强制性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854模式”有效促进了执行信息公开,在便于当事人外部监督的同时,院局长的内部监督管理也更加及时有效。
  
  事物集约 执行时间缩减近半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一起某工程公司申请执行某运输公司案,因执行立案时保全财产到期日已不足10天,且申请人未提供保全信息,让案件有些棘手。立案后48小时内,指挥中心财产线索核查专员通过检索保全案件,发现委托新疆某法院保全查封的机械设备即将到期,立即交办委托专员发起续查封委托。委托专员接收交办后24小时内通过人民法院执行事项委托系统,向新疆某法院发起协助执行财产续查封申请,并联系新疆某法院,请求尽快办理协助事项。经过两地法院多位执行干警的紧密配合,终于在财产保全到期的前一天顺利完成续查封,为案件的后续有效执行争取了主动权。
  云龙法院执行局将此联动办案方法命名为“72小时工作法”,立案后24小时内完成线上查询与文书制发,48小时内完成网络控制与财产核查,72小时内完成线下查控及繁简分流。这起案件也成为江苏各级法院升级“854模式”中的典型案例。
  为了进一步提升改革实效,从2020年起,江苏省高院对“854模式”进行迭代升级,依托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案件“中间库”、执行事务中心,全面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据了解,升级后,在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所有纸质材料一经生成,立即集中扫描为电子卷宗引入办案系统,纸质卷宗全部进入新建立的“中间库”集中管理,使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同步生成,实现执行过程全程留痕。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在“微执行”小程序中随时了解案件进程、提供执行线索,及时与办案法官联系沟通。执行立案信息、执行案款到账信息由系统自动向申请人发送短信,主动公开案件进展情况。
  而在法院内部,各流程节点再无纸质卷宗流转,指挥中心与办案团队共建共享共用电子卷宗,外出办案再也不用带纸质卷宗,从移动终端上就能看见案件全过程。原先是“卷宗在谁手里谁干活儿”,现在可以几个人使用电子卷宗同时干活儿。通过执行案件“中间库”建设,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信息共享共用,不同的执行团队和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分工、协作、集约化、标准化,而且可以实时监督,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事物集约,执行速度也就更快,2018年以来,江苏全省法院首次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从154天缩短至86天,执行完毕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从100天缩短至56天,法定期限内结案的比例从不到75.15%提升到97.02%。
  以财产查控为例,执行立案后,执行指挥中心24小时内便可发起网络查控,调查指令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便可完成线下的查询、查封、冻结、扣押等工作。开发一键生成文书、一键网络查控、一键上网拍卖等“N个一键”系统,应用智能流程机器人技术,替代人工操作,实现办事从“手动”变“自动”。以司法网拍上传拍品信息为例,以往人工操作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使用“一键上拍”智能系统只需要3分钟。
  
  信息联动 执行力度更强劲
  2022年某日18时,连云港灌南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执行热线接到申请人举报,在山东省济南市发现一直杳无音信的被执行人黄某行踪。同时,执行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指派执行法官以及法警4人立即赶往举报信息地对被执行人进行拘传。18时30分,执行干警出发。22时30分,执行干警到达位于泉城济南的疑似被执行人临时住所地,但因申请人提供信息不详细,未能找到被执行人。
  隔日7时30分,执行干警伪装成购买被执行人商品的求购者,获得了被执行人相对准确位置,并约定于济南市某物流园内进行正式的商品买卖谈判。12时30分,与被执行人见面后,执行干警欲说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但是被执行人态度强硬,拒绝主动履行。执行干警决定将被执行人拘传至灌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采取进一步的执行措施。15时,执行干警以及被执行人返回灌南法院。
  这次济南“十二时辰”的执行任务,是灌南法院运用“854模式”成功执结的又一起案例,也是江苏各级法院执行工作的缩影。虽然执行现场只有4人,但其背后却有着执行指挥中心的强力依托。信息实时回传,法律文书实时打印,执行工作“不打烊”。
  江苏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854模式”迭代升级后,上下级法院之间、执行指挥中心与执行团队之间资源共享、全域调度,执行实施团队不再是孤军作战。各级法院为执行人员外出执行配备移动办案“三件套“,现场执行情况可以通过4G单兵设备随录随传,案件信息可以通过Pad终端随调随用,法律文书随时随地通过便携式网络打印机实现网上审签和打印,执行工作机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大为增强。
  此外,省高院、各中级法院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强化对辖区内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和统一协调。执行线索举报电话即“执行110”全部向社会公布,实行24小时值班,一旦接到执行线索举报,可调度全省执行力量从近从快控制被执行人或其财产。目前,从接到举报到下达指令再到出警查控,时间最短只需10分钟。同时,建立协同执行平台,通过远程指挥平台进行实时远程指挥和全程记录,强化各级、各地法院合力攻坚骨头案。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共组织协同执行93次。
  该措施在江苏淮安盱眙法院也见到了实效。被执行人彭某承接到盱眙县桂五镇某村一户村民的丧事乐队生意,申请执行人的儿子李某随行。其间李某在未告知彭某的情况下,私自前往村旁的水库捕鱼,因不谙水性,下水捕鱼时不幸溺水身亡,其时李某尚未满十八周岁。法院判决被执行人彭某承担申请执行人诉求的各项损失总和的10%的赔偿责任。
  判决生效后,彭某拒不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盱眙法院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立案执行。案件承办人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彭某名下的银行存款、车辆、有价证券、工商、股权等财产登记信息情况后,通过线下走访调查彭某财产线索。当了解到彭某在桂五街道有小产权房一处,随即对该处房产予以查封。同时,承办人再次找到彭某,向他释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最终彭某主动履行了全部的法定义务,该案从立案执行到执结完毕只用不到20天时间,实现案结事了。
  
  物联网赋能执行 3年到位3300亿
  2020年8月4日12时36分,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指定账户收到买受人除去1000万元保证金之外的2.41亿元拍卖尾款,这标志着此次对个人所持大宗股票的拍卖正式结束。此前,南通中院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5000万股企业股票,在经历25次竞价后成功落槌,成交价2.51亿元,比市场价高出近6000万元,溢价率达30%。
  相对于车辆、房产等资产,股票拍卖存在风险高、总价高、规定多等诸多问题,这就导致符合竞买条件的潜在竞买人少之又少。南通中院经过调研及讨论,确定以2020年4月23日的收盘价乘以股票总数为起拍价上网挂拍,并在拍卖公告中详细介绍参与竞买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在线下,相关的宣传全力跟进,此次拍卖共吸引5人参拍,从1.93亿元开始起拍,经过25轮激烈争夺,13次延时,最终拍出2.51亿元,整个拍卖过程吸引了20792人次围观。
  在宿迁市,宿城区法院采用“一元起拍”方式,结合在线直播,集中处置1479件依法扣押物品,吸引近63万人次关注、超1.5万人次参与竞拍。“物联网+”已成为江苏“854模式”迭代升级中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还创新工作思路,通过“VR全景看房”、淘宝直播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积极宣传推介,以信息化手段培育司法网拍新动能。
  执行要给力,监管也要到位。据悉,“854模式”迭代升级后,执行监督管理从事后监管变为实时监管,从线下监管变为线上线下同时监管,从法院监管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管。江苏将33万件执行标的物纳入系统管理,可实时了解每一个执行标的物的查封、冻结、处置情况,杜绝发生有处置条件的财产长期不处置问题。通过执行音视频统一管理系统,可随时调看现场执行视频情况,也可随时回放信访电话、举报电话等音频情况,执行行为是否规范一目了然。
  通过执行工作运行态势可视化分析系统,可在17个可视化分析页面实时呈现39类指标2100个数据项,每3分钟更新一次数据,实现对案件的全流程实时监控。通过“一案一人一账号”系统,为每个当事人、每件案件设置特定的虚拟账号,每笔案款进出有迹可循、有据可查,杜绝案款混乱现象。通过调阅电子卷宗,院局长可以实时监督执行案件办理全过程,以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仅2018年至2020年,江苏各级法院就执结案件209.6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300亿元,约相当于江苏同期GDP的1.1%。执结案件数量和执行到位金额与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2.7%和120.93%。
  
  五级把关 执行案款30日内到位
  2021年11月18日,在江苏各级法院开展的“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日”活动中,6.2亿元执行案款发放到了2671名申请人手中。以迭代升级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为契机,江苏法院系统实现了“最强大脑”与“最强团队”的有机结合。
  在此基础上,为加快财产处置,确保能执行的财产尽快执行到位,江苏省高院还在全省法院推广了“一次性有效执行”机制,即通过“一次性有效执行”,实行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实现案情一次性了解、财产状况一次性查明、法律义务一次性告知、违法后果一次性释明,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提高实际执结率和执行到位率。全省各级法院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17.2天,执行完毕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10.2天。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法院严格落实执行案款发放“五级把关、线上线下同步审批”机制,除法定事由外,执行案款必须在到账后30日内发放完毕。
  江苏法院系统的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新的思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多次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升级江苏“854”执行模式后,实现了简案快执、难案攻坚。让胜诉权益在“最后一公里”加速实现,最大限度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但执行要效率也要温度,在执行工作中,江苏省高院制定了34条措施,将善意文明理念贯彻执行全过程。推广无锡中院“物联网+执行”模式,应用物联网电子封条和称重系统,扩大“活封”范围,降低处置成本,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生活的影响。2020年,南京江宁开发区法院首次裁定准许以保险保函作为解封担保,既保障债权人利益,又不影响债务人经营。完善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和守信激励修复机制,依法及时删除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1.2万条、解除限制消费13.4万人次。
  对于江苏法院“854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认为,这项改革“在实体化、集约化、标准化、模块化、规范化上下足功夫,在‘生产线’与管理流程结合上下足功夫,是执行实施与执行协调、指挥管理融为一体的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还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工作经验向全国法院推广。
  ● 责任编辑:刘瑜